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岩未来社区建设的浪潮中,林佳的名字总是与“攻坚克难”“创新突破”“民生温度”这些关键词紧密相连。面对全区空间资源紧张、基础设施薄弱的现实困境,这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建设者以“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的复合利用理念,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成员一起蹚出了一条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未来社区建设新路。从破旧老社区到省级引领型未来社区,变化的不仅是城市面貌,更折射出一名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与智慧。
“当时最大的难题是全区普遍缺少空间资源,很多社区连基本的活动场地都难以保障。”回忆起改造初期的困境,林佳坦言压力巨大。孝友社区是典型的村社融合社区,社区范围大,居民交流活动空间少,文化氛围弱,专班利用小区物业闲置空间,积极建设“老省心”邻里综合体,依托现有滨江慢行步道、健康跑道、孝友文化公园、全龄共享庭院、百姓健身房等空间,完善社区服务矩阵,满足人民康体、养体、健体需求,将孝友社区打造成充满活力的康养型社区。锦都社区由二十多个村合并而来,人口密度大,公共空间少,为此,专班选择老旧房屋翻新的创新方案,让原本破旧无法使用的空间再利用,在社区高标准建设了儿童活动室、老年人娱乐室,并配套建设了食堂和健康小屋,加快推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在改造施工期间,为赶进度,夜间作业难免产生噪音,引起居民强烈不满。林佳立即组织协调,将施工时段压缩在日常工作时间,并增加人员,缩短工程工期。
在黄岩未来社区建设中,“一老一小”始终是林佳最牵挂的群体。他所在的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利用全区的闲置仓库、自行车棚等“边角料”空间,改造为集托育、康养、文娱于一体的复合型邻里中心。江城未来社区的改造属于旧改类项目,在改造过程中,林佳与专班工作人员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考量,依托其现状区位,针对居民生活配套痛点,让原本闲置已久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经过立体化改造,成为重焕新生的一体化邻里中心。如今的一体化邻里中心一层配置有居民会客大厅、共富工坊、日间照料区、江城书吧等功能,二楼配置有幸福学堂、百姓健身房、婴幼儿照护驿站、老年书画室、党建会议室等功能,为居民提供一处便民服务、邻里交往空间。这种“垂直叠加”改造模式让江城未来社区蜕变得尤为典型。更难得的是,林佳和同事们还考虑到居民的户外活动需求,并精心打磨改造方案,最终建成以滨江体育公园为核心的“绿园+绿道”,打造了集社交、学习、健身等于一体的复合型居民共享的社区活动、交往基地,从适老化扶手的高度到游乐设施的配色,细节处尽显温度。
华灯初上,林佳正坐在办公桌前,优化新一轮改造方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他不断学习杭州未来社区案例资料,迫切想将更多先进理念本土化。对于林佳而言,这些创新不是简单复制,而是经过反复推敲的“黄岩定制版”,讨论打磨出的方案将运用在接下来的未来社区建设中。
如今,走进林佳参与改造的未来社区,能看到白发老人在适老化改造的凉亭里下棋,孩童在防摔橡胶地面上奔跑嬉戏,智能快递柜、共享工具屋等便民设施点缀其间。从破题空间困局到创建民生样板,林佳用短短几年时间让“未来”二字照进现实。这位80后基层干部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居民的新建议。在他看来,未来社区建设永远都是“进行时”,而他的使命,就是让更多人在家门口感受到共同富裕的幸福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