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志愿红暖金秋:“善居添暖”背后的民生温度
2025年10月17日 14:53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10月4日至5日,黄岩义工协会组织开展“微光成炬?善居添暖”送需入户志愿行动。30余名志愿者分为四组,奔赴沙埠、院桥、新前、屿头、富山等10个乡镇街道,为20户特殊困难家庭送去急需的家电、家具。这一暖心举动是“微光成炬”城乡低收入群体提升计划的生动缩影。此次集中送需后,记者循着志愿者足迹深入探访,揭秘其“群众点单—协会接单—志愿者送单”的闭环服务模式,感受社会组织为黄岩基层治理注入的“民生温度”。

  精准问需知民盼

  “不是我们送什么,而是困难群众缺什么。”在黄岩义工协会的办公室里,黄岩义工协会秘书长、“微光成炬”城乡低收入群体提升计划项目负责人徐红指着“需求台账”向记者揭开了“微光成炬”志愿服务的核心逻辑。这本台账上,详细记录着20户家庭的住址、家庭基本情况及需求:“刘福群,沙埠镇沈家村,2个孩子,缺床、衣柜。”“杨继满,屿头乡金廊村,独居,血透患者,缺空调、衣柜。”“张加力,富山乡富北村,独居,缺床、桌椅。”……

  “此次爱心行动其实早早地就开始筹备了。”徐红说,9月7日,黄岩义工协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微光探居?善居添力”特殊困难家庭入户问需志愿行动。通过实地走访与面对面交流,精准掌握20户特殊困难家庭的真实需求,为后续帮扶工作筑牢数据基础,也让“微光成炬”城乡低收入群体提升计划的温暖触角进一步延伸至民生末梢。

  当前,困难家庭因情况各异,需求既涵盖衣、食、住等基础保障,也涉及健康医疗、适老化改造、精神慰藉等个性化诉求,仅靠常规统计难以全面捕捉真实困境,导致部分帮扶资源难以精准触达痛点。为破解这一难题,推动帮扶工作从“有覆盖”向“优供给”转变,志愿者们提前分组并携带协会定制的问需表单,分赴我区各乡镇街道的20户目标家庭。这些家庭多为低保户、残疾家庭、重大疾病患者或孤寡老人,生活条件艰苦,居住环境恶劣,也是区民政局“善居工程”惠及的特殊困难家庭。

  入户过程中,志愿者们以真诚尊重的态度与受访家庭沟通,耐心倾听其心声。对照提前制定的《问需调查名单》,志愿者们围绕五大核心维度展开细致询问: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重点了解家庭“衣、食、住、行”的实际困境;健康医疗领域,详细记录成员健康状况及就医、用药需求;家庭照护层面,排查适老化、适幼化设施的配备与使用难题;同时,收集受访家庭对“善居工程”改造的满意度评价及优化建议,并逐一登记其精神文化需求与“微心愿”。为保护受访家庭隐私,志愿者们在征得同意后,拍摄了居住环境照片,用于后续需求评估与档案建立。

  “我身体不大好,没法出去工作,也没有经济来源。没想到还有人记挂着我,上门来问我需要什么,真的很贴心,让我心里特别暖。”独居老人张加力说。如张加力一样,不少家庭在感受到关怀后,也敞开心扉,主动分享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对未来的期待。

  当天,志愿者们累计收集有效信息数百条,完成了20户“善居工程”受益家庭需求档案的建立。徐红表示,这些档案成了“微光成炬”城乡低收入群体提升计划推进的“精准导航图”,为后续的帮扶提供数据支撑。

  协作送需暖人心

  “点单”精准,“接单”更要高效。“‘广撒网’帮扶不是我们要的,我们希望每一件物资都适配困难家庭的需求,让物资真正能解决他们的具体难题。”徐红说,为了选到合适的物资,志愿者们特地去了多个家电、家具市场,比性能、看尺寸、算性价比,最终选了空调、冰箱、洗衣机、床具、桌椅等家电、家具。

  10月4日上午,第一组志愿者奔赴新前街道4户家庭,送去空调、洗衣机等电器;第二组志愿者穿梭于沙埠、院桥、南城之间,搬运安装床具、衣柜等大件家具。10月5日,第三、四组分别前往富山、屿头、宁溪、上郑等地,将电视机、冰箱、桌椅等物资一一送达。

  为确保配送高效有序,活动采取“分组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每户安排2至3名志愿者负责搬运、安装与沟通。搬运志愿者们负责搬运物资,尤其是山区路段,有的地方车子开不进去,他们就扛着空调、冰箱走了几百米山路;安装志愿者们都是有专业经验的,会仔细调试家电、加固家具。

  在屿头乡金廊村,杨继满老人因患尿毒症多年,每周需要三次血透,生活十分艰难。志愿者们不仅送来了空调和二门衣柜,更在安装过程中细心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叮嘱他保重身体。“你们不只是送来东西,更是送来了一份心意。”杨继满感激地说。

  在院桥镇桐村村,70岁的陈春芳和她丈夫住在红砖房里,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腿脚越来越不方便,区民政局的“善居工程”为他们在一楼装修了一间卧室,方便两位老人居住。“我们两个都生病,药费就占了大半,家里实在没闲钱买家具,那间新装修的卧室就一直空着。”陈春芳捏着衣角,语气里满是无奈,她患尿毒症多年,需要长期到医院血透,丈夫患癌症,两人都需长期服药,无劳动能力。黄岩义工协会在了解情况后,为两位老人购置了2张床及床上用品。当天,志愿者们一到陈春芳家,就利索地组装新床,又细心地把崭新的床单铺好,并把房间收拾妥当。

  看着原本空空的房间,如今被布置得既整洁又温馨,陈春芳说:“多亏了义工们给我们送来这些家具,现在这房间又干净又温馨,住起来既踏实又舒服,不像之前那样空荡荡。”

  暖居焕新绘新景

  10月4日,沙埠镇沈家村的刘福群早早站在路边。她不时朝志愿者来的方向张望,心里揣着期待。此前已有志愿者提前来电,告知会为她送床和衣柜。很快,承载着心意的家具送到,悄悄地为这个单亲家庭驱散生活的困境。

  当天,志愿者们不仅带来了一张1.8米新床和一个三门衣柜,还很快完成了安装,并整齐地摆进卧室里。“之前家里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儿女都挤在一起睡。现在好了,义工们不仅送来了大床和衣柜,还帮我们安装好!”刘福群说,去年,她的丈夫因癌症去世,她独自带着读初中的儿子和读小学的女儿,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说着,她拉开新衣柜的门,语气里满是感激:“有了衣柜,找衣服也方便多了,再也不用翻得乱七八糟”。

  “针对她一双儿女的情况,我们已经建立了学生档案。”徐红介绍,档案一经向社会推荐,就有爱心人士主动提出长期结对,并给了孩子们助学金。

  “我们就像服务体系里的‘毛细血管’,把温暖递到最需要的指尖。”徐红举例说,有的家庭孩子上学有困难,志愿者们就联系公益组织,为孩子争取助学金;有的老人生活有困难,志愿者们就联系爱心人士,给老人送去生活用品等。“这些事看似琐碎,但对困难家庭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微光成炬?善居添暖”送需入户志愿行动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援助,是“微光成炬”城乡低收入群体提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项目自启动以来,在区民政局的统筹下,黄岩义工协会始终聚焦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结合传统节日等开展多样化的公益服务,逐步形成“物质+情感”双线帮扶的模式。通过精准识别需求、高效整合资源、有序组织执行,有效补充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末梢环节。

  “我们希望透过这些细微而具体的行动,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激发更多市民参与公益的热情。”徐红表示。今后,协会将继续深化“微光成炬”城乡低收入群体提升计划,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系统化,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义工力量。

  (图片由黄岩义工协会提供)

【作者】: 记者 周丹艳 通讯员 墨 阳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召开
徐礼辉专题督查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王浩在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强...
浙江省第五届体育大会五人制足球比赛暨202...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长江文明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以码溯源 赋能安全 ——黄岩依托“浙农码...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