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台州市黄岩新峰果树种植场种植的特早“大丰一号”柑橘抢先上市,为中秋国庆水果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
“当前的价格和后期相比会略高一些,这主要是由品质差异决定的。像今年这样持续晴热的天气条件下,能产出如此高品质的橘子已经相当难得了……”在头陀镇海拔600多米的金字山上,台州市黄岩新峰果树种植场负责人邱金德在线上收到了今年第一笔150公斤特早“大丰一号”柑橘订单。
尽管今年柑橘整体挂果情况良好,但持续极端天气给果树管理带来严峻挑战。裂果和日灼病发生频率高于往年,导致优质商品果率受到较大影响。面对不利条件,邱金德通过设施大棚和精准滴灌等科技手段加强管理,努力保障果品品质。目前特早“大丰一号”收购价达到每公斤12至16元,较往年有所提高。
“天气太干燥,果子相对偏少。我们坚持品质不达标不上市的原则,虽然比原定计划晚了两周,但确保了果品质量。”邱金德介绍,特早“大丰一号”的成熟期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成功填补了夏季水果下市与秋季柑橘大量上市之间的市场空档。
得益于山区显著的昼夜温差和精细的果园管理,这里产出的“大丰一号”柑橘果实圆润饱满、果肉细腻多汁,糖度稳定在13度以上。正在果园体验采摘的游客周海伦表示:“和完全成熟后的纯甜不同,现在的口感清甜中带一点酸,更加爽口,别有风味。”
邱金德的果园面积近500亩,种植了包括“大丰”、宫川、葡萄柚、砂糖橘、“红美人”、“黄美人”等近十个品种。通过早、中、晚熟品种的科学搭配,实现了从9月至次年3、4月长达七八个月的持续供应,显著提升了果园的经济效益。
“通过持续引进和改良品种,果园的生产状况日益稳定,产量稳步提升,效益也随着品种结构的优化逐步显现。”邱金德表示,这种科学种植模式不仅为当地农民增收探索了新路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