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1939年夏,一位抗日名将的灵柩被运回他的故乡,安葬在故里凤凰山。沿途数万群众自发设祭,泪流满面,欢迎这位英雄魂归故土。这位英雄就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牺牲的第一位中国军长,也是浙江抗日战争期间殉国的最高级别将领——陈安宝。
陈安宝(1891—1939),字善夫,黄岩县横街乡马院村(今属路桥区)人。自幼聪颖好学,做事敢作敢为。少时父母双亡,家境清苦,依靠当地作新小学的校长着意栽培,得以免费就读。他学习优秀,尊敬师长,深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的拥戴。
辛亥革命爆发后,陈安宝决心从军救国,考入南京临时政府的入伍生队。不久,又转到湖北陆军预备学堂学习。后转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成为步科第三期学员,与张治中、白崇禧、何键等为同期同学。在校期间,他刻苦自励,孜孜不倦,以优异成绩赢得好评。1916年毕业后,加入奉系军阀孙传芳的部队,服役于浙军第2师步兵团,任排长、连长。1925年,参加浙奉战争中的“打固镇”战役,因活捉奉军头目而闻名遐迩,被提升为营长。后随部队加入北伐军行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军,身经战斗40多次,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是北伐军胜利攻入济南城的先锋营营长。1930年升任中央陆军第3师第33团团长,1931年再升任陆军第8军第6师第17旅旅长,1932年调任陆军第2军第79师副师长,1935年晋升为第46军第79师师长,部队先后驻扎在黔南和陕西一带。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猖狂凶残的日寇、山河破碎的国土、流离失所的百姓,陈安宝义愤填膺,主动上书请缨,奉令率全师到河南省辉县一带集结,加入程潜领导的第一战区战斗序列。1937年10月,奉命南下沪杭,参加淞沪会战。11月5日,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企图袭击我军侧面及背面,陈安宝率部星夜兼程赶到乍浦,在80里海岸线布防,正面阻击日军第6师团、第8师团精锐部队,坚守阵地10个昼夜,完成掩护抗日军队西撤的任务。之后,他奉命率部从诸暨渡过富春江向侵占余杭的日军发动进攻,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以部分兵力进攻余杭城,集中主力袭击从杭州方面来犯的援敌,激战一昼夜。日军逃走时,尸体装了满满20多辆卡车。接着,又奉命率部深入杭(州)嘉(兴)湖(州)等沦陷区开展游击战争,取得辉煌战果。1938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兼第79师师长,下辖第26师、第79师和预备第6师,率部参加南浔作战。
1939年3月17日,南昌会战打响,陈安宝在南浔一线阻击日军第101师团。27日,南昌失守,陈宝安率第79师、第26师、预6师及江西保安第12团守卫鄱阳湖东西两岸和抚河东岸。4月22日,南昌反击战开始,第79师划归第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指挥,渡抚河,克谢埠市,攻至南昌附近冈下、关村、莲塘,与各主攻部队向纵深进攻,收复机场、车站,突入南昌城防工事。27日,因日军实施狂轰滥炸,并施放毒气,加之其增援部队已突破阻击,双方主力在莲塘血战,反复争夺,第79师伤亡惨重。5月5日,陈安宝赴莲塘指挥三个师主攻南昌。6日晨,日军增援部队赶到,日机狂炸指挥部。日军主力在优势炮火掩护下,疯狂反攻,经反复争夺,我方阵地逐渐缩小。下午4时,敌军一部分已侵入桐树庙西北高地,直接威胁到整个部队的安全。陈安宝急率师长刘雨卿等带领身边仅余的特务排向敌人反攻,很快夺回了被敌侵占的桐树庙西北高地。此时,第26师师长刘雨卿身受重伤。5时10分,在左翼龙里张阵地,战士们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战况之惨烈前所未有。预备队拼光了,陈安宝仅带数人冒着炮火往前沿督战,途经姚庄时中弹壮烈牺牲,终年48岁。
1940年7月7日,国民政府追赠陈安宝为陆军上将。褒扬令中提道:“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久经战阵,夙著勋劳,珔领军符,盖以捍卫国家自矢,南浔诸役,督率所部,奋勇转战,屡挫凶锋,不幸在莲塘阵地殉职,深堪轸悼,应予明令褒扬,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以彰忠烈。”
1940年8月,中国共产党也在延安为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陈安宝、郑作民、钟毅诸将军举行公祭,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举行追悼大会时,中央大礼堂悬挂着毛泽东主席亲题的“尽忠报国”、朱德总司令的“取义成仁”、周恩来副主席的“为国捐躯”等挽联。1940年10月7日《新华日报》第二版报道了“延安各界追悼张司令自忠、陈军长安宝、郑师长作民、钟师长毅诸将军大会”的消息。
1983年12月,民政部正式追认陈安宝为革命烈士。1984年,黄岩县政府决定将作新小学改名为安宝小学。1986年,陈安宝抗日事迹编入中学历史教材。1995年,在路桥横街凤凰山之巅建成陈安宝烈士陵园,由时任国防部部长迟浩田题写墓碑,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题额,整个陵园气象恢宏,庄严肃穆。2014年9月1日,陈安宝名列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陈安宝治军严整,素重爱国教育。他曾以第79师特别党部执委会常委名义编写《党义政治常识问答题》,有一题问:我们的敌国是谁?答:日本。该题送审,上级批示道:“本条不必见诸文字,至要至要!”但陈安宝我行我素,并未因此中止向士兵灌输这条“问答”。此事虽小,但足以反映陈之爱国大节。有一次,在行军路上,一位士兵的枪支不小心走火,子弹落在师长专车跟前。原因是该士兵挑着缴获的武器,忽闻后面汽车逼近,急忙换肩避让。陈安宝师长下车问明情况后,马上传令部队在休息时检查一下枪支,以免类似的情况发生。陈遇事明察,体谅士兵疾苦,一时传为美谈。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英雄甘洒热血,侠肝义胆;烈士抵御外侮,保家卫国。陈安宝用行动诠释了民族大义,以热血铸就了不朽丰碑。铁骨铮铮真善夫,此之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