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澄江  >  新闻阅览

凤洋“最美媳妇”蒙春凰撑起一个“病号”家庭

2018年01月23日 08:45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19岁,她从一千七百多公里外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到黄岩讨生活,后与澄江街道凤洋村的村民彭炳鑫喜结连理,瑶族姑娘摇身一变成为黄岩媳妇。23年来,她不仅揽过伺候公婆的重任,更是在丈夫突发疾病后,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满是“病号”的家。

  她的家中共有7口人,除了刚刚病逝的三叔父,还有患有肺气肿和冠心病的公公、患有糖尿病的婆婆、患有膀胱癌的二叔父、神经系统残疾的丈夫以及患有癫痫的儿子。尽管家里都是病患,但她始终不离不弃,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他们,带给家人希望。

  她是凤洋村村民都称好的“外来媳妇”。远亲近邻都说,这个家不散,她功不可没,这一带再也找不出这样的人。她是凤洋村的“最美媳妇”蒙春凰,也是2017年度“橘乡新事双月评”的上榜人物。

  虽是陋室,却有一方容身之地

  澄江街道凤洋村是蒙春凰的第二故乡,从她19岁离家,在这个春来橘花一片白,秋到橘子满树黄的土地上成家,这里记录了她这23年来的人生轨迹,也为她埋下了一份无法割舍的亲情。

  “我原本叫蒙春凤,小时候家里为我上户口,母亲跟工作人员说了‘凤凰’两个字的其中一个,可能是口误,户口本上的名字变成了蒙春凰。”初见时,蒙春凰就向记者解释了她的名字。“后来想过把‘凰’字改回来,可是要收费,就不了了之了。”蒙春凰说,生活中,大家都叫她春凤。

  蒙春凰家,地理位置很好找,就在村道边,坐公交车直接在凤洋村站点下车,随后向周边的村民一打听,大家都会欣然为你指路:“诺,她们家门口种着两株桂花树。”

  两间面积不大的三层立地楼房,墙面被简单粉刷了一番,在一众的楼房中并不显突兀。因为多年砖墙“裸露”在外,墙面用水泥衔接的地方严重掉灰。前些年,蒙春凰特地请做水泥匠的父亲,带着装备,坐动车从广西来到黄岩,为家里的“面子”工程帮忙“缝补”。

  那时,凤洋村正在建设“美丽乡村”,她不愿拖村里的后腿,咬咬牙向亲朋借了点钱,刷了墙面、补了漏洞、修了屋顶、换了门窗、架了空心板铺了道地,将家里好好拾掇了一番。之后,更是考虑到公婆买菜不便,她又在自家房屋的东面开垦出一片菜园子,种了小菜、油冬菜、葱等农作物,节省家庭开支。

  跟随女主人的脚步,记者参观了她的家,站在外头看,这幢房子整洁明亮,一旦进入“内里”,这家确实简陋。贴着墙面弯曲爬行的电线、墙角存放着各类物件的大木柜、后屋占据三分之一厨房的木柴、靠墙的简易煤气灶台、齐排排摆放的水桶、楼梯上宽窄各一的“扶手”、挂满衣服的楼道、不隔音的木制“墙面”……一家5口就住在这一幢楼房里,隔壁一间则是她已去世的小叔的房间,没有任何粉饰。

  家里的桌椅上、墙壁的塑料袋里、抽屉里全都是药品。

  厨房一角。

  生活繁重,一天24小时不够用

  在彭家,日常惯用的出行方式是搭乘公交车或是骑电瓶车。

  每天早上6时之前,41岁的蒙春凰和63岁的婆婆应明清要为一家人准备早餐。公公彭根土久病卧床,吃不得硬米饭,煮的米饭必须很软。婆婆因为高血压,三餐大多以馒头和面食为主,起早还要去早餐店买上四五个白馒头。儿子平日里喜欢吃馄饨,家里也常备有三四袋自己包的或是买来的速冻馄饨。夫妻俩则是家里有什么煮什么。

  6时30分,蒙春凰的电瓶车会准时出现在儿子中学门口,他今年刚升初中,搭乘母亲的电瓶车上学,可以省下一趟公交车费用。随后夫妻俩一同去沙埠镇沙埠叶村表兄弟家开的砖窑厂上班。公公则交给婆婆照顾。

  记者采访这天是周六,年仅56岁的三叔父病逝,她请了几天假,回家料理老人的后事。

  这天上午8时,身着家居服的母子就推着电瓶车出门了,他们要去桥头王菜市场给家人添几个菜。“儿子说想给爷爷买几条鱼,每顿放在电饭煲里蒸起来,给爷爷补充点营养。”入冬以来,彭根土的身体一直不大好。半个多月前,他的腿部和肚子一天比一天肿大,尤其是肚子,水肿程度堪比即将分娩的孕妇。去医院检查了后,体重掉了30斤,扯一把手臂上的肉,就能看见骨头。老爷子的身体机能正在逐渐下降,更不敢随意起床,每天只能捂着被子取暖。

  “儿子,去充两个热水袋,放爷爷脚边。”这段日子,亲人的离逝,彭根土的心情也受了些许影响,成天捂着被子的身体也未见暖和。“昨晚,公公的双脚一晚没热乎,只有多盖几件衣服紧紧地捂住心脏的位置。他说,心还热着,人就还在。”为此,应明清一早就坐公交车去医院找丈夫的主治医师开药去了。

  天寒时节,水槽里的冰冻还未散去,买鱼归来的母子俩需要分工合作,一人洗鱼,一人上楼陪着爷爷。而中午,一顿简餐后,她就要回去复工,因为彭炳鑫这些天一直在厂里等着她回去搭把手。

  “晚上再回来,家里还需要我搭把手。”应明清近来手脚不太利索,不时感到疼痛,重活力气活都需要儿媳妇搭把手。“不忙的时候可以直接住厂里,那里有我们的宿舍。”留下这么一句话,她还需要骑行约17公里,才能到达上班的地方。

  这样为生活所累的她,却说一天24个小时不够用,年轻人苦一点没事。

  这些鱼是她买给公公补充营养的。

  黄连虽苦,饮之却有甜的回味

  蒙春凰帮助老人吸氧。

  蒙春凰的丈夫年轻时很能干,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做,很受雇主的喜爱,有时甚至骑着自行车跑很远的地方做工。“那时,他一个月赚四五百元,从不乱花,全都拿回家里贴补家用。”用蒙春凰的话说,这个比她大5岁的男子看似木讷,却带给她十足的安全感。

  “公婆待我好,他们没有闺女,都把我当亲闺女看。小叔也是,没个姊妹,待我跟亲姐妹一样,有好的首先想到我。”初到彭家时,蒙春凰就感受到这一家子对自己的友好与善良。自然,他们很快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但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待了七个多月时,最终与这个家有缘无分,而她也因此留下一身病,辗转黄岩、椒江、临海、上海等地看病。

  “月子里,喝一口姜茶,就出血,止都止不住。”这急坏了老两口,应明清找来头巾,将春凰的头部护住,找来厚厚的衣服将儿媳妇包裹得严严实实,彭根土则忍着身体不适,推来自行车,让儿媳妇坐在后座,夫妻俩就这么推着她去诊所挂针。“我挂针,公婆就在边上陪着,一两小时后,他们再推我回家。”

  “吃不下饭,婆婆就拿着一条毛巾围在我的脖子下,一口一口地喂”“头发痒了,婆婆就烧来开水,放在床边,一遍遍地给我洗”“家里看病花销大,小叔就拼命干活,全拿来给我看病”“老公一看我回家,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都说黄连水苦,可饮后舌根下却有甜的回味,蒙春凰就是这般感受,心里虽苦也甜。

  或许就是这一大起和大落,彭炳鑫受了很大的刺激,在往后的年岁里渐渐地“变”了。“有次我让他去药店买某类药片,去了好一会儿,回来却两手空空,问他他说忘记了。”此后,他的反应越来越慢,走路有些跛脚,话也不太会说了,有时手还会抖,愈发像个孩子。去别人家做客都要提前交代好,盘子转到眼前才能夹菜;第二天的衣服要提前找好放在凳子上,不然他不知道换……自然,日复一日,也不再有人雇用他。

  “只记得他小时候,在小溪边玩耍,摔过跤,大脑磕伤过。”蒙春凰清楚丈夫心中的苦楚,却不得不面对。等她身子一好,就带着丈夫一起找工作,两人一起加工工艺品零件,一个小时可以赚7.5元。虽然,生活依旧清苦,但一家人始终和和睦睦,一同抵御难关。

  四年后,他们终于等来了人生中的另一个孩子,他的出生让这个家庭看到一丝希望。“孩子从小懂事,不像其他孩子淘气。”在蒙春凰的眼中,公公一翻身,儿子就会跑到床头问爷爷怎么了;公公一掀被子,儿子就拿着拐杖给爷爷;公公早上不想吃饭,儿子会把奶奶泡好的燕麦片端到床前;公公要去上厕所,儿子会立马上前搀扶着……孩子的乖巧懂事,让这个“命途多舛”的家倍感温暖,却不想在快入学的年纪,小家伙从楼上摔到楼下后查出“癫痫”,从此需要靠药物抑制病情。

  “家里的大多数药都是进口的,是不能报销的。”在彭家,每个人的房间里都装着各色各样的药盒,桌椅上、墙壁的塑料袋里、抽屉里全都是。“儿子一个月要近三千元,老公一个月要八九百元,三个月一次复查,公公一个月……”粗略一算,一大家子一个月在药品的消费上就耗去了两个人大半的工资。不过幸好,家里四个人还有低保可以勉强应付。

  泥菩萨过河,却不忘照顾其他亲人

  蒙春凰和彭炳鑫在砖窑厂从事搬运工的角色,每天需要一趟趟拉着七八百斤的车木粉屑,经过一段上坡路将其运送到砖窑内,随后卸货、往返、运送,直到拉足窑洞内一天所需的量。“上坡很费力,需要一个人在后头推,一趟趟下来,手都起了厚厚的茧。”夫妻俩一天工作六七个小时,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有6千元,除去家里的必要开销,尽管有时入不敷出,但每回回家前,他们总要在凤洋村的一条村道上拐一道弯,到二叔父和三叔父家里瞧瞧。

  “叔父,你想吃什么?我去给你买点来。”蒙春凰的两位叔父都是单身,一个人居住,一个患有严重的肺癌,另一个患有膀胱癌,家里鲜少有人来,独处的日子总是孤单了些,也只有她时刻念叨着,时常买了蔬菜过来照料。“想吃菠萝了,你带我去桥头王买。”她喜欢听老人对自己提要求,“我没有钱给他们治病,就想买点好吃的,让他们开心开心。”她总希望老人能开心点,这样痛苦就能少点。

  “走,我载你去。”每回听到这些话,她立马推出电瓶车,载着老人去集市,顺带逛一圈菜市场,买些肉类回家。“你不给点我吗?”“你还跟我抢?”她喜欢跟老人打趣,也喜欢和老人“争食”,虽然这样的行为很幼稚,但每回她都能看到那一张饱受病痛折磨的脸上露出最纯粹的笑容。

  每年的三月、七月、十一月和正月,患膀胱癌的叔父都要到椒江输血住院。住一趟院要十三天,每次住院都要往体内输入三斤新鲜血液。老人没有子女,其他亲属忙得忙,只有蒙春凰默默收拾好衣服、脸盆,陪着老人住院,每天陪着老爷子输液、喂饭、端尿端屎、做护理。一有空闲,她就去松兴堂给丈夫领些工艺品活,做一个样品,给他做参照,有时抽空回家睡一晚,她还得检查丈夫的“功课”,不好的重新翻工。若当你半夜三更,看到路边这户人家的屋檐下,一盏节能灯渐渐明亮时,那肯定是她在清洗衣物。

  “不图啥,身边的亲人走一个少一个,能留一个是一个。”这个瑶族妇女想得无比简单,只因她远嫁,好不容易有了这么多亲人,她不想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去。在二叔父的家中,被褥也好,衣物也罢,无不充斥着血色,这些东西其他人不愿碰,每逢她来都会将这些衣物收拾了,带到小溪边清洗。

  “炳鑫,你把这些挑到橘园吧,我挑不动。”有一回,蒙春凰将清洗干净的衣物送回到叔父家,发现墙角的马桶满了,她就一勺瓢一勺瓢地舀到两只塑料桶里,掺上水让彭炳鑫挑着灌溉农作物。

  “不怕脏、不怕苦,自己的生活都很难得到保证,却时常念叨着两位叔父,生活照顾着他们,住院服侍着他们,这份心,很多人都做不到。”每回看望叔父,蒙春凰都要经过村党支部书记彭华明的家门口,老彭每每看着,心里就不止一次地夸赞这位“其貌不扬”的善媳妇。

  记者手记:

  每逢岁末,感动如期而至。这几日浏览新闻,看到“感动海南”人物——“90后”男孩辞掉工作贴身照顾4位病重家人的故事,主办方写给他的颁奖词是: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步履蹒跚中,你终将抵达人生最华彩的彼岸。

  其实,蒙春凰又何尝不是,她没有干过多么惊天动地的好事,生于平凡的她只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着她应该做的事情,用美德义行诠释着生活真善美,向我们传递着孝老敬老的优秀品质,弘扬着社会正能量,这就值得我们称赞!

【作者】: 【编辑】:张燕
更多公告
更多办事指南
进入论坛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