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文化黄岩 > 文化长廊
学人其萎 风范永存
2016年11月30日 09:36 来源: 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追思黄岩乡贤黄志镗院士

  2016年11月17日上午九时,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的送别仪式,哀乐低回。一位老人,安详地躺着,近三百人带着满脸痛楚,静静地向这位老者鞠上三躬,以表达无尽的哀思。

  他是谁?他就是原籍黄岩的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有机化学家和高分子化学家、黄岩中学校友黄志镗先生。这位为中国化学事业操劳一生的老者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1月13日凌晨4时5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当我在电脑中敲打着一个个文字,我想起了先生大写的人生。

  1928年5月20日,谋职于上海的三友实业社的会计主任黄朝熊家,一个小生命降生了,这个小生命就是后来享誉国内外的化学家黄志镗。也许是时逢乱世,家族中五位男丁先后均取名“五代”的顺序,分别是黄志梁、黄志唐、黄志晋、黄志汉、黄志周。其中,黄志晋和黄志汉是叔叔家的孩子。说起黄志镗这个名字,倒有一段来历。黄志镗曾回忆道,他的“唐”字不常用,常写成“堂”。加之小时候大人们认为他命里缺金,于是,“堂”换成了“镗”。

  时光进入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黄朝熊所在的三友实业社组织了四百余人的“三友抗日义勇军”,进行一系列抗日活动。1932年1月28日晚,日军发动了侵略上海的战争,三友实业社作为日本侵略者的眼中钉,炮火首先光临。于是,工厂毁于战火。父亲黄朝熊不久也因病撒手人寰。为了生活,母亲把年仅四岁的黄志镗送回老家黄岩,到了入学年龄,家里把他送到黄岩寺后巷小学入学。

  1939年,黄志镗读完小学。这时的黄岩,也是多事之秋。1939年2月16日,日舰出现在椒江; 4月,3架日机轰炸黄城;6月30日,5架日机轰炸黄城,损失惨重;日机后又多次窜入黄城上空,对黄城进行狂轰烂炸。炸弹两次投进黄岩县立中学,一次是1939年7月22日,3架日机飞临黄城上空低回轰炸,黄岩县立中学“仰山堂”被毁,另一次炸弹投到学校东面的城墙边,炸弹没有发生爆炸。师生安全面临威胁,学生不时躲避空袭,求学找不到安定的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1938年秋天全校一千多名师生逐步西迁到灵石书院及山对面的头陀下岙崇法寺内进行上课。开始了黄中西迁灵石的历史,从1938年的秋天到1945年的秋天,整整七年。

  1940年2月,黄志镗进入黄岩县立中学初中部春季一年级读书,开始了在西乡灵石书院的求学时光。1944年2月,黄志镗进入高中部春季一年级。这时的黄岩县立中学虽处战争边缘,但一批北京、江苏、上海、杭州及浙江其它名校的教师南迁,为当时的黄岩县立中学引进来自各大学、中学的大批名师创造了条件。在这批名师的教育下,1943年,浙江省会考(相当于高考),黄岩县立中学团体成绩获全省第一名,全省个人前二名也被黄岩县立中学的张友仁(后任北大教授,知名经济学家)、吴全德(后任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夺得。这批名师尤其是大学教师抗战结束后重返大学,不少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成为各高校的业务骨干,饮誉一方,这是后话。黄志镗最感兴趣的是曾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交通大学讲师袁积诚先生(袁先生解放后任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教授的初高中化学和高中矿物课。袁先生理论功底扎实,尤其是他上的化学实验课更让黄志镗兴致勃勃,就这样,奠定了黄志镗一生与化学有缘。黄志镗曾说:“袁积诚先生对我影响最大,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影响。”

  由于家境维艰,1945年黄志镗尚未高中毕业就缀学了。母亲给他找了一份银行的工作,但由于他对化学的兴趣,他不愿到银行工作,于是到一个化学试剂厂当学徒,并投考同济大学且一举成功,一生的时光从此献给化学事业。在同济大学化学系,他得遇同济大学化学系的开创者王葆仁教授。后来,王教授成了他学习和工作的恩师。1951年,大学毕业,黄志镗顺利地进入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开始了他在化学王国里的纵横驰骋。黄志镗也成为我国早期从事有机硅高分子及有机硅化学的研究者之一。由于国家的需要,他的工作从上海辗转北京。1956年,黄志镗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硅碳硅氧型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课题。196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化学所等研究火箭技术,黄志镗从高分子合成室抽调到二部,研制高速飞行中的增强塑料和烧蚀材料,他成为研究小组的负责人。1966年,他研制成一种在航天工业中长期沿用的低压成型的酚醛树脂,成果1987年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黄志镗小组曾先后研制出6种新型的耐高温树脂及固化剂,为我国国防建设特别是航天事业及战略武器中的防热材料作出重要的贡献。

  1981年,黄志镗进入联邦德国波恩大学有机及生物化学研究所做访问教授,在杂环化学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回国后,他瞄准杂环化合物研究,合成多种类型的二杂原子杂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科学报》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杂环烯酮缩胺这一领域,无论在合成方法上,还是对它的反应的研究,黄志镗研究组的工作都较为系统,不仅发表了百余篇科学论文,所发表的论文数一度达到国际上该领域的一半左右,而且还以这类合成子为基础制备了一千五百多种新的杂环化合物。黄志镗以在杂环烯酮缩胺方面的工作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4)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黄志镗和吴瑶曼等人抓住国际学界动态,在国内率先开始杯芳烃的研究,进入超分子化学领域。在这一领域发表七十余篇研究论文和综述,合成了数百种杯芳烃衍生物。黄志镗被公认为中国在该领域的先驱人物之一。1991年,黄志镗先生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他不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国际领先,也培养了一批该领域的专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黄志镗先生先后培养了约七十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后。学生与同事们回忆道:“黄志镗先生为人平和,十分谦逊,不追求虚名。除了在学术上严格要求自己外,对物质和名利看得很淡。80高龄时仍坚持每天很早就到办公室,处理信函、修改论文,与学生讨论工作。每当所里、研究室里需要他帮助解决一些难题时,黄志镗先生从不推托,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事情办好,另一方面他却经常婉拒各种对院士的特殊照顾,这些都给每一位在黄志镗先生身边学习和工作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多年跟踪报道黄志镗院士的陈永庆先生在《化学王国任驰骋》一文中写道:“在长期的化学科学研究工作中,黄志镗院士还为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不遗余力,足迹遍布欧、美、亚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曾参加化学代表团赴西德、英国、朝鲜等国访问考察,2次在西德波恩大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所、加拿大麦古尔大学化学系作为访问教授进行短期工作。参加在奥地利、加拿大、西德、美国召开和国际杂环化学会议和在意大利、日本、南斯拉夫、新加坡召开的化学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他应邀在日本东京大学、筑波大学、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市立大学、西德波恩大学、瑞典伦德大学、朝鲜科学院咸兴分院等处作学术报告。”

  故乡是前世的缘。虽然在外多年,发染白霜,但他浓浓的乡音未改,乡情更醇。家乡举办柑橘节,他总是应邀前来。母校曾举办百年校庆、一百一十周年校庆,他推掉其他所有的会议,只为了回到故乡,回到母校。他以母校为骄傲,也为家乡教育建言。回到母校,他总是与师生座谈、讲学,希望母校培养出更多国之栋梁。他一次次为母校题词。百年校庆时,他为母校题写了:“世纪更新,知识当先,共勉共励,极目未来。”当2008年黄中整体搬迁到西城罗家汇新校园时,他又为母校题写了“新时代,新思维,新黄中。”希望一个崭新的黄中出现。当母校准备办一本《校友通讯》刊物用于校友间交流,笔者电话请先生题写刊名,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并寄来多种不同的题词,供我选用。母校情怀,溢于言表。

  我曾多次接待或拜访先生,听他谈求学黄中的记忆,听他讲对故乡橘子的感情,但唯独不谈自己的成就。而今,先生驾鹤西去,母校痛失一位睿智的校友,我们再也聆听不到先生的教诲,回味这些年与先生交流的点滴,我的眼前涌现着的是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事业一片赤诚的长者,其求索真理的科学精神,担当历史使命的责任意识,扶掖后进的学人本色,风范永存!

 

  

  图为黄志镗院士生前在中国柑橘博物馆留影。

  黄志镗院士为母校黄岩中学题词。

【作者】: 章云龙  【编辑】: 王振珍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徐礼辉在检查防汛工作时强调 落细落实防...
我区新建长潭环湖连栋温室杨梅基地
黄岩交旅集团加快推进浙东南未来汽车城景...
区政协:打造“委员工作室+”模式 履职服...
黄岩义工协会:汇聚爱心 助花季学生战胜病魔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抓好招大引强这件头等大事
纪念浙东浙南部队会师76周年 上郑:传承...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