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岩人”,对于我们老黄岩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他们背井离乡、远离亲友来到黄岩找工作,往往从城市最底层的工作做起,工地、餐厅、发廊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或许其中有些人通过奋斗、打拼在这个城市站稳了脚跟,而大多数还是过着“蚁族”般的生活。但无论如何,却鲜少有人关心他们是否在第二故乡找到了归属感。
位于黄岩北城街道的长塘村生活着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在这些“新黄岩人”里,有一个人的名字却如雷贯耳,家喻户晓,他就是徐守魁,现任北城街道流动人口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等职务,曾获“最美新台州人”等荣誉称号。一提起他,大家都交口称赞,且尊敬地称他为“徐老大”。就是这一声声“徐老大”,让善良无私的徐守魁即使倾尽自己所有,也要全力帮助这群“新黄岩人”并为他们建设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在第二故乡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归属感。
心系慈善创建“新黄岩人”的精神家园
徐守魁,今年40岁了,老家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1999年他第一次踏上台州的土地,不知不觉今年已经是他来台州的第16个年头了。谈起初来黄岩那会儿,徐守魁回忆道:“那年才25岁,先后在酒店、茶楼、塑料厂、汽车装潢店打过工。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就那么过了10年,那时候一个外地人在黄岩也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活动,有时候感觉非常枯燥。直到2009年的一天,我不经意间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关于黄岩外来务工人员非常缺乏精神文化方面的报道,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心里就开始想着为外来民工成立一个文化服务中心,打造外来人口的交流平台,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心动不如行动。徐守魁就开始动心思,搞调研,寻场地。为此他还特地一个人跑到温岭横峰街道专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文化站考察。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投进去十几万元之后,台州市首家“黄岩区北城街道流动人口文化服务中心”终于在北城长塘村红红火火地开业了。中心里设有溜冰、台球、乒乓球、卡拉OK、图书、电子阅览、劳务介绍、技术培训等,因为需求旺,有市场,文化中心夜夜火爆。
2010年,徐守魁应约参加了市里举办的一场慈善晚宴,就在那场慈善晚会上,他体会到了慈善的意义,回来后就申请加入了黄岩区慈善总会志愿者义工分会成为一名新义工。紧接着他做了让他所有朋友都不能理解的事情,将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免费开放?你拿什么付房租?”面对大家的质疑争吵,徐守魁仍然坚持己见。他邀请医生为外来民工做免费体检,还组织开展了消费维权、疾病预防、交通安全、预防犯罪、法律法规等一系列讲座;从此以后一发而不可收,徐守魁在公益慈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足迹遍及工厂、社区、广场。
徐守魁就是用自己的一腔热情和爱心,为流动人口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化精神家园。
义务维权“老乡”有难全力相助
在黄岩务工的外来人口有20余万,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劳资纠纷现象时有发生,2011年起至今,徐守魁每年都要处理二三十宗维权案件。
2013年5月份,来自河南的顾安平在城区一家汽车美容店工作一年多,企业欠薪25000元,每次找老板要钱,均遭到婉拒,徐守魁了解情况后,多次到该企业找老板讲人情,讲法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该企业老板一次性结清了所欠工资。
2013年1月30日,云南籍女工钱小金在高桥街道一家工艺品厂上班第3天,在操作机器时不慎将右手食指锯残,钱小金带病在家休息了3个多月,事后企业负责人只同意给5000元作为赔偿,事情僵持到7月份。徐守魁知道后,把情况向区妇联和总工会领导作了汇报,最终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企业和当事人签定了调解协议,为钱小金争取到18000元的赔偿金。
2012年年底,台州市总工会开展为困难务工者发返乡车费补贴活动,徐守魁看到信息后积极为河南籍困难的环卫工谷秀芝等4人报名申请、填表格,多次往返市总工会,最终为他们申请到了每位400元的车票补贴,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踏上了返乡的客车。北城街道浦西村有部分外来务工妇女因带小孩不能进厂工作,家庭生活也十分贫困。徐守魁通过区妇联联系到院桥镇一家塑料制品企业把半成品送上门,困难女工可以家里做加工,女工们见面就说徐守魁是大好人。
2013年12月8日,老徐发起组织“点亮微心愿,万件棉衣送外来民工”活动,为外来民工子女送上两万多件棉衣、棉鞋,让他们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
不论是外来人员的劳资纠纷、工伤纠纷,还是小到外来人员鸡毛蒜皮的小事,徐守魁都会乐于帮助,勇于维权、调解。
真情难相忘痴心动乡里
每年的暑假,很多民工子女从家乡来到父母身边来团聚,但这些“小候鸟”的家长们因白天工作都比较忙无法照顾他们,许多的小候鸟出现了“二次留守”的情况,徐守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从2012年暑假开始,他不向家长收一分钱连续两年开办外来民工子女暑期托养班,“小候鸟”们在班里不仅补习各门功课,还练书法、学舞蹈、学声乐、听讲座、学平安自救知识、以及心理辅导,还邀请红十字会的老师来培训急救知识,和孩子们一起到马路上进行文明交通劝导,听交警叔叔讲交通安全知识,带领“小候鸟”飞进警营,参观110接警中心,听警察叔叔讲枪械知识。“小候鸟”张悦,今年8岁,她很喜欢跳舞,可父亲忙着打工,有时还要跟着建筑队奔赴外地,再加上学舞蹈要支付学费,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徐守魁就向区文广新局打报告,局里非常支持就安排区文化馆协办免费为“小候鸟”们开设舞蹈培训班。这样一来,外来务工子女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学舞蹈。课堂上,外来务工子女学得很开心。由于暑假天气热,徐守魁就自掏腰包为学生买水喝,仅一天孩子们就要喝掉3桶,每桶水要10元,一天就是30元,再加上其它开支,一个暑期下来徐守魁就要为孩子们花费五六千元。
徐守魁深感人多力量大,他成立了“新黄岩人”义工协会,并动员外来职工加入公益组织。多年来,义工们到汽车站、火车站等地,为民工送腊八粥、送春联活,并定期到高桥、北洋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打扫房间卫生。
梦有多远路就有多长
今年是北城街道流动人口文化服务中心成立的第5年,也是徐守魁做义工的5年,5年里他花光了积蓄,还向朋友借了不少的外债,朋友们都说他很傻。但是徐守魁常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梦有多远,路就有多长,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徐守魁坚守自己朴实的人生信条,用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认认真真的人生态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发光发热,不断为“新黄岩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归属感,让平凡的自己在无私奉献中升华,从而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作者】: 林亦舒 【编辑】: 蒋梦莹
黄岩区新闻信息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