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模具产业是台州重点培育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眼下,却面临30岁以下技能人才占比不足20%的严峻挑战,青黄不接的断层危机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一困局,我区打出政策组合拳,积极通过企业自主培育、政企联合培训、创新评价机制等多元举措,构建起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每逢周六,浙江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的“薪火技能培训班”都会准时开课。由企业资深工匠与内训讲师组成的培训团队,围绕模具设计、制造等核心技能问题为企业新人开展专项培训。
“我们选的课题,全是员工们在生产线上天天要打交道的真问题。”台州工匠、浙江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光华是企业的讲师之一,他对课程的准备格外上心,“在理论课上我会用PPT演示加现场互动让课堂更生动活泼,让员工们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这种一边工作一边培训的实操性技能培训模式,成为了普通员工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的“加速引擎”。
“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不仅有着多年行业实战经验,还都是来自本公司的资深大佬。”浙江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项目助理刘国豪感慨道,“他们比外面的讲师更熟悉我们的情况,无论是学习接受度还是岗位适配需求,都能精准把握。”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员的学习主动性,“薪火技能培训班”创新采用学校管理模式,建立班委负责制和积分制考核。截至目前,该培训班已经开展了三年,为企业培育了大批实用型技能人才。
除了企业自身的内功锤炼,我区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资源有限、行业共性技术人才短缺等突出问题,以政府为主导,搭建起多方协同的育人平台。
在区总工会等部门的推动下,模塑行业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班应运而生。来自省市区工匠、龙头企业的技术专家组成“最强导师团”,针对智能模具设计、精密加工等紧缺领域开展定制化教学。
学员周轶涵格外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这里学得比较深入,范围也广。平时我们很难接触到这样优秀的老师。我要把他们的优点学过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该培训班不仅让在职学员收获颇丰,还吸引了来自台州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大一学生杜奕翱前来取经。“在学校里,我们学的知识大多偏理论,而在这里接触到的,全是行业里摸爬滚打积累下的实战经验。我现在就想把技术练扎实,早日成为能独当一面的‘老师傅’。”杜奕翱说。
培训班遵循“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当前模具行业的短板痛点与实际人才需求来精准制定课程,同时采用导师结对带徒弟形式,充分考量学员技术水平的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全程助力学员技术成长。
“通过这样的培训,学员未来在开展模具设计工作时,视野格局与思维维度都能得到有效拓展,设计能力也会更全面。”浙江工匠、模塑行业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班讲师杨炯说。
为了更好地发挥技能人才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黄岩区还积极探索职业技能“培训评价联盟”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院校、行业协会四方资源,实现培训标准统一、企业直接评定、证书互认互通,让中小微企业职工不出企业、不出园区也能参加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认定,让技术工人在企业就能完成从培训到认证的全流程服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区技能型人才平均薪酬提升9%。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发挥龙头企业和院校的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的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员工的技能水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严亚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