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农村文化礼堂  >  礼堂概况  >  综述

      【实施背景】当前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农村社会转型加速推进,与此同时,农村思想政治建设、文化教育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为此,从2008年开始,黄岩区委宣传部在全区深入创建农民学习会馆,着力打造农村学习、文化、交流、服务四大平台,努力探索一条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构筑农民精神文化家园的有效路径。

      【主要内容】

       一、打造农村学习平台,在提升素质中引领民风

      1.营造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农民“坐得住”。由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24个部门,制定创建标准,并根据各地实际分层分类指导推进会馆建设,确保东中西部农村甚至是经济基础薄弱的山区乡村均能创建会馆并开展活动。截止目前,全区共创建农民学习会馆125家,其中示范性会馆拥有多媒体教室、藏书达1500册以上的图书室、学习休闲吧,并建有健身路径、球场和舞池等文化娱乐设施。

      2.组建随乡入俗的宣教队伍,让农民“听得进”。建立会馆师资库,配备讲师100余名,设置精品课目200余个,内容包括形势政策、文艺体育、法律法规、科技信息、养生保健等,并制作“课目菜单”供各馆按需点单,每年义务授课达600多节。实施文艺家进会馆活动,发动全区40余位文艺家长期结对会馆,每位文艺家结对两个以上会馆,每月不少于两次为会馆提供书法、摄影、舞蹈等艺术指导。

      3.编写通俗实用的学习教材,让农民“用得上”。组织50多位各线人才,精心编印“橘乡新风”、“橘乡风采”、“橘乡风尚”、“橘乡传说”、“橘乡农技”、“橘乡普法”、“橘乡科普”、“橘乡惠农政策”等8个专题的会馆系列教材,汇编“三句半”等民间通俗文艺画册,免费向全区会馆发放3万余册,这些乡土教材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

       二、打造农村文化平台,在自觉自信中繁荣民俗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整合资源,实施集中的统一配送和部门的结对配送相结合,使优质文化资源流向农村尤其是西部山区,并注重由“送”向“种”转变;建立流动书库,编排10000余册图书在区图书馆和各会馆之间流动,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组织文化志愿者在会馆里举办音乐、美术、摄影、腰鼓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着力培养“乡土艺术家”,使其成为农村文化的带头人和建设者,增强农村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

      2.组建农民文化社团。指导各会馆建立红歌、戏剧、书法、武术、烹饪、垂钓、棋类等各类农民文化社团共100余个,经常性开展活动,并形成了走乡串户、结对交流的互动局面。选拔乡土文艺骨干169名组建了“乡村大使”队伍,采用“唱道情”、“讲白搭”、“演三句半”等形式在全区广泛开展文艺宣传,每年宣讲300余场次。

      3.开展多彩文化活动。举办会馆成果展示展演大会以及千人排舞展示周、腰鼓健身展示周、书画大赛、合唱大赛等活动,使乡邻情谊在才艺交流中更加融洽。同时,将会馆文化活动和当地的特色农业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月月有文化节会的良好局面,如3月的桃花节和番茄节、4月的橘花节和竹笋节、5月的枇杷节、6月的蜜桃节、7月的杨梅节和农耕文化节、10月的柑橘节等。

      4.弘扬民间民俗文化。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扶持创建一批特色会馆,鼓励民间艺人入馆言传身教,弘扬民间民俗文化。如创建“崇德会馆”,让评书界老艺人每月4次坐馆说书;创建“十里铺村会馆”,重点发展少儿高跷,组建一支25人的少儿高跷队,并推动其入村居、进学校;创建“新前武术会馆”,发展培育了一批传承人,有效缓解了武术传承青黄不接的窘境;创建“宁溪作锣铜会馆”,使“作锣铜”走出了山村,成为黄岩乡土文化的一大亮点。

       三、打造农村交流平台,在互帮互助中凝聚民心

      1.百姓评百姓,引导民风。开展“会馆新事双月评”,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才能等方面评选农民先进典型,每两个月张榜公布。三年来全区共推荐评选了500余位(件)民间典型,挖掘出了“30个老人的女儿、11个孤儿的妈妈”的彭彩荷等一批典型人物,并在会馆设立“新事大讲坛”进行现身说法。

      2.百姓教百姓,汇聚民智。发动种养殖大户和农技土专家进会馆开展农技讲座,到田间地头手把手的传授经验,并以会馆为依托,成立水果、蔬菜、家禽等种养殖协会,每月举办2次以上经验交流会,让村民共同提高种养殖水平。富山乡李家山村学习会馆成立高山蔬菜种植协会,每月组织4次交流会,几乎全村的村民都来参加,协会打造的“富顶牌”高山蔬菜远近闻名,村民年收入少则五六万,多则十几万。

      3.百姓帮百姓,疏导民意。举办会馆真情送温暖活动。针对老年人,在中秋节、“老年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小型茶话会,党员和村干部送上慰问和祝福;针对新黄岩人,举办联谊会增进交流;针对留守儿童和外来儿童,办理托管班开展学业辅导。同时,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特别是当涉及到征地拆迁、公共设施建设、社保医保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时,专门组织专题讨论会,使观点看法在互辩商讨中渐趋合理,情绪怨结在沟通交流中逐渐疏解,每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0多起。

       四、打造农村服务平台,在共享共建中利惠民生

      1.志愿服务。发动义工每月至少组织4场巡回服务活动,三年来共提供义诊6000余人次,免费赠送药品价值20余万元,农技辅导、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各类服务1万多人次。在义工的影响下,各会馆也自发成立了义务的未成年人假期托管服务队、环境保洁队、治安巡逻队等,提升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2.代理服务。在会馆设立百姓百事代理室,提供审批登记代办、服务项目代收等免费服务,同时设置民意征集箱,整理归类后及时提交给有关方面,并跟踪反馈处置情况,三年来梳理各种诉求1500多条,办结率达98%以上。在山区农民学习会馆和城郊流动人口会馆内设立代办点,定期为外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农医保、养老保险咨询办理等便民服务及相关技术培训,并为留守儿童提供义务宣传和教育。

      3.帮扶服务。鼓励企业结对会馆、部门结对会馆,集中企业、部门等各类善款,联系慈善机构在会馆设立“爱心基金”,对孤寡老弱、困难户、重病户予以帮困资助,其中人口集聚的中心村每年扶助金额均在5万元以上。设立“学生教育基金”,对于考入本区重点初中、高中以及考入大学的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并补助大学生来回路费,以此引导农村形成“崇学重教”的良好风气。

      4.会员服务。在会馆里广泛吸收农民会员,为会员提供包括免费借阅、免费诊疗、购物打折、餐饮折扣、金融服务和旅游景点门票优惠等在内的共21个项目的优惠服务,涉及服务商家60多个。并从商业服务信用、社会服务信用、社会公益信用和表彰奖励信用四方面开展“星级会员”评选,星级会员享受更多权益和更大优惠,并作为入党、就业、低保、社会救助等方面优先考虑和照顾的对象,目前全区农民会员共有3万多名,三星级以上会员达5000多名。

      【成效评价】 实践证明,创建农民学习会馆顺应了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生活幸福感,促进了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这是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举措,也是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在农村的生动实践。农民学习会馆已成为农民的精神文化家园、现代新型农民的培养平台、推动农民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抓手。该经验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省委书记赵洪祝,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原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等领导的批示肯定,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茅临生莅临指导;中宣部《宣传工作》予以典型推介,全国宣传干部学院主编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予以入选,全国首届乡风文明论坛上作典型发言;新华社、《浙江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重要媒体予以典型报道。

      【创新亮点】 农民学习会馆将村民自治和股份合作的机制拓展到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充分发挥了农民群众的自主作用和资源整合的倍乘效应,使会馆建设和活动开展始终紧贴基层的实际需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版权所有:中共台州市黄岩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