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科教之窗
为“双减”赋能 为成长助力 “非遗”在校园“绽放”
2022年06月09日 16:06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翻簧竹雕、《作铜锣》、新前武术、十里铺高跷、剪纸……“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区各中小学在开展课后服务中充分挖掘利用区域非遗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乡土历史文化底蕴的课后服务品牌,满足了中小学生多样化的课后学习需求,让非遗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熠熠生辉。

  非遗传人“零距离”传授技艺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一些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手工艺人也从“师傅”变身为“老师”,纷纷走进了校园。

  每周三下午,宁溪《作铜锣》的传承人王建民都会来到宁溪镇中心小学教学生们弹奏乐器。“《作铜锣》是宁溪镇流传的古老乐曲,想把它更好地传承下去,不至于后继无人。”王建民说。守着初心,他从宁溪镇的老艺人成为学校的“老师”,这一教,就是十余年。

  2008年,宁溪镇中心小学王伟红老师主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铜锣>校园传承的实践研究》市规课题,学校开始组建“铜锣队”,并开设了《作铜锣》兴趣小组,邀请宁溪民间《作铜锣》的老艺人进入校园来教导学生,学校爱好音乐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作铜锣》。

  《作铜锣》是宁溪最负盛名的的民间古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被台州市人民政府定为台州市第一批非物资文化遗产。作铜锣,意思就是演奏铜锣曲。铜锣曲在宁溪通常叫作“粗吹”,演奏《作铜锣》是由一面大鼓,雌雄两面大铜锣,若干小铜锣、叫锣、磐、钵、木鱼、扣钟等打击乐器和板胡、二胡、中胡、大胡、三弦、琵琶、长笛、洞箫、笙等丝竹管弦乐器组成。因此又称作《丝竹铜锣乐》,为宁溪独有的民间大型民乐合奏曲,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传承历史了。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根据自己意愿参加乐器学习,学校在课后托管服务时间,将学生聚集在一起,训练合奏《作铜锣》。”宁溪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陈沁怡说,“通过乐器的学习,学生的协调能力和音乐素养得到了培养,也体会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

  “我一直很喜欢拉二胡,现在终于可以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在学校里学习拉二胡了。”宁溪镇中心小学二(5)班李雨谣说道。

  此外,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聘请辅导老师,增加师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体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来自宁溪镇当地的老艺人们教学生们弹奏阮、笛子、二胡等乐器。

  无独有偶,在黄岩实验小学翻簧竹雕教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岩翻簧竹雕代表性传承人罗启松以及他的儿子罗文驰将翻簧竹雕的历史、技法向学生娓娓道来,随后,学生们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竹雕制作。

  “注意手不要悬空,雕刻刀要紧贴竹子表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岩翻簧竹雕第五代传承人罗文驰正在指导学生去除竹子的青皮。“按轻了,刀子哧的一声划到了外面,按得用力点,刀子一动不动,还是挺难的。”黄岩实验小学四(12)班学生申雅洁说。

  黄岩翻簧竹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清朝,因雕刻在毛竹内壁2毫米簧面上而得名。它工艺复杂,技艺精湛,色泽古雅,堪比象牙。制作流程繁琐,历经砍竹、去节、取簧、刨簧、煮簧、胶合、二次刨簧、制胚、绘画、雕刻、抛光、上漆等步骤。但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这项传统手艺后继乏人。

  “翻簧竹雕是黄岩的传统工艺,希望学生了解翻簧竹雕以及它的历史起源,并学习雕刻技艺,让翻簧竹雕更好地被保护、传承。”罗文驰说。

  “这节课让我认识到翻簧竹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会努力学习这项手工艺,传承非遗文化。”申雅洁说。

  非遗文化在校园绽放光彩

  “嘿、嘿、哈、嘿……”在新前街道中心小学操场上,学生开始练习南拳,他们排成或横或方的纵队,一会儿冲拳、出掌,一会儿弓步、扫腿,配上“传承武术,健身强国”的口号,气势十足。

  新前武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有南拳、形意、八卦、少林、罗汉拳等30多个拳种70多个套路。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学校充分依托武术特色,形成了以“跑步+南拳”的特色课间操,上千名学生一起在操场上练习南拳。每周四的拓展课上,也有不少学生选择了武术,学习南拳、南棍等。

  在新前街道中心小学,和新前武术一样,新前采茶舞也是学校的精品拓展课程。

  新前采茶舞是流传于新前街道的一种民间舞蹈,它起源于明末清初浙南括苍山区。《采茶舞》动作简单而优美,曲调简朴健康婉转动听,唱词通俗易懂。2007年,新前采茶舞被区政府列入黄岩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又被列入市政府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更好地传承新前采茶舞,学校对薄弱环节进行了强化拓展,开设了新前采茶舞精品课程,每周四下午进行传承教学,并邀请了市、区音乐教研员及新前老艺人担任新前采茶舞精品课程顾问,对传承教学进行精准指导。

  通过几年的积淀,新前武术、新前采茶舞已经在校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两跷斜放70度,腋下紧夹自然握,右脚先上左脚跟,两脚交替跷上走。”近日,在南城街道中心小学,老师一边说着编有走跷要领的顺口溜,一边指导学生走跷。

  “通过走跷既能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动作协调性,可以让他们勇敢迎接挑战,在不断克服困难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不少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走高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至关重要。”南城街道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张健说。

  黄岩十里铺高跷是一项传统的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民间体艺活动。起源于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2007年,十里铺高跷被区政府列入黄岩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被列入市政府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南城街道中心小学就将高跷作为一个体艺项目引进学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起初,学校聘请了南城街道的老艺人作为高跷老师,教授学校教师学习走跷技巧,之后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训练。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一支会教高跷的教师队伍,一支会走高跷的学生队伍应运而生。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变多了,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走高跷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张健说。

  如今,学校还创新高跷玩法,发明了20多种高跷游戏,有高跷舞龙、竹竿舞、抬轿子、狗拉雪橇、飞渡泸定桥等,让学生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为高跷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非遗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走进澄江中学,图书馆的书柜上整齐地摆放着玲珑精致的扇子、如意、茶叶罐等做工精巧的作品;楼道、教室随处可见这些颇具“文人范儿”的翻簧竹雕,身在其中就像徜徉在竹雕艺术的海洋里。

  2015年,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契机,澄江中学与黄岩翻簧艺术馆结对,开设了《翻簧竹雕》非遗课程;2017年将《火烙画》引入美术课堂教学;2018年开发《漆金木雕》校本课程。至此,澄江中学《手艺者》非遗课程体系形成。202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创新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澄江中学校长卢利斌表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踩准时代发展的节奏点,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学校积极探索根植于生活、具有时代感的创新传承之路,让非遗‘活态’传承。”

  为了吸引学生主动学,学校老师创新“翻簧竹雕”“火烙画”等的内容,创作题材从最传统的山水题材到学生喜欢的卡通临摹,再到校园文化、党建文化和战“疫”精神等现实题材。澄江中学总务处副主任何月红说:“现实题材里丰富的现实情境更容易引起共鸣,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除了创作题材的选择,学校教师还创新教学形式,建立了“小先生”团队,创设了“工学团”。“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形成人人争当’小先生’和学生间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工学团’模式共促共存,让单调的工艺课程变得趣味盎然。”澄江中学德育处副主任戴剑雄说。

  此外,为了让翻簧工艺能更适应现代生活,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学校教师积极探索将火烙画、漆金木雕等传统工艺融入翻簧竹雕中。将翻簧与火烙画技艺相结合,利用火烙画技艺中碳化“烫痕”,在如玉细润的簧片中呈现深浅不一,明暗层次丰富的绘画效果;将翻簧与漆金工艺相结合,用彩漆、金粉、金箔等弥补翻簧竹雕在色彩上的不足……“将非遗和新的元素、创意结合起来,‘非遗’也可以很好玩又新潮。”戴剑雄说。

  敢想敢做,不断创新。“非遗”在澄江中学日渐“潮”起来,为传承增添了无限可能。

  “剪”出特色,秀起自信。非遗项目“剪纸”,是东城街道中心小学多年来始终坚持的特色课程。学校把剪纸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同时使学生自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利用剪纸特色来丰富学生们的拓展课程内容。低年级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目标,从简单的纹样开始,学生学会求知。中年级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重点,从趣味剪纸入手,学生学会审美。高年级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学生学会创造。“学校开设了剪纸课程,不仅能传承剪纸技艺,更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剪纸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剪纸的魅力。”东城街道中心小学美术老师王英姿说。

  学校结合实际编写校本课程,成立“金剪子社团”,开设剪纸活动课等,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和强力支持。每年的校园艺术活动月,学校都会安排开展剪纸比赛,并且在学校大厅、宣传栏展出。同时,学校还带领学生进入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剪纸文化宣传。

  此外,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前行。疫情期间,学生们以”抗击”为主题,创作出描绘学校复学后错时错峰上放学、保持教室通风、日常自我防护等校园学习、生活场景的剪纸作品,用自己的巧手创作了一幅幅作品,为这个特定的历史时刻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作者】: 记者 周丹艳 通讯员 王秩惠 丁婉君 王锦勇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沈铭权在黄岩调研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区政协十五届十二次常委会会议召开
“智慧大脑”+“科技哨兵” 永宁江闸防洪...
2023年黄岩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沈铭权在黄岩调研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抓好招大引强这件头等大事
纪念浙东浙南部队会师76周年 上郑:传承...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