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文化黄岩  >  文化长廊
与朱熹有关的两座闸
2018年06月06日 09:17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陡门闸遗址,现已不存。

 万历《黄岩县志》关于蛟龙闸和陡门闸的描述。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世称朱文公。他是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氏,却与黄岩因缘颇深。他曾在黄岩讲学,成绩斐然,桃李满园,黄岩因他而文风蔚起,被称“小邹鲁”。

  宋时的黄岩,疆域辽阔,永宁江与金清港两大水系东流入海,由东官河、南官河、永宁河、三才泾河等河流南北贯通,水网交错纵横,灌溉着温黄平原几十万亩农田。然因濒临东海,虽能得大海渔盐之惠,却也常受台风海潮侵袭,海水倒灌,农田受斥卤之患。又无大湖泊以畜水排涝,“于是,筑土为埭以蓄水,视河流冲激处建闸,以时启闭,防旱潦焉”(万历《黄岩县志》)。

  淳熙九年(1182),江浙地区旱情严重,时朱熹任浙东常平使,至黄岩赈灾,乡士支汝绩、陈谦、陈纬、徐弗如等向其报告境内水利工程多有废坏,亟需修复和兴建。朱熹实地考察后采纳建议,上疏朝廷具陈黄岩兴修水利之重要性,文中提到:黄岩地域辽阔,属产粮大县,其粮食不但能满足台州四县所需,而且能补给新昌、嵊县等地的短缺。“然其田皆系边山濒海,旧有河泾堰闸,以时启闭,方得灌溉,收成无所损失。近年以来,多所废坏去处,虽累曾开淘修筑,又缘所费浩瀚,不能周遍。臣窃惟水利修,则黄岩可无水旱之灾,黄岩熟,则台州可无饥馑之苦。”请得太府钱一万缗,并嘱咐林鼐、蔡镐等规画,计划维修北宋时罗适所建的常丰、石湫、永丰、周洋、黄望等旧闸,并兴建回浦、金清、长浦、鲍步、蛟龙、陡门六座新闸。可惜不久朱熹即调任江西。后任四川人勾龙昌泰继而主其事,因役大费繁,一直未能完工。直到庆元中,常平使李洪川任职本路使,在郡人宰相谢深甫等人的极力促成下,诸闸终于竣工。

  史上所建六闸,距今已八百年有余,年代久远,事多变迁,有些古址尚存,有些则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唯有蛟龙、陡门仍在黄岩版图之中。

  一、陡门闸

  陡门闸,在黄城东门外红三村。红三村俗称闸门头,有墙里、后洋、后洋路廊三个自然村。东官河贯穿而过。黄海古道自这儿开始,陡门闸是必经之路。

  据万历《黄岩县志》载,陡门闸始建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后迁徙到仙浦村,于元大德年间重修。故而陡门闸又称仙浦闸。光绪《黄岩县志》载:“明季又废,国朝乾隆丙子刘世宁重建徙于下洋桥名曰陡门新闸,高阔皆一丈三尺,翼水各长五丈,底五仓。”这陡门新闸即今永裕闸。当时有临海人秦雄声作诗《河闸告成歌》纪录了这一史实:“海疆之政最难理,分沙别石多碨礨,山潮直落海潮冲,高田涸兮下田水。濬河筑埭开陡门,考亭遗泽今尚存。后来长官独耐事,坐令新涨没旧痕……”

  记得初访东官河时,在一位老伯引领下来到西浦河口,指点给我看陡门闸遗址。粗看那是一座普通小桥,桥上架钢筋水泥梁,仔细观察发现桥下是一座老闸门,属单孔放水闸。露出水面的河堤条石筑垒得厚实齐整,升降闸板的石槽还清晰可见,石块呈褐色。因水位高,不能观及全貌。看到历时八百多年的古迹还保存着,我当时心里一阵激动。可惜如今因河道加宽,西浦口也被拓宽,原先的陡门闸桥被拆。

  顺着西浦,折回到红三街,沿小河去仙浦村。小河越来越窄,然后以暗渠进入两条新筑的公路地底。再找到它时,是在横跨黄椒路的动车高架桥下,沿菜圃顺流找去,只剩一条三五米宽的小水沟了。有村民说,西浦以前也可以通小船,从东官河直达永宁江畔,内河的橘子、粮食等都可以通过西浦转运出去。上世纪80年代之前,大队总在冬天农闲时组织人,每隔一两年就筑坝断流挑河,既清理了河道,又将污泥作橘树的肥料,一举两得。只是后来没挖过河,长年淤积,便成这般模样了。

  双浦村古称仙浦。永裕闸还在,高约十米,宽约六七米,二孔放水口,边上横架二块空心板作桥以通村路。民国《黄岩县志》曰:“永裕闸建于清,屡经塌坏而重修。民国33年重建。”再看闸门新旧程度,应该维修过,地势也升高了许多。但底下的桥墩与河堤的石色,看上去却有岁月痕迹。

  离永裕闸百米远处,另有一座闸也叫仙浦闸,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由乡民筹款建的。这座闸更小,才五六米宽。河水从山下郎村的主河道分支过来,史志称它东浦。双浦村就因这两条小浦而得名。清代王沣止有《仙浦新闸》一诗:“横桥一带簇烟林,旧迹仙人渡口深。合浦有珠寒莫御,不如沙水漾成金。”

  再沿堤岸往江边走,见一座新闸兀然而立,三层建筑,十多米高,宽三间屋面,泄水口为三孔。这是水利部门于2009年动工,历时两年兴建的永裕、仙浦合并闸。闸门外河床呈喇叭状,透过大片水草,能看到永宁江宽阔的江面。

  二、蛟龙闸

  “才到秋来气更高,雁声天地总寥寥。客怀今夜不成寐,风细月明江自潮。”朱熹于南宋淳熙九年八月间,实地堪察选址蛟龙闸时,因天晏便借宿当地亭长家,头枕涛声夜无眠,留下了这首《夜宿洪亭长家》。

  明万历《黄岩县志》记载:“蛟龙闸,在六十三都,宋文公议建,元大德中重修。”六十三都,是今江口上研一带。于是,笔者沿东官河主干道再往下游,找寻蛟龙闸,到了下闸村。

  东官河这段河段,在宋时离海较近,潮涨潮退易淤塞。嘉靖庚子年县令方介疏浚之,第二年复又淤塞。开始时,松门太平的河水经流东乡之境,越过方屿双港口北山桥,自南而东折向西北,由蛟龙闸入永宁江。有清流合注以至蛟龙闸一带潮淤不再壅塞,汛期时节开启,天旱则关闭,故沿河之农田以前都称沃壤。后因曹黄门疏凿栅浦泾,南河顺其地势东流,不复西流,因而这一带“遂为海泥所淤,而东流亦不复入,积成平陆,恒雨无泄,一望绿波,稍暵无潴,万顷赤地。”可见明清时期蛟龙闸已经淤塞不通,被废弃不用。直到清晚期才重修启用。

  在下闸村村口有一棵古樟树,树干粗壮,枝密叶茂,树冠遮荫近三十平米。树下便是蛟龙桥。桥长七八米,宽四五米,为2002年重建。桥下正是蛟龙古闸遗址。看闸门与两翼河堤砌石久经岁月,颜色下层呈锈红,上方石色稍浅,应该是河床升高加垒所至。桥板下两端各有规则的方孔四五个,是放油灯用的,可起导航与警示作用。拆下来的桥梁方柱还在河边搁着,是两根七八米长的石柱,厚二十多厘米,宽六十多厘米,颜色黝黑,一边留有挂檐,为铺石板用。

  桥正对北岸有蛟龙庙,庙门前为路廊,旧时这里有路廊数间,1941年被侵华日军坦克冲跨东头二间,后废。2000年前后恢复重建,才将庙与路廊合建一处。路廊里的一根长条凳子,五米来长的方木,据说是闸门卸下来的,上了红漆,看不出新旧,庙后墙脚倚放着一些石板,一看就是老的。

  河畔有一块石碑,上刻“千年古樟伴蛟龙,万贯国资造六闸,一九九三年八月三日立”。樟树上挂有“古树名木保护牌”,保护级别一级,树龄600年。树下几位老人在闲聊,他们主动告诉我,别看这古樟树长得茂盛,底下却已朽空,下有洞,小时候与小伙伴们常在此嬉戏,钻进去捉迷藏。现在河床上升,地面也抬高了一米多,树洞埋在地下了。陈四梅老人因病坐在轮椅上,说起往事却思路清晰。他曾替水利部门代管蛟龙、双龙两闸。他说,以前河道不宽,上世纪60年代初长潭水库建成后拓宽,上世纪80年代前尚能通船,黄岩至椒江的客班轮船每天往返不断。自公路黄椒线通车后,航道渐渐失去作用。

  蛟龙闸俗称下闸。在上游约百米处另有一闸称为上闸,故而下闸村分上闸与下闸两个自然村。上闸史称双龙闸,位于东官河的分支双龙浦口。双龙浦自此北上出江口新来桥村入永宁江。闸桥桥面为钢筋水泥结构,桥下闸门保存得比下闸好。一墩二孔,墩与堤岸两翼的石块材质一律呈锈红色,筑垒齐整,横竖有序,远远看去古韵十足。据《黄岩县地名志》记载,相传五百年前,因下游的蛟龙闸淤积堵塞,便在此新建双龙闸。至乾隆廿一年,县令刘世宁改建双龙闸至新来桥村后,此闸便废弃不用。

  下闸南边五十米处有清代古刹前因寺。上闸附近有台州市级文保建筑“清代徐氏节孝坊”,是目前黄岩保存最完整的牌坊。

【作者】: 戎怡 【编辑】:王振珍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黄岩城投集团加快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
用阅读传递女性力量 2024“木兰花开”女性...
2024“垦读台州”全民阅读活动在我区启动
用阅读传递女性力量 2024“木兰花开”女...
2024“垦读台州”全民阅读活动在我区启动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抓好招大引强这件头等大事
头雁领航 雁阵齐飞 ——黄岩东城街道以“...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