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郑乡创新实施机关思政“三课堂”(初心课堂、主题课堂、先锋课堂),聚焦打造情景交融互动教学模式,依托浙东浙南部队会师纪念馆红色资源,构建“理论讲解+角色演绎+互动研讨”三位一体学习体系,通过沉浸式、互动式课程设计推动思政教育从精神高地向实践洼地流动,助力全域高质量发展。
近日,上郑乡举办“浙东浙南部队会师纪念馆”青年讲解员大赛,旨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吸引了全乡众多“90后”年轻干部踊跃参与。他们以青春之声传递薪火,用当代话语致敬历史,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现场,选手们以饱满的热情与专业的素养,生动讲述革命历史,真实还原会师场景,全面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干部的精神风貌与使命担当。比赛不仅是一次讲解能力的淬炼,更是一堂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课。“00后”干部杨宇琦动情地说:“通过准备和讲述这段历史,我更加懂得了初心与信仰的分量。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让精神之火代代相传。”活动还邀请了区文化特派员王思棋作题为“红色讲解与文化传承”的主题宣讲,极大拓宽了各位选手讲解的思路,更坚定了他们传承红色文化的决心。
以本次大赛为切入点,上郑乡持续深化青年干部培养工作,依托思政“三课堂”,进一步提升青年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通过推动理论学习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切实强化党性修养,厚植使命担当,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作为“初心课堂”的“精神传承课”——在纪念馆中淬炼思想纯度,通过“沉浸体验”“资源联动”与“拓展延伸”三大举措,结合模块化党员教育培训,既提升思政教育的理论高度,也赋予其情感温度,真正激活红色课堂的生命力。
近年来,上郑乡对浙东浙南部队会师纪念馆结合声光电系统、多媒体演示软件、大屏幕投影演示等立体化动态技术,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此次改造主要对馆内原有的简易展示增添光、电、声效果,通过现代技术多层次、多角度、跨空间地呈现和还原两军会师历史事件,多媒体触控、弧形LED上下联屏展示、互动电子沙盘、虚拟射击人机交互等交互系统,极大增加了纪念馆的可看性和学习教育的生动性。
红色基因既要铭记于心,更要见之于行。以纪念馆所在的上郑乡圣堂村为例,这片革命热土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与优美的自然生态,成功走出一条“红绿融合”发展新路,跃升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圣堂村以会师纪念馆为核心,串联黄岩石、黄岩山廊桥、摘星谷等景点。村里引进的“微改造精提升”旅游项目——华东首家星空文化主题公园“摘星谷”,自2023年9月开园以来,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每年增加山地租金收入25万元。
“去年上郑乡全年旅游人数达到6万人次,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农光互补、生态旅游等项目建设,还有和美乡村、革命老区建设,走出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上郑乡党委副书记蔡宁峰表示。
红色文化“搭台”,生态旅游“唱戏”,上郑乡正逐步构建以红色文旅为核心、多元业态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格局,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