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网 >> 实干风采

  

胡志高:“电网卫士”护光明

2014年04月17日 15:52   来源: 今日黄岩

  和千千万万的电工一样,区供电公司职工胡志高很平凡。但他却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凭着扎实的电工专业知识以及不懈地努力,胡志高在自己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供电公司里的“拼命三郎”

  1994年,黄岩电网在自动化控制方面还基本上是空白,调度部门只能依靠电话和下面变电所人员联系获得电网运行情况,劳动强度极大,获得的信息有限,不能快速反应系统的潮流变化情况。这给系统的运行方式安排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管理处于原始被动状态,有故障时更无法快速处理事故,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极为不利。针对这种情况,胡志高暗下决心,一定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技术改造。

  同事们望着这个刚出校门、一脸青涩的大学生充满了怀疑。技术发展毕竟是主流,公司领导肯定了他的想法,并给予了支持。胡志高一方面积极向退休老师傅请教,一方面和同事一起多方调研,搜集整理数据。由于当时县局普遍存在自动化运行维护人员缺乏的状况,他每天需要工作12小时以上,为了节省来回的时间,他找来一张防潮垫放在办公室,困了就在垫上小睡一会又起来继续干活,翻来覆去地验证数据、设计图纸,完善新设备的安装方案。

  如果问警卫室的保安,“公司里谁加班最多?”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胡志高”。因此,同事们送了他一个绰号叫“拼命三郎”。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12月31日,黄岩电脑调度自动化主站工作顺利安装完成,调度运行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近20倍,结束了以往反复电话联系才能得出数据的历史。

  做设备的“主人”

  从1996年开始,黄岩电力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厂站自动化改造,由于黄岩电网自动化厂站端基本上都是老站改造,为了减少停电损失,不影响老百姓生活,新上的现场采集装置的安装调试往往要结合变电所大修和二次改造共同进行。

  时间紧,任务重,胡志高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吃住在现场,争分夺秒地完成工作任务。尤其是新大楼落成时,主站搬迁的工作量非常大,连续一个月不停地安装调试,天天工作到深夜。

  工作中发现新设备出现故障时,由于厂家不在本地,很难及时进行维修,针对这种情况,胡志高立下了要做设备主人的誓言,从此他要么工作,要么学习,每天陪伴他熬夜苦学的除了那张逐渐褪色的防潮垫之外,还有窗外天空中数不清的星星。

  胡志高迷恋技术,8小时以外的下班时间,正是他刻苦专研技术的黄金时间,这时候白天的求助电话少了,可以静下心来实验和摸索了,在知识的海洋里他不断地吸收养分,在此期间,他以全省统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上海电力学院,进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升本学习,有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使得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地得到了提高。

  到1999年底,公司提前解决了计算机系统2000年过渡问题,并于2000年顺利成为台州首家通过实用化考核的单位。这一切,凝聚了胡志高团队的大量心血。

  创造性地工作

  2001年11月,黄岩电力公司将“建立为电网生产、经营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重大任务交给了胡志高。胡志高满怀信心地带领着他的团队出发了。“创业犹如登山,看看目标近在眼前,要想接近目标却困难重重,一旦迷失方向,目标就会更加遥不可及。”胡志高说。因此,他做到凡事不分大小,通过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每一环节每一模块都协调到位,保证了每项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网络系统调试时他连续三天不睡觉,生产MIS开发时连续七天不回家休息。无数个通宵,换来的成绩是各信息管理系统顺利上线,到2002年底,他全面完成了该系统的开发工作,为企业各项运作提供了支撑。目前,黄岩供电局已经建成了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覆盖局大楼、供电所、变电所、各工区和所有生产单位的信息网络,上面运营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用电营销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图像监控系统等。每一个系统的建成和投运都是胡志高他们团队不懈努力的结果。

  胡志高是个书呆子,每到一个新地方,当地的新华书店总是他最爱停留的去处,从学习时的学校图书馆到工作后的地方图书馆,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胡志高也是个工作呆子,完全可以推卸的工作总是毫不犹豫地接下来,从不计较分内分外事情。“要么在单位,要么在去单位的路上”,这是广大员工对胡志高的印象。

  同事们都说,胡志高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优化系统是他的强项,智能电表、居民集抄、负控装置、图像监控、各所视频会议安装调试、新农村电气化系统建设,每样有难度的新工作总是冲在最前面。

  十三年来,胡志高所在的信息部独立自主维护着黄岩区供电公司1100多套网络设备电脑和外设,为公司节省了2000万元维护资金,创造利润1000多万元。


【作者】: 吴玫晓 蔡 婷  【编辑】: 蒋梦莹

上级精神

图片新闻

新闻动态

实干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