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橘乡文苑
钟灵毓秀上郑村
2025年08月11日 10:50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上郑,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其村落地处黄岩西部的大山深处,四面犬牙状的山峦犹如翠绿屏障,将上郑村紧紧环绕,仿佛要将它悄悄地掩藏、遮蔽起来。永宁江之源的黄岩溪流经此地则变得平坦而宽阔,冲刷出来的溪谷地形成一片狭长的微型盆地,自古先民于此沿溪而居,生息繁衍。上郑村上街头的菜园里曾发现石铲等新石器晚期的遗物,说明至少三四千年之前就有先民居此刀耕火种。

  1

  一方宝地,苍溪水秀,奇峰幽谷,松柏参天,翠竹成林。这里四处皆景,狮障坐西,龟屏于东,南悬瀑布,北峙响岩,是为上郑胜景。历代文人墨客对于黄岩溪流域上郑及宁溪一带的山水称赞有加,宋代状元临海的王会龙盛赞:“嘉山水也,台之奇观萃于斯矣。”宋代学者洪家葛绍体也赞为:“比似雁山多秀发,丰稜那复让天台。”

  “山环水抱清和地,九世遗风耕读延。嵘狮西峙睨龟屿,鸣瀑南悬唤响岩。金潭竹影潜鳜鳖,绿渚沙浮植桑棉。劲柏凌霄不屈已,长傍古朴荫庭前。”早年,上郑村乡贤陈荣楫所作《忆老家风景》诗里描述概括的景致,至今身在村内便举目可见,那确是真实的写照。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多与大自然的和谐相融,上郑的村民生活在“开门望山色,推窗闻溪声”的诗意景致之中。

  青山隐隐之下,青瓦灰墙描摹着深浅浓淡的历史故事。上郑村为上郑乡的驻地,村庄繁盛时期人口逾千,村民有陈、郑、曾、王、毛等姓氏,但主要为郑和陈两大姓氏。郑姓是在明代从永嘉迁入,陈姓是在清代初期从景宁迁入。郑、陈两姓先人于狮峰象鼻之环的一方风水宝地,开垦山地,耕作置业,繁衍子孙,演绎着数代人的恩恩怨怨,这里便是中国村庄生存的一个缩影。生于斯、长于斯的著名作家郑九蝉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写过陈郑两家恩怨情仇的小说《浑河》,曾获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

  2

  上郑村仅有街道两条,称作前街和后街,均为东西走向。原本民居的建筑材料以砖木、青瓦和鹅卵石为主,虽不奢华,但实用而美观。在交通、物流不发达的以往,建材大多就地取材。砌墙、铺路用的都是溪流里的鹅卵石。一块块滚圆青灰的卵石有致排列、垒砌,从地面延伸到墙头,浑然天成,房子就像是地里长出来的那样。的确,美的建筑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与环境完美融合,而不是“天外来客”。

  昔时的古巷古宅,小桥流水自是一幅迷人的乡土画卷。在现代化乡村建设的进程下,上郑的老建筑已然不多,仅留有4幢晚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老街中段北侧的一处高墙深院,是原民国陆军中将陈苍正三兄弟的宅院。二层木结构的房子主体倒不是特别气派,而其高大的台门和围墙则彰显着古老宅子的大气和威严。五米多高的围墙由鹅卵石垒砌。台门则是中西合璧的民国风,整体为巴洛克风格,上罩椭圆形大门罩,其中有一圆形灰雕图案。刻画内容为读书的场景,一书生端坐读书,桌上放满了书卷。大门罩背面则是一幅满雕的《圯桥进履》图画。也许是宅院太大,太长,在同一道墙面的东侧另外开有第二道台门,上有“竹苞松茂”的匾额。台门上的文字内容和灰雕图案与主人的身份相符,喻示着家族前人祖先“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理念。

  后街东段的南面是陈荣楫所建的居所,被称作将军府,曾被用作上郑乡政府的办公场所。这是一处体量巨大的宅院,其建筑样貌为建有宽阔回字形走廊的四合院——“跑马楼”,可惜的是大部分主体被现代的水泥砖头房子取代,仅剩下高大的围墙和台门。

  上郑陈氏是黄岩西乡名门望族。最为陈氏族人引以为傲的是身为中将的陈荣楫。1939年,为了扭转山西抗日战局,陈荣楫任首席高级联络参谋,受命率行营参谋人员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与左权副参谋长商议作战计划,协调各军。国共军队苦战半年,终于扭转山西危局。其间,陈荣楫与朱德终日相聚,受到教诲。陈荣楫的考察报告完整地收藏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他在报告中以其在华北耳闻目睹的现实,承认“八路军抗日积极,设施英明”。1940年,就任中央军军令部三厅高参的陈荣楫中将派驻云南河口,主持炸毁红河铁桥,以断日寇自滇入侵之路。仅凭这两件战绩,学者评论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2年2月,鉴于国共两党摩擦日深,陈荣楫辞去职务,返回故乡。1949年5月,他参与策划黄岩解放。陈荣楫的一生充满了变化与挑战,他的传奇和贡献给大山深处的上郑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3

  过去,上郑村两山夹一溪,因为先天不足,一度被人视为“穷山恶水”之地。“黄岩溪人三件宝,萌菜糯茅洋草;松树柴头当棉袄,番薯干汤吃到老”——当地流传着一首古老直白的歌谣,便是上郑先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真实写照。如今,萌菜却成了村落附近民宿、农家乐抢手的一道“名菜”。日子好了,就连又涩又苦的萌菜竟也“甜蜜”起来。

  小气候环境独特、生态优良的上郑还是野花的世界、蜜蜂的天堂。那真是一派蜂蝶飞舞、野花烂漫的美好景象。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上郑村民还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等一系列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作者】: 张?良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我区党员干部集中收看《文化的力量——习...
平田乡入选2025年度革命老区乡镇红色乡村...
“屿头馒头”香飘共富路
我区党员干部集中收看《文化的力量——习...
“屿头馒头”香飘共富路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人文为“核” 铸价值认同新范 ——我区实...
黄岩区新前街道:模具之乡的人才密码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