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国际间的对比,再来说说培养一个大学生对中国家庭来说究竟是不是一个负担?
前面说过,现在一本、二本大学的学费普遍达到了4000元至6000元,如果考虑到住宿、餐饮等消费,培养一个大学生家庭要付出的成本将要达到20000元甚至更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2408元,也就是说,培养一个大学生几乎要占掉家里边一个人的全部收入。如果读的是三本或者艺术类院校,家里的经济压力会更大。
而且,学费的上涨并未落后于时代,甚至在一段时间内领先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中国大学是从1989年开始尝试收费,最初每人收200元,此后大学学费呈现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1993年普通高校生均缴纳学费610元,到1996年翻了一番,达到1319元,1999年则又翻了一番,达到2769元。扩招后学费又大幅上涨,2000年比1999年上涨28.2%,2001年达到生均3895元。直到2001、2002年教育部等部委先后两次发文规定高校不得提高学费标准,学费快速上涨的趋势才得到缓解。
2016年调整后的广东省普通高校学费
也就是说,大学学费从1989年到现在,差不多涨了20倍到30倍;而198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17元,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834元,上涨了24.6倍。很难说大学学费的涨幅不到位。
另外,还有人支持上涨的理由是,2001年扩招之后,大学学费就没有明显的上涨,“房价都翻了几番了,学费却纹丝未动”。2001年时,大学生均学费就达到了3895元,而当年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只有6860元,学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达到了56.8%,农村居民纯收入只有2366元,压力更大。所以,学费不涨不是因为跟不上时代,是当年的收费标准本来就太高了。
当时筹集学费是很多家庭面临的一道难关。据《人民日报》当年的报道,2000年仅安徽一省的农村就有1万8千个家庭无力支持子女上大学,考取了却上不起大学的“特困生”约有3千人。2002年,复旦大学新生丁炜的父亲更是因为筹不到儿子的学费而跳楼身亡。
此外,由于中国城乡差异巨大,几千元的学费对于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的意义完全不同。以5000元的学费计算,学费只占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8%,而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学费负担达到41.8%。在西部地区,以贵州为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8869.1元,负担达到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