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江口街道麦语之轩共富工坊内香气四溢,一场别开生面的烘焙技能培训火热进行中。十多位村民围在操作台前,目光紧随烘焙师傅的示范动作,仔细聆听揉面力道把控、馅料包裹等关键技巧讲解,边学边练,指尖的面团在巧手下逐渐成型……这场接地气的技能培训,正是江口街道推进“技能共富”的生动实践,也是当地开展“三提三富”行动中“农民提能”工程的有效成果。
今年以来,江口街道聚焦农民技能提升、工坊品质升级、群众增收提效三大核心目标,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产业发展筑根基、乡村联动促共享的方式,不断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全力推动“共富工坊”从“低水平就业”向“高质量发展”、从“体力输出型”向“技能创收型”转变。
为让技能培训精准对接工坊发展需求,江口街道构建了“分层分类、按需施教”的培育链条。针对麦语之轩共富工坊的烘焙产业定位,街道主动当好“牵线人”,一方面协助工坊广泛吸纳本地剩余劳动力参与培训,另一方面邀请资深烘焙师傅开展系统化教学。培训内容涵盖面包发酵、糕点塑形、创意装饰等实用技能,从基础操作到进阶技巧循序渐进,全方位助力村民实现从“体力劳动者”到“技能型人才”的转型跨越。
“以前总想着在家门口找份好工作,可没技术啥也干不了。现在工坊免费教烘焙,学会了就能直接上岗,一个月能多挣几千块钱呢!”刚完成餐包制作的村民陈素君擦了擦手上的面粉,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据街道组织员郑伟娜介绍,仅麦语之轩共富工坊就已通过技能培训吸纳30余名本地村民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
为了让技能培训惠及更多群众,江口街道立足农业特色产业和食品加工、童装生产等本土产业优势,分类建设工坊人才实训基地,充分盘活乡村振兴学院、街道党校、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阵地资源,积极联动职业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导入优质课程,着力构建起“区级资源+镇街服务中心+村企培训点”的15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样化的技能“充电”服务。
夜幕降临,晚上6时30分的江口村党群服务中心灯火通明。一场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线上电商培训如期开讲,电子大屏前坐满了专注的学员,他们既有渴望增收的村民,也有来自各村的村干部与共富工坊负责人。这些常年穿梭在田间地头、奔走于工坊车间的“领头雁”,此刻齐齐端坐在屏幕前,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知识点,不时举起手机拍摄教学课件,像钻研农事技艺一样,全神贯注投入到电商新技能的学习中。
江口街道杨梅、枇杷、柿子等特色农产品久负盛名,但长期以来,这些优质农产品多依赖线下集市零售、收购商上门收购等传统销售模式,不仅受地域限制难以拓宽市场,还常面临收购压价、旺季滞销等问题,产业价值难以充分释放。
此次电商培训精准聚焦这些痛点,邀请专业讲师围绕短视频拍摄剪辑、线上流量运营、主流电商平台规则、农产品品牌故事打造、直播带货技巧等实用内容展开教学。通过细致的理论讲解、鲜活的成功案例分析及模拟直播实操演示,帮助当地农户系统掌握线上销售新方法,为乡村产业发展打开“数字大门”。
为强化培训效果落地,街道创新建立“共富工坊帮帮团”制度,整合机关干部、共富特派员、返乡新农人、技能大师等多方力量组建服务团队。他们通过担任“工坊管家”“技术顾问”等角色,深度参与人才培育、项目引进、技能提升等工作。同时,依托金融、农技、营销等领域专业党员人才组建“帮农客”团队,为工坊提供从平台搭建、技术支持到产销对接的全链条服务,让培训成果真正转化为发展动能。
“技能培训是激活共富工坊活力的‘金钥匙’。”江口街道党工委委员何玲玲表示,街道始终以“三提三富”行动为抓手,通过定制化培训、精准化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将优化‘15分钟培训圈’,扩大帮扶服务覆盖面,新增多元实训项目,让共富工坊成为乡村振兴的‘加油站’和村民致富的‘聚宝盆’。”何玲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