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是的,早在年关的边缘,所有的华人都踮起了脚,向“年”招手、致意。“年好!”“年好!”这中华民族的年啊,风俗得几千年不褪色。你看,孩子们一气球就飞进了年关,姑娘们一花巾就扎进了年关,老人们一年糕就蒸进了年关。这炎黄子孙的年啊,传统得几千年染新意。你看,司机们一车子就开进了年关,歌手们一话筒就唱进了年关,商人们一鼠标就点进了年关……
二
所有的人越过新年,微笑开成一朵一朵的。“新年好!”新年也向所有人招手、致意。所有的华人向过年走去。“要过年了,”所有的幸福开始集中。
“过年好!”“过年好!”这是年关最珍贵的问候,这是人间最美好的祝福。新年属于所有人,快乐属于有心人,思念属于心上人,吉祥属于幸运人。
三
不要问年的起源,从扫尘开始,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出发,一路扫来,把年关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晦气扫走,把清新迎来,给积攒了一年的财富、团圆和欢乐腾出最佳位置。不要问年的过法,只要入了年关,就有民俗为你繁忙。祭灶、供灶糖、腊八粥,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一年的橱艺充满甜味。带着家的温暖,贴年画、接财神,贴出装饰、祝福和祈盼,接来喜庆、财运和向往,贴出中华民族绘画的崇高境界和神圣领域,接来炎黄儿女与生俱来的勤劳和幸福。这民间的过年,总让人生出对未来的憧憬……
四
过年了,过年了,回娘家走走,闯进母亲的微笑和含蓄。乡风民俗一打开,生活的角角落落便阳光一样神采飞扬。一节一节的祝福如同一节一节的年糕,洁白着、营养着、圣洁着。过年了,过年了,回故乡看看,钻进乡亲的盛情和富足。如烟往事一打开,人生的方方面面便月光一样情谊绵绵。一节一节的惊喜好象一节一节的鞭炮,响亮着、弥漫着、回味着……
喜悦的心情在年面前灿烂,上好的胃口在年面前比酷,传统的文化在年面前图腾!
五
过年了,你听,古老的《年节歌》唱得多悠扬:“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联对,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歌声催我们向前。我们在西气东输来的灶台边品尝,品尝一个千变万化的食谱。过年了,你看,王安石的《元日》说得多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词开我们心境。我们在南水北调来的传奇中欣赏,欣赏一个千山万水的变迁……
过年了,过年了!欢庆的锣鼓一敲,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千家万户便演绎出多彩的意象,内心是四个大字:欢天喜地!重心则是四个大字:丰衣足食!中心也是四个大字:国富民强!核心还是四个大字:和谐发展!
六
过年了,过年了!放爆竹:所有的喜悦一起绽放;贴春联:所有的鲜红一起成对;吃年糕:所有的期待一起吉祥;压岁钱:所有的财运一起亨通;看晚会:所有的笑声一起精神;守年岁:所有的日子一起美好;点灯笼:所有的圣洁一起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