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消防知识
古人消防科技也挺“先进”
2019年05月13日 15:06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是古装剧里常出现的巡更人大半夜敲棒子喊的一句台词,警示人们小心火灾。

  我国古代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天气干燥时极容易起火。《周礼天官》中记载,到了每年春秋两季,掌管宫内用火安全的宫正都要摇动木铎,提醒大家注意防火。

  古人信奉神明,往往会在建筑物上放置避邪之物,祈求神明保佑人们不受火灾的侵害,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紫禁城。如果你仔细观察过紫禁城里的大殿就会发现,在每座大殿的屋脊两端都有一组对称的龙形装饰,在建筑学上称为“正吻”或“大吻”。这实际上是一种叫“蚩尾”的神兽,“水之精,能辟火灾”。不过这种设计也不过是古人的一种心理安慰罢了。据记载,雕刻了无数蚩尾神兽的紫禁城还是常常发生火灾,截至1949年,紫禁城共发生过大大小小73次火灾,其中供皇帝上朝、大臣觐见用的太和殿先后被烧过4次。所以光靠避邪之物,或是巡更的高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显然不行。其实,我们的祖先在防火上也运用了很多消防科学技术。

  建筑防火设计先进

  在一次次的失火、灭火实践中,古人逐渐总结和创造出了消防科学技术,其中很多在世界范围内都长期保持着领先地位,比如在建筑中使用的分隔技术。

  所谓分隔,就是在可燃物之间做技术处理,涂上湿润的泥土,形成一个不可燃的保护层。春秋时期,为了应对军事进攻和火的侵袭,墨子首先总结了建筑防火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城门上涂泥防火、用麻布做水斗、皮革做水盘、城门楼上设储水器等一系列的防火措施。

  在后来的发展中,在建筑中加入防火墙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防火方法。北宗的《营造法式》被称为古代消防标准的专著,其中对建筑的防火墙有专门的尺寸标准,在当时这可是相当先进的技术。现代人熟知的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特色,但其最初是作为封火墙使用,是防火用的建筑分隔设施。

  消防储水工具多样

  在没有自来水管、高压水枪和消防车的古代,古人也想出法子提前准备好消防用水以备不测。

  大家都知道储水是救火的关键,为此古人设计出了很多储水工具。从商代起宫廷里就开始设置水缸。明朝时,在宫廷里铸造金属大水缸,每口水缸高1米,重1500多千克,缸内可存水1000多升。

  到了清朝,宫里的大水缸增加到300多口,每天安排太监往缸里挑水,冬天为了防冻,还要给水缸带上棉套,并用炭火给水缸加温。目前故宫尚存有18口銮金水缸。由于此缸的主要功能是防火,因此,被称为“太平缸”。

  城市消防已成体系

  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烧陶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已把烧陶区和生活区分开,其中一个考虑就是防火。

  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中有了消防规划。宋代,很多城市里都设置了望火楼,楼顶有两人值班,发现城中有火情就及时报告,以便官府组织救火。望火楼,就是中国最早的消防站。它不仅是发现火警的设施,更是一个有效扑救火灾的设施。望火楼下驻有专门用来扑救火灾的官兵,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职消防队。同时,望火楼还备有多种救火器具,做到了随需随用。

  明代则实行了“火政”制度,建立“火兵”队伍和义务消防组织“火灶”,设置水缸、麻搭、火钩,组织人员,往来巡视,遇火则击拆报警并配斧、瓮、水桶等救火器具,有了较严密的灭火制度,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怎么样,古人防火妙招真的不少吧。虽然那时的防火技术没现在先进,但这些都为现如今的消防系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作者】: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全区质量大会暨知识产权保护大会召开
区人大“周末有约·代表说事”—— 共话黄...
服务“就近办” 群众“少跑腿” “诉求兜...
《台州市黄岩区保护与发展黄岩蜜橘筑墩栽...
服务“就近办” 群众“少跑腿” “诉求兜...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抓好招大引强这件头等大事
以产聚人 以技赋能 打造高素养技能人才队...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