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科教之窗
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
2023年04月06日 09:57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作业是链接教学、评价的重要桥梁。为坚持“五育并举”,响应“双减”号召,切实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作业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宁溪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聚焦“实践性作业设计”这一重点任务,通过减“量”提“质”,优化实践性作业,将“双减”工作落在实处。

  一、作业研究,精打细磨

  本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降低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的原则,老师们将实践性作业设计纳入教学研究,以课题形式开展探索实践,确定作业设计的形式和步骤。

  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老师们深入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和学情,设定作业目标,设计作业方案及实施步骤。将统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材文本内容及课后习题进行梳理、分类、归纳、总结,从操作、体验、交流、探究、搜集五个角度,将教材中的实践性作业分为五类,分别为动手操作类、观察体验类、演说交流类、探究调查类、阅读搜集类,进而开始作业设计。

  二、作业设计,尊重差异

  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老师们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能力差异,给学生多种选择的可能。

  (一)关注学情,丰富作业类型

  基于当前语文作业类型比较单一,学生对传统作业缺乏兴趣这些问题,老师们在前期规划的五大实践性作业中加以细化,丰富作业类型。

  动手操作类,布置学生进行开展“图文结合”“巧手动起来”等实践性作业,既改变传统作业枯燥单一的形式,又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获得感。如《竹节人》一课有写玩具制作指南的学习目标,虽然课文中已经讲述如何制作,但文字与目标达成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教师布置手工制作竹节人这一实践性作业,学生通过“做—玩—讲”这三个环节,将文本内容与自身亲身体验相结合,写起指南会更得心应手,而且更有创造性。

  观察体验类,在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的前提下,为其创造更多观察体验的机会,比如观察自然,参观展厅等活动。革命主题单元,教师布置参观革命纪念馆的作业。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寄托,并加以自身对革命事件的了解,课堂上习得更有针对。

  阅读搜集类,教师结合单元特点,布置思维导图、手抄报、资料卡等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语用规律,解锁文本背后的秘密。

  (二)尊重个性,实施分层作业

  老师布置相同的作业,会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塞不下”。因此,在布置实践性作业时,教师更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完六上鲁迅单元,教师布置了以下作业:1.摘录你喜欢的鲁迅名言(可用书签、小卡片的方式呈现哦);2.制作与鲁迅有关的手抄报;3.准备鲁迅作品读书交流会。

  同学们自由选择一样作业完成,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多做几样。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既让优生“吃饱”,又让后进生有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就。

  作业分层不仅考虑作业内容,也关注完成时间的分层。优生隔天便交,后进生可推迟一到两天,保证他们能“吃得进”。

  (三)鼓励创新,倡导自编作业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性作业外,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编作业。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根据基础知识、难题分析、趣味拓展等角度,编制了班级特色作业。

  三、多元评价,全面提升

  1.量化评价

  对于不同类型的实践性作业,老师们设计出不同的量表,对每次的实践性作业进行评价。

  2.展示展览

  学生的实践性作业进行多元量化评价后,利用班级里的展示台将其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展览,以此表扬优秀作业,激励欠佳者。

  3.收藏表彰

  演说交流类作业,教师将其拍摄成视频,存入个人档案;动手操作类作业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将其作品收藏到班级珍宝库里,并为其颁发“收藏证明”。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优化作业设计,将“减负提质”落到实处,需要我们从语文学科本身出发,关注学生发展,在纷繁的作业中抽离出,整理思路,保持冷静思考,让实践性作业成为学生童年生活美好的风景。

【作者】: 宁溪镇中心小学 彭 程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我区举行深兰人工智能机器人长三角总部基...
包顺富在督导共富“菜篮子”工程时强调 加...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我区举行深兰人工智能机器人长三角总部基...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凝聚磅礴伟力 奋进伟大征程 ——热烈祝贺...
黄岩:破题“三大差距”,开启奋进新程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