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乡镇聚焦
?屿头沙滩村:古村焕新聚合力 多元业态拓富路
2025年09月22日 12:17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古樟树虬枝舒展,石板路温润发亮,老戏台飞檐翘角,沿街的咖啡店飘出浓郁香气,馒头铺里蒸笼热气蒸腾……走进屿头乡沙滩村,一步一景,处处生机。很难想象,十余年前这里还是个老屋破败、青年流失的空心村。从“破败村落”到“网红打卡地”,从“产业空白”到“共富样板”,沙滩村的蝶变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修旧如故守韵亦焕新

  “以前村里的老街、老屋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看着就让人心疼。”提及村庄曾经的模样,沙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志洪记忆犹新。受水源保护区政策限制,村庄发展一度受限,沙滩村逐渐沦为“空心村”,其风貌也在岁月侵蚀中日渐破败。

  转机始于2013年。那一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春风吹到了沙滩村。当地政府敏锐地意识到,沙滩村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地理位置,更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此,当地邀请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为村庄量身定制整体规划改造方案。团队秉持“修旧如故、有机更新”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村庄原有肌理和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开启了一场“微改造、精提升”的蜕变之旅。

  黄志洪亲眼见证了沙滩村从旧貌到新颜的完整蝶变,只是这条路,远比想象中难走。起初,部分村民对改造方案心存疑虑,他除了忙于与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磨合诸多事宜之外,还要做专家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当时,我们村‘两委’都去做村民的协调工作,把未来发展告诉村民,获取他们的理解。”黄志洪回忆道。

  获得村民的支持后,改造工作推进得更加顺畅了。杨贵庆教授团队聚焦美丽乡村改造升级,重点活化沙滩老街,一幢幢老屋随之焕发了新的生机。经过改造,闲置的兽医站化身游客中心,又脏又臭的猪栏蜕变为简洁雅致的茶室,供销社、粮仓等一批老建筑被开发再利用,建成民宿、文化礼堂、同济大学美丽乡村实践基地等,在保留村庄肌理的基础上,颜值日渐提升,重新焕发了蓬勃活力。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也建起了新房,迎来了新居。与此同时,村庄的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房前屋后的杂物被清理规整,环境得到全面整治;村内道路全部硬化,主干道两侧种上了绿植。一系列举措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居住体验也随之大幅提升。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但新的难题又摆在了村“两委”面前。沙滩老街改造后,商铺里空荡荡的,没有一家商户入驻。究其原因,到这么偏僻的地方开店会不会有生意?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虑。为了打消疑虑,村“两委”经过反复商议,最终给入驻商户免三年房租。

  在如此引流政策下,阿玲馒头、小丫炊圆、左拎右送、书店、酒吧等商家开始落户沙滩老街,这些商户的到来,填补了沙滩老街的商业空白,也让沉寂的老街渐渐有了烟火气。

  随着村庄整体面貌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沙滩村的人气节节攀升。沙滩村的改变,让嗅到商机的商户们纷至沓来。从早期的小丫炊园、阿玲馒头、左拎右送,到近些年的屿头大黄馒头、兜内咖啡店等,沙滩老街的业态愈发丰富多样。游客流量还直接带动本村以及邻村农民在家门口销售枇杷、竹笋、蜂蜜等土特产。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沙滩村有前瞻性地建设一批店面房,这些店面房的房租如今成了村里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

  馒头出圈创新助共富

  曾经,沙滩村产业业态单一,村民收入微薄。村庄改造之初,村“两委”就意识到,要让村民真正过上好日子,必须发展特色产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提升的村庄知名度,村庄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将特色农产品与旅游相结合,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选择什么产业破局?“馒头是最寻常的农家主食,美味又接地气。”黄志洪说,彼时,村里有一家名为阿玲的馒头店,平日里靠乡里乡亲捧场维持营生。沙滩老街改造完成后,村“两委”第一时间邀请阿玲馒头入驻老街,为这份“家常味道”搭起了平台。

  随着乡村旅游日渐火爆,不少游客们在参观沙滩老街、柔川景区逛累了,买个热馒头解馋,有些还要带上一袋回家品尝。慢慢地,阿玲馒头的名气越来越大,有些食客甚至特地开车来买。

  “这几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沙滩老街、柔川景区等都逐渐有了知名度,景色美,来玩的人很多。”黄锟鹏说。2024年年初,“95后”返乡青年黄锟鹏从中看到了商机,毫无面点经验的他向父亲学习馒头制作技艺,开起了名为大黄的馒头店,最开始,靠着传统口味虽然有些客源,但年轻顾客不多,他就琢磨着如何突破。

  此时,同在沙滩老街的兜内咖啡店主理人李然也正在为冷清的生意发愁。“我们没花钱做营销,纯靠咖啡的品质和店里的空间设计吸引咖啡爱好者上门。”李然说,“我们一直希望通过咖啡馆这个业态,和城里的年轻人分享在地物产和文化。”她结识了黄锟鹏后,两人一拍即合,推出了“买咖啡送馒头”活动。“洋味”咖啡和“土味”馒头的奇妙组合瞬间抓住了游客的眼球,活动一经推出,兜内咖啡店和大黄馒头迅速火出了圈。

  借着这股热度,黄锟鹏乘胜追击,把馒头口味从原本的3种拓展到二十余种,迅速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他还拍摄“返乡青年开馒头店的日常”系列短视频在各大线上平台传播,单条最高播放量突破千万次,随之而来的是馒头订单量激增。运营、销售、生产都需要人手。为此,他着手“招兵买马”,吸纳本地村民加入团队。目前,有2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月增收4000多元。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还盘活闲置土地,建成馒头工厂和大黄馒头共富工坊,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和村集体增收。

  今年8月,黄锟鹏的“馒头教室”正式开课,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专程来此学艺。“未来,我们将会给一些低收入人群开展免费培训,让大家一起赚钱。”黄锟鹏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沙滩村深谙,乡村发展既要聚人气,更要增粘性。为此,村里还不定期举办特色活动提升曝光度,以流量聚人气,让乡村旅游的热度持续滚烫,让馒头产业持续壮大,用烟火气托举共富梦。

  业态升级多元赋振兴

  近日,沙滩村东坞区块一片繁忙景象,挖土机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项目周边山体治理的土地清表工作。“此次山体治理的土地清表是浙东芳养谷芳草地医养体验中心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黄志洪说,这个总投资3亿元的区级重点项目,是沙滩村产业升级的新起点。

  乡村振兴不能停留在原地,只有不断拓展新的业态,才能为未来发展蓄势赋能。随着村庄知名度的提升,单一的乡村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也无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凭借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优势,沙滩村吸引了浙东芳草地医养体验中心项目落户,推动村庄从单一的乡村旅游向“旅游+医养”融合发展转型。该项目以“芳草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品牌文化为基础,规划建设集医疗护理、养生保健、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医养综合体,建成后将吸引更多中高端游客和康养人群,进一步丰富村庄的产业形态。

  项目推进过程中,最棘手的是征迁工作。“土地流转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协调签约等工作十分重要。”黄志洪说,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合作,通过党员联系户、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一户户走访群众,耐心讲解土地流转政策,描绘未来发展思路。正是这种“遇到困难迎难而上,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让村“两委”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理解,征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不止浙东芳养谷,目前沙滩村多个项目正同步提速。木绣球花谷木绣球花谷项目以千株木绣球为核心,规划“与你同心打卡区”“溯溪漫步游览区”“公共开放景观区”“与你拍拍旅拍区”等四大板块,提升农业附加值,带动农民参与种植与养护,增加收入;开发干花、花茶等木绣球相关的花卉制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结合柔川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赏花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项目,打造“花海经济”,带动乡村文旅,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吸引10万+游客观光游玩,实现经济效益约800万元,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黄岩西部山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动力。目前,项目整体进度已完成53%。

  “接下来,我们将对沙滩老街进行改造提升,开发更多沉浸式消费模式,满足游客高品质消费需求。”黄志洪说,“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生态+产业’的发展路径,让沙滩村不仅是‘网红村’,更是‘长红村’,既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更让村庄有长久的生命力。”

  

  效果图

  

  (本版图片由屿头乡提供)

【作者】: 记者 周丹艳 通讯员 葛奕萱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徐礼辉走访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机关
徐礼辉赴企业指导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区...
黄岩“甜”味惊艳上海国际光影节
全区2025年计划安置退役军人网上选岗会议举行
我区开展2025年“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长江文明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以码溯源 赋能安全 ——黄岩依托“浙农码...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