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文化黄岩  >  人文
官河古道话古今
2020年04月01日 09:41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在东海之滨的温黄平原上,在永宁江畔的河网交错中,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城——黄岩。这是一座既古韵悠远又朝气勃发、既大气磅礴又小家碧玉、既含蓄刚毅又个性灵秀的城市。浩渺东海的容纳百川,峻峭括苍山的刚毅坚卓,九曲永宁江的灵动慧中,融汇成这片土地特有的精神气质。

  古代黄岩城与池

  在中国古代,城池是区域文明的核心所在。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城池指城市。具体而言,城即城墙,池为护城河。古代的城市往往由高耸的城墙围护,城墙之外,再开凿护城河,双重保护着城市的安全。《礼记·礼运》说:“城郭沟池以为固。”此之谓也。可见,河流总是与城市相伴相生,相互依偎,彼此守望。老黄岩城也是一样。

  黄岩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自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永宁县,迄今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县治就选在今天的老城区,这里“东揖丹峰(方山,古称永宁山)之翠,西含岱山(松岩山)之英,南则委羽(委羽山)献灵,北则苍溪(永宁江)拱秀”,再加上翠屏山环列,是儒释道三教文化的汇聚之地。既然有了县治,就必然要修筑城墙,开凿护城河。据《万历黄岩县志》记载,唐上元中,县城城墙诞生了。城北、城西环绕着母亲河永宁江及其支流西江,成为老黄城天然的护城河。五代吴越国时期开始,沿城南、城东陆续开凿了南官河、东官河等,最终形成了古黄城的护城河体系。

  从唐朝立县建城,经历代沿革修缮,到明清时,古黄岩城逐渐呈现出“河包城,城包河,河成网,桥成群”的布局特点。所谓“河包城”,即古黄岩城由护城河围绕,北面为永宁江,西面是西江,东面滨东官河,南面临南官河。目前保存基本完好。“城包河”指古黄城城墙内包围着人工开凿的内河体系,俗称五支河,在历次旧城改造中已全部填埋,无法复原。“河成网”即古黄城内纵横交错的五支河,通过城墙中的4个水门与城外的护城河体系相互联通,形成一个发达的内河交通网络和城市防洪系统。“桥成群”指老黄岩城内河网密布,故桥梁众多,据老一辈文史专家粗略统计,起码有50余座。除最著名的五洞桥外,大多数已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之中,甚至连名字都很少有人知晓了。城内还分布着“三十六街、七十二巷”,街巷纵横,临街开店,临河通船,桨声灯影,真可谓是“小桥流水人家”,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官河古道续今生

  黄岩古代的官河是由地方官府组织开凿的人工水道,具有航运、排涝、灌溉等多种功能。官河主要有三条,即南官河、东官河和西官河。南官河开凿于五代吴越国时期,自大南门接西江,东流至小南门折南经十里铺,继续向东南流经今路桥区桐屿、马铺、白枫桥至上蔡,入温岭境内泽国,再南流经牧屿、横峰达温岭街,全长65公里,素有“浙东小运河”之称,对温黄平原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东官河以小南门接南官河处为起点,沿古黄城一路向北,至柔桥东折至今椒江区汇头金接永宁河为终点,全长11.15公里。西官河位于城西,自澄江街道桥头王村东流经仙浦汪、大树下、罗家汇、圣堂,至卷洞桥入西江。三大官河与天然河道连接成网,构建起温黄平原发达的水道网,影响极其深远。

  如今,区委区政府精心打造官河古道,按照“水清可观、岸绿可游、街繁可贸”总体思路,通过布局一批体现黄岩文化精髓、展示黄岩历史脉络的建筑和雕塑,打造最佳古城文化传承地;通过建设沿河绿廊、慢行步道,以及传统商铺、茶楼、凉亭等服务设施,打造最美市民休闲游憩地;通过旅游开发与推介,建设精品线路,打造最靓观光旅游目的地,让官河古道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绽放新风采,唤醒老百姓心底“千年永宁”的乡愁记忆,成为增进黄岩人民自豪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惠民工程。

  文脉绵延万古长

  官河古道,贯穿历史与现实,串联起沿线诸多文物古迹、历史遗存及文化记忆。漫步其中,踱到东段,仿佛能听到不远处的清献书院书声琅琅;拐进西头,站在波光粼粼之上的西桥,口中会不由地吟诵起元朝诗人潘士骥的名作:“玉虹横处隔市喧……”走读古道,就像翻看“千年永宁”的历史画卷,亦如置身锦绣黄岩之文化长廊。

  官河古道从整体而言展示了黄岩鲜明的地域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鲜明的黄岩地域特色赋予黄岩人自古至今的文化自信和时代担当。历史上黄岩所处的台州区域,处于宁波和温州之间,东滨东海,北、西、南三面环山,灵江从中间穿过,独特的地理小区域造就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兼具海的大气、山的硬气和江的灵气,并受儒释道三教融通和浙东学派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开拓创新意识强烈,和合思想薪火相传,官河古道范围内的黄岩老城与临海、天台成为台州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历久弥新,代代相传。老城内外历史遗迹更是林林总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处(瑞隆感应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孔庙、五洞桥、徐昌积宅、委羽山大有宫),区级文保单位、文保点就更多,城东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国家4A级景区九峰景区,城西南有收藏着众多精品文物的黄岩博物馆。老城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乱弹、翻簧竹雕的诞生地。众多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正是这块土地孕育的鲜活的文化符号吗?

  官河古道从时间维度揭示了黄岩深厚的古城文化。老黄城的城墙始建于唐,历代屡有修建,但形制与规模为后世所沿袭,一直到抗战时期为便于疏散民众而拆除。而环绕古城的护城河,虽经历史变迁,仍然较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在国内诸多的城市中是不多见的。所以,官河古道外围的护城河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制与沿革的重要历史见证。

  官河古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黄岩悠久的水利文化。在黄岩的发展史上,水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官河虽是人工运河,其实也是重要的水利工程,相互联通的三大官河,以及城内的五支河,衔接永宁江、西江等天然水系,形成一个非常科学而严密的水道网,滋养着温黄平原,使其成为一片沃土。早在南宋时代,大儒朱熹就有“黄岩熟,则台州可无饥馑之苦”的说法。黄岩境内水道纵横,水闸无数,1933年建成的西江闸更是功在千秋的水利工程。

  官河古道从一个截面展现了黄岩辉煌的宋代文化。在黄岩的发展史上,宋代尤其南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黄岩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等领域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就了东南“小邹鲁”之名。时至今日,宋代元素在黄岩依然非常浓厚,并留下许多历史遗存与文物古迹,瑞隆感应塔、灵石寺塔、五洞桥、沙埠窑青瓷等为其杰出代表,而赵伯澐墓、沙埠窑址等重大考古发掘更是引起民众乃至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所以,宋文化在黄岩有着深厚的土壤,在建设官河古道过程中挖掘与展示宋文化意义非凡。

  官河古道从空间维度联通了黄岩鲜活的街巷文化。黄岩古城街巷众多,特色鲜明,功能齐备,临河古街与陆路街巷错落有致。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旧城改造的开展,许多老街巷已然消失,但即便如此,依然留着许多保存相对完好、富有历史价值的老街巷,如司厅巷、桥上街、砚池巷、永宁街等。只不过这些老街巷的分布相对分散,不成规模。在这些老街巷之中,分布着许多名人故居,如已消失的有明三边总督曾铣故居(原曾铣巷)、晚清最后一位进士朱文劭故居(天长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故居(原后巷)、商界巨子朱葆三故居(外东浦)等,还存在的有晚清著名教育家王棻故居(柔桥)、王彦威故居“奉常第”(花园巷)、江若幹宅(肇泽池巷)、民国上将林蔚故居(东禅巷)、王士骏故居(双桂巷)、卢洛平宅(双桂巷)等。所以,官河古道建设可以串联起这些老街巷和名人故居,连线成片,形成古与今的交流、历史与现代的碰撞,凸显黄岩鲜活而淳厚的街巷文化。

  与官河古道相关联的一个个文化符号串起了黄岩的文明印记。这些文明印记承载着黄岩古城的文脉,滋养着后人,挺拔起我们的精神脊梁!

  卷洞听雨人视图

  东官栈道鸟瞰图

  黄岩护城河

  西江古道鸟瞰图

【作者】: 陈建华 周建灿 【编辑】:周晓越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下沉到一线 履职在基层 澄江人大:打出“...
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获评省中小学劳动教育...
天长北路外迁安置小区装修装饰工程进度过半
区反邪教协会召开二届六次理事 (扩大)会议
天长北路外迁安置小区装修装饰工程进度过半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新春第一会”剑指项目攻坚,有何深层考量?
黄岩姑娘黄雨婷入围巴黎奥运会参赛阵容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