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孩子这几天一直发高烧,吃了药也不见好转,更糟糕的是小的也被传染了,你快帮忙看看。”6月17日上午,在区中医院的发热门诊,陈女士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焦急地向医生求助,门外的走廊上也还排着不少等待就诊的人。
记者从区疾控中心了解到,自5月份以来,我区各医院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骤增,流感发病数比去年同比增长7倍。为何消停了许久的流感病毒,似乎又活跃起来了,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何区别?生活中我们怎么来预防流感?记者向相关专家进行了了解。
流感不同等于感冒
“流感是季节性流行病,不同流感病毒亚型会交替流行,存在冬春季和夏季高峰。而对于我们南方来说,此时正值梅雨季,潮湿、闷热的天气正好给这波流感有了可趁之机。”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林春萍告诉记者,这波流感的病毒毒株为甲3型。
据了解,流感虽然被称为流行性感冒,但其实和感冒根本不是一回事儿。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传染力很强的传染病,而感冒却不是传染性疾病。流感主要通过患者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流感引起的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虽然看上去和感冒相近,但由于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器官所引发的并发症却可以导致肺炎、中耳炎、心肌炎、甚至脑膜炎、脑炎等,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患有长期肺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导致病症急性加剧情况,死亡率较高。生活中,像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特定慢性病患者、肥胖群体、孕妇等都是流感易感人群,而儿童中5岁以内的孩子,更容易发生并发症,2岁以内的宝宝,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最近我们发热门诊接诊的流感人数每天都在一两百人,在接诊过程中,大多数患者都出现高烧不退、咽喉疼痛等症状,有的还是一家子过来就诊的。因此,对于一些二胎或者三胎的家庭,一个孩子得流感后,要尽早将生病的小孩和健康的小孩隔离开,以免相互传染。”区中医院发热门诊医生秦晓微告诉记者,对于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用药是不同的,如果得了流感服用含有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药物,这对于对抗流感可以说一点用也没有,还可能出现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等不良反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快到医院就诊,使用专门抗流感药物来治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是接种流感疫苗。目前流感疫苗有三价和四价两种。三价即含2个甲型流感病毒株和1个乙型流感病毒株(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Victoria系),四价疫苗含有2个甲型流感病毒株和2个乙型流感病毒株(甲型H1N1、甲型H3N2、乙型Victoria系和乙型Yamagata系)。
“我国目前有针剂与鼻喷两种接种方式的流感疫苗。针剂流感疫苗,在接种2—4周后就开始起保护作用,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鼻喷流感疫苗,适用于3—17岁的孩子,采用鼻腔给药方式,以无痛这一特点,让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接受,而且3天后可以在鼻腔快速形成一道免疫屏障。一般我们建议儿童及青少年应尽量在10月底前接种流感疫苗,已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要间隔14天才能接种流感疫苗。不过,流感疫苗为非免疫规划疫苗,需要自费接种。”林春萍提醒,流感疫苗一般在6—8个月后保护力度逐渐下降,此外,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全球流感监测网络,监测全球最新传播的流感病毒,负责预测即将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以此决定每年流感疫苗成分,所以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有效保护。
预防流感还要做好个人防护
日常生活中,对于流感的预防除了接种流感疫苗外,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防护也要做好。平时,家长一定要让小朋友们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让他们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冲洗双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如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该立即洗手。如要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感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都应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外出时,最好戴口罩。此外,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休息,都是必不可少的。家里或者学校也要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我们目前通过公众号、通知等形式告知公众和学校,做好流感的相关预防,并通过学校统计有疫苗接种需求的学生数,计划在7月份提供流感疫苗接种,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林春萍说,当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流感病例时,要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或上班。幼儿、学生要等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咳嗽、咽痛、流涕等)消失后48小时候才能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