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平原杨梅已悄然退市,而在富山乡的高山之上,却正是杨梅的丰收旺季。漫山遍野的罗幔杨梅枝繁叶茂,一颗颗饱满红润的果实缀满枝头,阵阵果香引得八方来客。
“今年的杨梅有了大棚遮风挡雨加御寒,甜度比往年高出两个百分点,果形也格外周正,产量提升了30%。”富峰农场里,负责人汤华军穿梭在棚间,双手麻利地为客户筛选着精品果。今年他家的10多亩大棚高山杨梅,品质出众,优质果能卖到每公斤160元,往年还得自己跑市场推销,今年不一样,批发商们从半个月前就开始打电话预定,算下来,光这一季杨梅,刨去肥料、人工成本,纯利润少说也有几十万元。
在整个富山乡,东魁杨梅的种植规模更是可观——4500亩的种植面积,年产约500万公斤,产值近3亿元,这小小的杨梅,早已成为当地撬动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富山高山东魁杨梅的采摘期将持续到七月中下旬。眼下,当地还紧抓暑期旅游旺季,以“农旅一体”“全域旅游”为指引,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深挖高山杨梅、高山蔬菜等农业资源,全力推动“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精心勾勒“梅”好共富的新图景。
“富山杨梅产业靠的是‘抱团发展’和‘品牌赋能’。”富山乡工作人员童健航说,“我们不仅统一了种植标准,推广大棚和罗幔栽培、生态施肥等技术,还注册了‘富山600’区域公共品牌,让好果子有了好名声。再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路,结合农旅融合让游客来得多、留得住,真正实现‘一颗杨梅带活一方经济’,让更多农户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作者】: 记者 章鸣宇 通讯员 张灵光 【编辑】:朱慧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