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和兄弟姐们举家在城里打工,吃惯了筒装挂面。每在端碗“呼哧呼哧”吃得津津有味之时,总是在伸筷的间歇,惦念起宁溪老家母亲手做的切面。母亲喜欢用家里的冬麦磨成细粉,用擀面杖卷出粉团,铺成桌面宽的“白垫子”后,再把它们折叠起来,施展刀工,和一些生粉后分成若干小份放置在米筛笼上面。喜欢烹饪的我偶尔也帮着打下手,团粉、铺卷、分切、散粉,忙得不亦乐乎。
她老人家做的切面下到锅里,捞上来放碗入嘴,硬朗朗中携带着嚼劲,从牙缝中散发着丝丝麦香,和着我喜欢的酸辣作料汤。酸辣汤佐料一般是用胡萝卜丝、自家蒸的豆腐干丝、冬笋丝、青菜、榨菜丝,加上宁溪街上买来的熟牛肉和着肉汤做的,在蒸熟而不糊的切面上舀上一勺子佐料汤,滴入几滴宁溪金山陵米醋,吃上去格外爽口,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气氛弥漫在老房子中。
这边一大帮子吃得满嘴流油,头上冒汗。那边火灶里的柴火发出“哔哔啵啵”的声响,火焰折射到经烟火熏黄了的墙壁后,映射到饭桌前正在埋头大吃的儿子身上,儿子在母亲慈爱的目光注视下,抬头侧脸张望,正好与锅灶头前母亲的目光相聚,调皮一笑后又埋头端碗喝上面汤。母亲则继续伸夹着她的长筷子,搅散粘合着的面条,下锅的面条在沸水的热锅里游龙潜蛟,上下翻滚。母亲不慌不忙的用蒲瓜勺舀了半瓢水倒入沸水中,锅里的水又开始平静了。母亲则盖上了平底锅盖,愉快地和我们聊着天。
当平底锅盖被沸水第二次蒸腾开,冒出阵阵热气后,母亲左手掀开锅盖,右手拿起勺子,深入沸水锅中,腾出放下锅盖的左手用长筷子捞面到大面盆中。这第二锅面条算是又出锅了,母亲又舀了一瓢水倒入锅里。然后,去火灶前,用火钳夹出没有烧完的炭火,装进火盆,端到桌子底下。
一家人因为这盆红红的炭火,又纷纷聚拢到桌前,合坐着相聊一些过往,这面条吃起来也觉得格外爽口润滑。母亲则时不时地问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听说书法学的不错了,因为贴在门头的春联被邻居啧啧称赞后她心底也乐开了花。儿子也是满脸害羞,忙不迭地又装模作样去盛了半小碗。妻子边说撑着就少吃点,可是手又伸过去给他舀了一勺子佐料,大家禁不住又笑了起来。
看着母亲的满头白发,想起了母亲这些年回家过年经常唠叨的话语。她说她们二老在,这个家就有老树桩,九个家庭的儿女孙辈纷纷围拢在一起,这叫团团圆圆。虽然没有吃香的喝辣的,但青菜淡饭,吃在嘴里那才叫香甜。当然,我在吃着母亲中午做的宁溪切面时,头脑中也浮现出了连日来做番薯粉皮、包番薯粽子、用腊肉炒红萝卜白菜咸菜、手做豆腐等橘乡西部小吃的场景,还有这些特色风味土菜和着黄泥曲酒下酒的情形。
只是母亲看上去更老了,虽然蹒跚着脚步去收拾一些东西,但手上功夫仍然干净利落。她还说,会做菜的师傅,烧了一桌子菜后,厨房也基本收拾干净了。
版权说明
本网栏目包含的所有内容的所有权归黄岩新闻网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等目的时,需征得黄岩新闻网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如权利人认为本网站内容侵犯其著作权的,请及时书面通知本网站,本网站将依法删除被指侵权的作品或断开相应的链接;但权利人不能出示有效身份证明、著作权权属证明及侵权情况证明的,视为未提出异议。
转载声明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时,必须注明“来源:黄岩新闻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