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黄城大街小巷的“年味儿”也变得愈发浓郁。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的黄岩头陀老街、屿头沙滩老街等地也在新年氛围营造中被装点得红红火火,蕴含美好寓意的春联、喜庆的大红灯笼,各色的氛围灯……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不仅如此,老街上的美食也成了炙手可热的年货,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寻味老街年节回忆
1月17日上午,在头陀老街的乡贤广场内一字排开的长条桌前围满了人。这是头陀镇党委政府安排的特别活动,以写春联、拍全家福活动激发迎春年味。“手写的春联贴在门上才更有味道!”广场内,受邀而来的书法名家们站在桌前润笔蘸墨、恣意挥洒,为村民们送出一幅幅饱含美好祝愿的春联和福字。其中最为“畅销”的莫过于绘有兔子纹样的福字,每一笔的勾勒都叫孩子们屏息凝神,直至最后一笔落下,孩子们才争相喊道,“我也想要这个小兔子的福字。”
“大家也可以自己来写哦!”这话一出,大家的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围在桌前,有的抻纸,有的添墨,有的帮着晾干春联,忙得不亦乐乎。不仅如此,这次活动还邀请了区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师们为村民们拍摄照片,在摄影师的热情邀请下,不少村民手持春联在广场内留下了一张张全家福。村民李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正月三十之前,这些照片就会被做成相框,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过来领取了!”
住在老街附近的村民施海燕觉得和前几年相比,今年老街的年味浓厚了不少。受新冠疫情影响,之前老街显得有些清冷,但随着老街改造工程的逐步推进,这条承载着古老时光的老街早已焕然新生,村民们有事没事就爱过来散散步,钓钓鱼,享受假期的闲暇时光。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洒扫除尘的习俗是必不可少的。施海燕抖抖晾晒的被单装进篓子里,脸上挂满了喜悦:“这些都是年节前必不可少的事项,只有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项,才觉得有小时候的味道呢!”
正因洒扫除尘的习俗,开在广场附近的老吕箍桶店近来生意格外红火。“这种扫帚多少钱?”“这个30元一把。”店主老吕靠在椅子上晒着太阳十分“佛系”地卖着手工编制品,他指着手工扫帚告诉记者:“天冷了桶的销量不高,菜篮子和扫帚卖得倒是格外好,今天光是这种扫帚都卖了40多把了,仓库里原本还堆了200多把扫帚,现在马上就卖完了,好在这些都是我自己手扎的,只要打个电话补上材料马上又可以扎。”
店铺内10几元一个的菜篮子的畅销程度比起扫帚更胜一筹,街上买菜的阿公阿婆几乎人手一个。或是购买年货、或是买菜挎着个菜篮子总归更方便一些。谈话间,菜篮子又卖出了几个,其中一位阿婆买上菜篮子就直奔老街的打糕场去了。
年糕,寓意着“年年高”,人们过年吃年夜饭总少不了吃年糕,祈愿来年开门大吉为新年讨个好兆头,更蕴含了浓浓的年味。在不少黄岩人的印象里,捣年糕是置办年货的重头戏,每到年关岁末,家家户户便会早早买好糯米提前浸泡备用,此起彼伏的捣年糕声便从清晨响到入夜,糯米的清香伴随着过年的气氛从家家户户飘出。打糕场内,工作人员正在打粉、蒸米、打糕……蒸腾的热气中,几户人家还拿了塑料袋自己装起了年糕,一边装一边还不忘掰下一块新鲜出炉的年糕分着来尝。忙碌中蕴含的美好期待和欢乐气氛,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儿时过年的情景。
“每年腊月初五到腊月二十五是一年到头打年糕最忙碌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过年糕’,经常早上八点半就开始一直忙到下午四点。”打糕场老板娘王珍君忙着给客人称重年糕。
“还有糍粑、年糕吗?”“有的!你要来几斤?”老街里的年味虽然平淡、淳朴,却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一点一滴,都饱含着过新年的仪式感。
年货里藏着年的喜气
雪花酥、碧根果、薯片、可乐……如今,各种时兴的零食占领了年货的半壁江山,但是大多数市民总惦记着从前的那口老味道,用乡愁和深深的眷念,守着橘乡特色美食的传承。
年货购置是春节前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随着春节临近,也进入了年货采购高峰期,在屿头乡沙滩老街,买年货氛围更是空前的浓厚。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沙滩老街上“硬件”“软件”双提升,更是成为了是国家AAAA级景区的景点之一,街上各种店铺林立,书吧、茶吧、酒吧、民间手工艺品店等等为老街增色不少的同时,也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使得老街重现昔日繁华,不少店铺更是在老街的带动下一跃成为网红店。
“左拎右送”共富工坊内萦绕着馒头的香甜味,和面、撒红糖、晾馒头……一直没有停歇,销售主管牟莉娜告诉记者:“之前我们会直播销售,但一个月前进入年货采购高峰期开始,我们每天的产量都供不应求,直播和快递都停掉了。”工坊内原有的8、9个品类现在有不少都已经断货,经常有单位和公司,成百上千地订购特产用于给员工发年货。
游客李先生特意从城区驱车而来,只为了买上几袋馒头:“之前来这边玩带了两袋回去,大家都说好吃,干脆多买一点做年礼,春节走亲访友时好送人。”
屿头乡远近驰名的布袋坑馒头是旅游必尝佳品,上佳的麦粉,甘甜的山水,精湛的手艺让这里的馒头格外的有味道。漫步在沙滩老街上随处可见的馒头店足可见这口美味的受欢迎程度了,几乎每家店面的货架上都铺满了馒头,阵阵香味扑面而来。雪芳馒头店店主黄荣华说,他家的馒头每天都是供不应求,一家人经常忙得团团转。由于布袋坑馒头名气大,甚至销往了上海、宁波、杭州等地,尤其年关,家家户户都要买年货,布袋坑馒头自然也成了其中之一。
沙滩老街上的店主大多身怀“多种绝技”,若你单纯觉得,这儿只有馒头便大错特错了。麦鼓头、芝麻糖、泡虾、红糖烤糖等美食也能在沙滩老街上见到,虽然现在购置年货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网购年货也更加时尚、快捷、方便,但对于许多市民来说,全家老小到街上瞧一瞧、比一比、尝一尝,再砍砍价,买一些带有黄岩特色的美食小吃,才更能体会到过年的浓浓氛围。
一锅浓浓的糖浆在锅里咕嘟咕嘟沸腾冒泡,黄荣华用筷子粘了点糖浆一尝便知火候是否到位,“熬到不粘牙就可以了。”在加入芝麻、红枣之类的配料后,一人按住铁锅两侧把手,一人持两把铁勺翻拌均匀,芝麻糖便有了雏形。
也许正因产品种类多样,且与记忆中的老味道十分契合,老街上的店铺大多都十分忙碌,即使到了晚上八点多,街上也总有几家店铺仍开着门处于忙碌之中,其中,小丫炊圆就是其中之一。店主黄娅婵正在包着粽子,红薯桂花馅拌着糯米散发着阵阵清香。店里主打的猪肉茭白馅炊圆,忙碌时日销量可高达10000多个,但即使订单越来越多,让人忙得连轴转,但不管是原材料的把控还是制作时的用心,黄娅婵依然没有丝毫懈怠,“快过年了比平时要更忙一些,订单量大的时候经常来不及吃饭。”
“老街的过年小吃味最纯正,我们住在附近时不时就会来买点小吃,比起其他的零食,总觉得这些才是小时候的味道,没有这些那就不叫过年了。”白石洋村村民陈巧笑着说。
随着夜幕渐深,老街才渐渐沉浸在夜色中变得安静起来,但一到早上三点半左右,老街的店主们便又陆陆续续地起了床,开始拌粉、和面,做准备工作,清晨的雾气里开始飘散着食物的香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