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澄江  >  新闻阅览

垃圾分类开启“智”时代——我区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之六

2018年02月23日 11:21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刻论述,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处主任柯召江告诉记者,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改革,实现了人居环境大提升。

  去年以来,我区加快推进城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采用分片集中处理模式、创新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范围,提升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管理水平,把实现绿色共治、绿色共享作为构建垃圾收运绿色改革的突破口,深入探索,大胆实践,在城区确定了60个垃圾分类示范点,在397个建制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工作,积极推进智能化垃圾分类小区和易腐垃圾试点工作开展的同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全覆盖,使绿色改革道路越走越宽。

  示范引领推行垃圾智慧分类

  玫瑰湾小区是台州首个高标准漫步在小区,陆续有居民提着垃圾袋来到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前投放垃圾。“我每天都来这里倒垃圾,平时在家就把垃圾分开扔,倒的时候也分开倒,现在我们小区的居民都这样做。”小区居民杨先生告诉记者,自从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后,各家各户的环保意识有了大幅提升。

  记者了解到,玫瑰湾小区内的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是通过云平台实行智能化垃圾分类管理。柯召江告诉记者:“使用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整个操作流程就是扫码、选择分类、进行投放,系统会自动进行数据记录并上传云端平台。按要求正确投放后每次可获得2至400分不等的积分,积分累计可兑换价值不等的奖品,从而调动住户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澄江街道凤洋村,垃圾分类工作早已深入人心。“我用41个积分换了一瓶洗衣液、两块肥皂,这都是我家倒垃圾倒出来的福利。”2月12日,澄江街道凤洋村村民何秀贞提着刚换到的生活用品,乐呵呵地离开了“甜蜜积分兑换点”——凤洋村村部大楼。

  去年2月,澄江街道以凤洋村为试点,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措施的落实。“甜蜜积分制”就是提升村民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激励机制。“每正确倾倒了一次垃圾,就可以获得一个积分,错误倾倒扣一分,一天最多可以积两分。分数不会过期,多了还可以换取大米、食用油等‘硬通货’。”凤洋村党支部书记彭华明介绍。

  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澄江街道凤洋村村民参与率达80%以上。如今一个个分类垃圾桶间隔摆放在村子里,专业的清洁员定时定点来清运垃圾,整个街道都变得干净整洁、焕然一新。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际上却是关系着百姓身体健康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去年以来,我区垃圾分类改革工作紧跟技术发展,创新管理方式,探索垃圾智慧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并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和激励机制带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既保证市民能够使用到“聪明”的垃圾箱,又大大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在去年年初确定的5个试点示范小区基础上,又增加了示范小区5个、示范单位30个(其中示范学校15个)、规范市场10个、餐饮垃圾分类示范点10个,积极推进智能化垃圾分类小区和易腐垃圾试点工作。同时结合周边市区做法和经验,通过试点探索,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系正逐步形成。

  “三化”处理焕发乡村美丽生机

  路边的破砖烂瓦难觅踪影,大街上的塑料袋“不翼而飞”……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越来越被当成关乎民生大计的重要事项来抓。从热闹的集镇到偏远的乡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正在我区轰轰烈烈地展开。

  总计人口1.8万的上垟乡,日产垃圾4余吨,如何妥善处理这些垃圾,进而变废为宝,成为该乡清洁工作的一道难题。为了适应新形势,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该乡在几年前就尝试建立“统一收集、三级分捡、循环利用,生态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系统。

  据了解,当地利用上垟乡垃圾中转站的富余空间,在中转站内建设垃圾分捡场、有机垃圾堆沤场、建筑垃圾堆置场等,一站多用,使垃圾中转站成为垃圾减量分级的处理终端,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垃圾分拣设施运行以来,每天由垃圾分拣员对收集清运到垃圾中转站的垃圾进行集中三级分捡处理:废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垃圾,由分拣员进行第一次分级回收;秸秆杂草、瓜皮果壳等有机垃圾,经第二次分级处理,统一堆放至垃圾堆沤池进行堆沤发酵,经30—45天的发酵处理后,这部分垃圾可转化为有机肥料,由有需要的农户自行使用,充分实现垃圾的循环利用;剩余的无机垃圾经第三次分级处理,将建筑垃圾等用于道路建设等;对其余垃圾,则集中堆放压缩,

  统一运到区填埋场进行处理。

  “其实,在农村的生活垃圾中真正是垃圾的比例很低,其中易腐垃圾约占40%,有机物经腐烂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可直接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剩余垃圾通过再次分拣回收,又可减少约60%。”在区农办相关负责人的眼中,农村生活垃圾的“三化”处理较之城市,更具天然优势。

  去年,为了让村民更理解垃圾分类的本质,新前街道开始实施“可堆肥”与“不可堆肥”垃圾分类叫法,更接地气的分类让效果有了明显提升。据了解,可腐烂垃圾经过处理变成有机肥,被当地用回至农业种植;不可腐烂的垃圾在分拣可回收物后,也会运到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好的规划设计,让垃圾分类有章可循,也少不了老百姓的广泛参与。为了扎实有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新前街道积极创新工作制度和方法,更好地引领当地老百姓投入到垃圾分类的绿色行动中。新前街道双丰村党支部书记陈佳说,该村响应街道号召,专门组建了巾帼志愿服务队,自编方言三句半,不定时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指导。方言分类歌简单又上口,即使是大字不识的老人也能轻易分类。通过从改变观念入手,新前街道推进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引导农村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去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全域景区化”,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垃圾革命。区委区政府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工作列入部门和乡镇街道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民办实事项目,并投入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在全区确定了20个省试点村、7个市级示范村,以打造示范样本带动全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开展。通过示范引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工作在397个村全面铺开,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行政村全覆盖,为美丽乡村建设铺就坦途。

  全民参与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后如何处理?”近日,正准备上街买菜的迎春社区居民张女士,发现宣传栏里多了两张崭新的垃圾分类宣传展板。

  原来,这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开展的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社区居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柯召江告诉记者,在活动前期,管理处就对试点社区进行了彻底摸底,了解试点社区住户人员数量、垃圾投放习惯、日常生活垃圾量等情况,并结合我区垃圾分类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截至目前,该处在21个社区添置60余块垃圾分类宣传展板,并发放宣传资料近600份。

  去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处积极与城区各社区、单位等沟通协调,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近日,管理处走进三友学校,宣传生活垃圾分类,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给学生们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

  “垃圾分类的垃圾桶有哪几种颜色?”“废电池应该扔入哪个垃圾桶?”活动现场,区环卫处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垃圾分类宣传展板,并设计了模拟分类、趣味问答等环节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工作人员说,希望通过这样灵活的宣传方式,培养学生树立“垃圾分类从小做起”的理念,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带动和深化每个家庭的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动。

  今年,我区还将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践行政府绿色引导、企业绿色发展、公众绿色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垃圾收运模式,为群众的生活添新意、绿意,全面共享绿色福利。

【作者】: 【编辑】:张燕
更多公告
更多办事指南
进入论坛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