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乡镇聚焦
头陀中岙村:深耕“花文章” 激活“新动能”
2025年09月12日 11:57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近年来,头陀镇中岙村以土地开发为突破口,将昔日的低丘缓坡打造成美丽梯田,以油菜花种植为起点吃上“文旅饭”,让花海经济蓬勃兴起。在此基础上,村庄持续深耕“花文章”,同时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引进农光互补发电项目,为村民增收拓新路。

  从“网红”花海到露营基地,从种植中药材到光伏产业,中岙村始终坚持以花为媒引投资,以产业促增收,不仅让沉寂荒地重焕生机,更推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成功走出一条从“一时红”迈向“长久兴”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抢机遇唤醒沉睡土地

  中岙村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这里山清水秀、自然风光旖旎动人。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并未转化为村民手中的“致富钥匙”。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中岙村长期游离在发展的主赛道之外,经济发展步履维艰。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村里大量年轻劳动力纷纷选择外出工作,村庄也逐渐失去活力,深陷“空心化”困境。

  时间回溯到2018年,这一年,头陀镇计划盘活闲置土地,这一计划为中岙村的发展带来了转机。

  “这对于村庄发展是个机会。”中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解从岩说,为了抢抓机遇,他直奔头陀镇政府,努力争取相关项目落地中岙村。2018年下半年,头陀镇实施中岙村土地开发项目,将东岭头村长满杂草的300多亩低效地进行盘活。

  项目落地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很快接踵而至。解从岩坦言,改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在向村民流转土地时,无论是农作物的赔偿款还是土地的租金都只能先赊账,待项目建成盈利后再逐一兑现。

  面对这一棘手的状况,中岙村党员干部主动扛起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着诚意挨家挨户上门沟通,耐心细致地向村民讲解项目规划和发展前景,反复协商做通思想工作,最终用真诚赢得了村民们的理解与支持。

  2021年9月,低效地开垦完成。就在大家以为可以松口气时,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如何对这片土地进行合理改造?成为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又一个大难题。恰逢区党代会提出“发展文旅新高地”的战略部署,这让他们看到了更适合中岙村的发展方向。他们结合村庄实际,仔细分析荒地低坡缓丘的地形特性和山地条件,最终决定调整原本的规划思路,将这片低效地改造成梯田,并通过集体表决,确定走农旅结合的发展路径,率先尝试种植油菜花。同年10月,村民们一起在梯田播种下油菜花种子,也播下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借花海激活乡村活力

  2022年的春天,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在中岙村东岭头上演。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层层叠叠的梯田被金黄的花海覆盖,微风拂过,花海泛起层层波浪,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芬芳。油菜花梯田迅速“出圈”,成了众人追捧的“网红”打卡地,无数游客循着花香而来。

  随着游客的不断涌入,中岙村的人气越来越旺。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游玩体验,同时增加村民的收入,解从岩带领村“两委”积极行动起来,在梯田中修建了一条名为“花海增收坊”的共富长廊,专门供村民售卖自家农副产品、手工艺品、餐饮小食等。村民们纷纷抓住这个机会,将自家的农副产品搬到“花海增收坊”上来卖。一时间,共富长廊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以前,像番薯、菜脯等只能自己吃或者拿到集市上去卖,销量有限。油菜花开了后,游客多了,每天能赚不少钱呢!”村民解玲珠高兴地说。

  “花开时节,每天吸引游客2000多人次,周末游客量更是达到了近4000人次。不仅有来自台州各地的游客,还有宁波、温州等周边地区的游客。”解从岩说,村民们每天少则能赚100多元,多则能赚上千元。

  在一片红火的发展图景中,中岙村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要想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让村民真正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仅仅依靠油菜花是远远不够的。”解从岩说,为了让“网红村”从“一时红”走向“一直红”,他们开始思考如何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经过一番调研和思考,村“两委”将目光投向了露营产业。

  中岙村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无疑为发展露营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基础设施的薄弱却成为了最大的“拦路虎”。当时,东岭头的道路狭窄,没有专用停车场,每逢节假日,大量私家车随意停在路边,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扫清这一障碍,头陀镇主动牵头,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在多部门协同发力下,电杆移位、停车场建设、下山路修复等工程顺利推进并相继完工。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岙村成功引进了“东岭·川野营地”。夜幕降临,营地内灯光次第亮起,与山间夜色交相辉映,如梦似幻。游客们可以享受到自助烧烤、小火锅等带来的野炊乐趣,同时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乡野之风。

  “东岭·川野营地”的引进,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还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营地开业后,吸纳了村民们在这里从事保洁、安保、餐饮等工作,月均增收3000元,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引投资夯实振兴根基

  油菜花的盛放,不仅让中岙村的美名传遍四方,更像一块“磁石”吸引了各路投资纷至沓来。

  2024年,台州市东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池顺彬看中这块土地,从村里租下来,一边依托花海吸引游客,一边深耕白芨种植培育产业动能。

  “白芨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池顺彬说,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白芨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价格稳定且可观。中药材种植的广阔前景让他眼前一亮,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最终将目光锁定在白芨种植上。

  项目落地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更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像翻地、种植、施肥等日常田间管理都需要村民来帮忙,我们女工一天给130元,男工给150元。”池顺彬说。村民们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拓宽了增收渠道。

  白芨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存在生长周期长、前期投入大、见效慢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池顺彬摸索出了白芨与向日葵套种的妙招。“向日葵生长周期短、植株高大,不仅能为喜阴的白芨提供天然的遮阳棚,其形成的花海景观还能吸引游客,实现短期旅游收益弥补长期种植投入的目标。”他说,通过在田间科学套种白芨与向日葵,实现“一块土地、两种作物、双份收益”,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注入了新动能。

  在东岭头的另一处山头,挖掘机正在平整道路,层层梯田已初具雏形。这片土地的开发者是台州市得意塑胶有限公司负责人陶华德,“我一直对杜鹃花情有独钟,在福建龙岩寄养着几百株老桩杜鹃。”他说。今年年初,他来到东岭头,被当地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随即萌生了打造杜鹃园的想法。随后,他主动与村“两委”对接,成功租下了这片土地。谈及未来规划,他充满期待:“这里将种满杜鹃花,不光有老桩杜鹃供人观赏,还设有专门的拍照打卡点,再配上咖啡屋这类休闲业态,让大家能舒心地享受美景。”

  在产业与旅游双轮驱动的同时,中岙村还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的增长点。今年,该村盘活闲置土地,与中电建达成合作,共同推进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建设面积约600亩,通过成立全资新能源项目公司与项目服务平台,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助力区域绿色创新发展。

  产业兴旺带来的红利,村民们感受最为真切。“我们都在外工作,家里的自留地空着也是浪费,现在把地租出去,每年都有租金,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村民杨圣魁说。

  展望未来,解从岩充满信心。他表示,中岙村将继续以农旅融合为发展主线,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目前,村里正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对东岭头的老房子进行改造,引进特色民宿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中岙村的旅游吸引力,为游客提供更丰富多样的体验,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作者】: 记者 周丹艳 通讯员 王毓惠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徐礼辉开展循迹溯源学习和红色主题调研活动
锚定“两重”强创新 公元股份蝉联中国民企...
区委常委会会议暨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
区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码溯源 赋能安全 ——黄岩依托“浙农码...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