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潮流浩浩荡荡,犹如东海波涛奔涌。在近现代相对闭塞的浙东沿海,走出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是正气盈胸的爱国名儒,也是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大家,这个人就是柯璜。
柯璜(1877—1963)字定础,号绿天野人,黄岩县桐屿(今属路桥区)人。柯璜出生于中医世家,其母勤俭持家,在他7岁时病逝,他主要由祖母抚育长大。祖父、父亲和叔父柯骅威等人则给予文化启蒙,长辈们总是督促他好好读书,“不要垮了祖宗的台”。13岁那年,柯璜进入黄岩九峰书院读书,有幸得到名师的教育熏陶。青年柯璜走的也是传统的科举之路。光绪二十年(1894),赴杭州参加乡试一举夺魁,成为举人。光绪二十一年,赴京参加会试。等待放榜之际,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康有为、梁启超起草万言请愿书,联合在京应试举人在都察院上书光绪皇帝,史称“公车上书”。柯璜积极组织浙江籍举人参加签名和联络工作,也因此结识了康、梁,并与康有为成为莫逆之交。
光绪二十八年(1902),柯璜参加京师大学堂的招生考试,考取师范馆博物学专业。其间,参加了拒俄爱国运动。光绪三十二年,从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分到陆军邮传部任职,工作仅60余天,因不喜官场逢迎而离任。后来,应友人之邀前往山西大学堂任教,从此踏上教书育人之路。柯璜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学生严格要求,曾言“甚愿在讲堂上不用功学生骂我祖宗,不愿他们出校后终身恨我全无心肝”。其曾编译过日文《动植物矿物学》一书,以传授西方科学知识。宣统三年(1911),与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李提摩太、庄士敦等中外知名人士发起组织宗圣会社,主编《宗圣学报》,并编著《孔教十年大事记》11卷。孙中山还为《宗圣学报》题词“文明导线”。
在山西大学堂任教期间,柯璜是辛亥革命山西起义的热情支持者。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柯璜义愤填膺,撰文抨击袁世凯卖国,为复辟称帝与帝国主义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辛亥革命的成果。袁世凯下令罢免李烈钧、胡汉民等人的都督之职,李烈钧、蔡锷后来宣布独立,组成护国军公开讨袁。因李烈钧是柯璜多年的挚友,又种种原因引起袁世凯的怀疑,袁遂派刺客到太原暗杀柯璜。所幸,袁世凯狼狈退位并随之去世,柯璜才躲过此次劫难。事后他感慨地对来访的章士钊说:“我还算命大,没有被袁世凯杀掉。”1917年,受山西当局委托,柯璜在太原旧文庙内筹办山西省教育图书博物馆,并一直任馆长。他有一句名言:“学校为有期有限之图书馆,图书馆为无期无限之学校。”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特别是强调了图书馆对民众教育的重要性。
柯璜一生致力于教育,以开启民智、改变民风、造就新民。他在山西还主办过尚志学校、养正小学、三晋中学、新民中学等中小学校,均任校长,桃李遍三晋。此外,他还在1917年创办“洗心社”,寓意洗心以名社,存诚祛其私;和山西知名人士筹建山西拒毒会和山西天足会,并任常务副会长,大力宣传禁烟,反对妇女缠足,为扫除封建陋俗,倡导健康生活而尽心竭力。1919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孙衍圣公孔令贻因背痈忽然病危,其侧室王氏待产,孔令贻向大总统徐世昌提呈王氏怀孕,如生男当继承公爵封号,并指定柯璜等为监生。为谨防狸猫换太子等意外,北洋政府派山东省主席屈映光坐镇孔府,并以军队包围产房。王氏生下一男婴,即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孔德成,最后由柯璜等签字公证上报北洋政府。1929年,柯璜被任命为北平故宫古物陈列所主任委员。为防止国宝流失,他首先加强故宫的保卫工作,然后安排专家学者对故宫文物进行清点和整理,文物经一一鉴定后再登记造册。在此期间,恰逢齐璜(齐白石)也在北京居住,两个人合作扇面,齐璜绘画,柯璜题诗,末了柯璜风趣地落款:“二璜唱双簧”。这一趣闻一直在书画界流传。1930年底,由于军阀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北平政局动荡,柯璜辞职回到山西。
柯璜一生钟爱书画艺术,初期酷爱钟繇、二王书法,后来学习张芝、张旭、怀素草书。柯璜书法作品以行书、草书居多,尤以草书最显功力。他独创了龙蛇大草风格,主张“欲得于笔,必先妙于心,才能书之大开大合,犹如江河曲伸之自然”。他的草书大量使用回旋连笔、参差布白,展现出连绵不断的壮美气势。柯璜书写大字时有一个特点:预先炖墨令热,接着双目微合,宁神静气片刻,最后拿起三斤铜管笔,趁热书写,下笔迅疾,一气呵成,边吟诗,边落笔,诗吟完,书亦就,得意之时,大吼一声,笔墨如暴风骤雨而至。柯璜善画紫藤、松柏、花卉。所画紫藤,虬枝缠绕,着色秾丽,纯属大草之法。所画花卉超脱飘逸,自成一格。晚年喜画山水,独特的泼墨大写意,虽落笔草草,却布局严谨,逸气纵横,大气磅礴。
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柯璜以撰文、作书、绘画的方式参与抗日救亡,以唤起民族觉醒。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柯璜拍案而起,撰写的《九一八告日本君臣士民书》登载于北方诸大报,痛斥日本政客、军阀、浪人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必胜信心,并将之印成传单在国内散发。他还将文章直接邮寄给日本天皇、首相。当时的日本首相犬养毅给柯璜回信赠诗:“百虑谋犹拙,一言迷自开。……忌心都去尽,何复病尘埃。”犬养毅因在对华问题上与主战派意见相左,后来在政变中被刺杀。
1932年,日本又发动了“一·二八”事变,柯璜立即撰写《一二八告国人书》《河山老人恢复失地预言书》,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一致对敌。他还书写文天祥《正气歌》四页屏,自费刻石四块并朱拓一百多份,分赠北方师厅以上文武官员和国内著名人士,鼓舞抗日斗志。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当日军侵华战火逼近太原时,柯璜将这四块石碑埋于太原文庙地下,立志光复后重立此碑,才携家人匆匆走上背井离乡之路。这四方石碑现存于山西省博物馆,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日军侵占太原后,逼近武汉,柯璜在离开武汉的路上书写《豕人骑狮预言歌》,预言日军侵华必败。
在旅居重庆期间,柯璜发表多篇抗日诗文揭露日寇暴行。如“欲洗国仇耻,只有血与铁”。这些诗文刊载于于右任主办的《抗战诗坛》等刊物上,并印成传单发往敌占区,实践着他“三尺铜管时长啸,也是毛锥也矛戟”的誓言。1938年6月,为了阻止日军西进,国民政府下令炸毁花园口黄河大堤,河南等省成为黄泛区,一时饿殍遍野。1939年,柯璜举办赈灾画展,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近300幅书画珍品拿出来义卖,将义卖所得全部慷慨捐出用于赈灾,在重庆引起轰动。当时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副委员长屈映光对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侠义仁厚之行非常感动,填词一首《一剪梅》赠送给他:“阅遍名山与大川,囊底诗篇,笔底云烟。太行桃李种三千,文事经筵,武事戎旃。健步宁愁蜀道难,世上遗贤,地上游仙。风行一纸换金钱,饥者加餐,寒者衣绵。”
柯璜在孔学研究上亦有突出成就并享有声望,他在抗日战争避难重庆期间,受财政部部长孔祥熙邀请组织中华孔学会。1941年5月,中华孔学会召开成立大会,柯璜被推举为会长。会员主要是当时的军政要员和文化名人,如孙科、孔祥熙、何应钦、程潜、阎锡山、戴季陶、陈诚、陈布雷、陈立夫、陈果夫、于右任、吴稚晖、冯友兰、钱穆、马一浮、梁漱溟、黄炎培、胡适、傅斯年、屈映光等。后隐居在歌乐山云顶寺专心著书立说,与同住在歌乐山公寓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比邻而居。每当陪都重庆遭到日机空袭,警报拉响时,柯璜就到林森家的防空洞里躲避,其《人生基础哲学》的许多篇章就是在防空洞内完成的。此书以简明易懂的语录形式,以新儒学观点全面阐述了孔子学说,广受时人关注。
在重庆避难的日子里,柯璜广交朋友,既与国民党上层有来往,也与共产党领导人和进步人士诸如董必武、马寅初、郭沫若、梁漱溟、徐悲鸿、章士钊等时相往还。董必武酷爱书法艺术,也深知柯璜的为人。“抗日空军诗人”陈禅心在孔学会安排两人见面,学识上的相通和抗战意志上的一致,使两人一见如故,促膝长谈。1942年春,为激励抗战,反对妥协,郭沫若改编的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公演,一时轰动山城。时任中共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观后,书三叠绝句给柯璜,柯璜为董必武诗中的爱国激情所打动,遂和绝句二首。数日后,柯璜应邀观看该剧,深为剧中的爱国情节、古调哀音所感动,又接黄炎培、郭沫若等人咏诗,步原韵又书二首再寄董必武,一时传为佳话。
抗日战争胜利后,柯璜留在重庆,为艺术教育奔走呼号,创办敦义农工学校和新声中学。1949年春,他与美术、教育界知名人士创办蜀中艺术专科学校,被推为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柯璜担任重庆市文史馆副馆长、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西南区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1957年6月,柯璜重返山西,任山西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主席。1963年11月26日,在太原去世,享年87岁,葬于晋祠龙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