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攻坚浪潮中,区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王一坤围绕“链长制”的工作方案,参与优化招商布局,积极探索新兴领域的合作机会,为黄岩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王一坤瞄准产业升级精准“支点”,紧扣台州“六大未来产业”战略,他留意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算力经济+机器人产业”双赛道发展的相关思路,结合黄岩模具产业基础,通过融合数字技术、机器人技术和传统制造技术,为产业转型开辟新路径。精准对接深兰科技、优必选等龙头企业,布局教育、医疗等应用场景,以“智能+”激活传统产业。目前,机器人产业园已签订框架协议,正加速推进基金尽调与政策优化。同步打造的“浙东南智算中心”两年内迅速崛起,为L4级自动驾驶提供算力支撑,成功吸引鸿之微、T3等优质企业入驻。
针对招商碎片化痛点,他积极参与探索“链长+链主+链创”机制。该机制由区四套班子领导任“链长”统筹资源,龙头企业当“链主”研判方向,行业领军人物化身“招商大使”链接项目。5月22日,随着全区招大引强会议的召开,在高精密制造、数字新经济等11个领域全面打响“链式招商”攻坚战。
2024年,王一坤积极参与项目谈判,持续跟进配套服务,参与推动两大重点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浙东南智能算力中心二期项目,和总投资超10亿元的年产500万套塑料食品容器项目。
面对周边区域要素成本竞争,王一坤提出“跳出价格战,深耕生态牌”替代价格战。在海伟新材料项目洽谈中,当长兴等地抛出更优地价时,他另辟蹊径,聚焦黄岩模具产业的精密加工能力与快速响应机制,向企业展现“产业生态赋能”的独特价值:“我们不能拼短期补贴,要让企业看到黄岩产业链协同能显著降低配套成本这一优势。”
这一思维贯穿其“走出去”招商策略。每次赴沪京深等地前,他必先调研企业痛点,提前布局配套。如关于数字经济企业的普遍算力需求,有针对性地介绍黄岩的智算中心,将其作为吸引项目的“先手棋”。
回顾招商历程,王一坤坦言仍有提升空间:“产业链研究的精度、项目储备的深度,都需要再下功夫。”展望未来,他勾勒出三大攻坚方向:以资本招商撬动社会资源,探索“子基金+跟投”模式;以产业链招商延伸价值链条,重点突破半导体设备、光学材料等“卡脖子”领域;以平台招商集聚创新要素,依托永宁江科创带、浙东南经济产业园等载体,打造“研发——中试——量产”全链条生态。
“招商人永远在路上。”王一坤的话语中透着攻坚者的坚韧。在他看来,黄岩的招商战场不仅是项目的比拼,更是产业生态的构建——当算力中心的“巢”引来数字经济产业的“凤”,当模具产业的“链”接上机器人产业的“环”,这片土地正在书写从“制造”到“智造”的精彩蜕变,而他和团队,正是这场蜕变的“筑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