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外墙清洗,如今不再只有“蜘蛛人”清洗一个选项。近日,黄岩交旅集团旗下浙江交旅低空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引入无人机清洗高层建筑外墙,为我区低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在黄岩人才大楼外,一架搭载高压水枪的多旋翼无人机在飞手的操纵下腾空而起,在嗡鸣声中,无人机到达指定位置,随着高压水泵启动,一道均匀且有力的水流精准喷射到玻璃幕墙上。
这是我市首次应用无人机技术完成外墙清洗工作,通过高效安全作业,颠覆传统高空清洁模式,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传统“蜘蛛人”清洗模式以绳索为唯一保障,面对异形结构时,往往难以全面覆盖,留下清洁死角,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而无人机清洗模式恰好解决了这些痛点。
“一台无人机一天工作6个小时可以洗2500平方米,相较传统人工,相同工作量情况下,效率提升6倍,人工成本大幅降低,用水量也能节省60%。”无人机技术督导赖映泉说。
据介绍,无人机所搭载的柔韧系留清洗系统,能有效缓冲碰撞,避免设备与建筑损坏,同时,自适应平衡与多角度调整功能,可贴合弧形、凹凸外墙,轻松攻克清洗盲区,此外,搭配专业工艺清洗剂和水处理系统,针对玻璃、石材等不同幕墙材质还可以定制清洗模式,让污渍清除得更彻底。
“无人机上有脱钩设计,在清洗的过程中,如果水管被建筑物钩住了,我们可以通过遥控器弹开水管,让无人机安全降落。”赖映泉指着无人机上的各个结构向记者介绍道,“根据不同的清洗项目,使用不同的清洗剂,还可以更换不同的喷头,调整水压,来达到不同的清洁效果。”
除了高层建筑幕墙清洗外,无人机在清洁领域还具有广泛的核心应用前景。在城市地标维护中,无人机可针对玻璃幕墙、铝板外立面等定制清洁方案,还原建筑原始美感,延长建材使用寿命。在工业设备去污方面,无人机能够应对化工厂储罐、炼油设备、船舶甲板等高危场景,穿透厚重油污和锈迹,结合环保清洗剂实现高效清洁,保障生产安全。在历史建筑保护中,面对古建筑雕花、琉璃瓦等脆弱材质,无人机通过低压雾化与精准水流控制,实现“无损修复”,完整留存文化瑰宝的原貌。
从“蜘蛛人”到无人机,高空清洁作业的转型,为城市低空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径。今年,黄岩交旅集团成立浙江交旅低空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业务覆盖技术孵化、产教培训、智慧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通过探索创新模式,为黄岩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我们分为三块业务场景来开拓市场,一是政务服务上,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二是民生服务领域,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三是人才培育上,通过建设培训基地,为黄岩低空经济发展持续提供人才支撑。”浙江交旅低空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副总经理王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