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黄岩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梁临芳是绕不过去的一位。他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音协音乐文学学会会员,还曾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至今他在全国各地报刊已发表了上万篇(首)文艺作品,其中600多篇作品入选幼儿园教材和小学语文课外读本等各种书籍;400多篇作品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征文或比赛中获奖。多年来,他以热爱、才华和勤奋,一步一步构建着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并得到数以千万计读者的喜爱。
提起与文学的结缘,梁临芳不由感慨:“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1951年出生于富山乡蓝田村的梁临芳,从小就富有想像力。上学时,在老师的培养下喜欢上了作文,并在闲暇之余进行写作。读高中时,他的处女作《争向北京送喜报》就在当时县文化馆的油印小报《工农兵文艺》上发表。高中毕业后,他仍坚持文艺创作,1974年10月27日,他创作的第一首诗歌《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在《浙江日报》上发表。
上世纪70年代,梁临芳在富山乡一所小学当教师,教书之余他也坚持文学创作。当时学校里没有图书、杂志看,梁临芳便每隔一段时间步行30里路到当时的宁溪镇文化站向那里的工作人员借阅杂志。
上世纪80年代初,黄岩县文化馆经常组织业余作者举办笔会,创作各种形式的作品供相关宣传队演出用,梁临芳因文笔出众,每次都在受邀之列。作为深山里的一个文学青年,能被特地邀请到城里参加笔会,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让梁临芳倍感珍惜。“记得当时参加的人数一般为10来人,有时甚至不到10人。”梁临芳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大家对这位来自西部山区的小伙子都特别热情。梁临芳也格外珍惜每次学习机会,拜能者为师,无论是小戏、唱词、快板、三句半等他都勤奋创作,作品也不断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并被搬上舞台。
“创作是最美好的享受。”梁临芳表示,写作需要安静的环境,在转入宁溪镇文化站工作的初期,他的作品基本都是假日里“出炉”的。“我记得有一个星期六的早上,醒来后我感觉身体有点不舒服,本来想躺一会儿。可没躺多久就闲不住了,脑海里总有创作灵感闪现,于是马上起身记录。”梁临芳回忆当时,仅当时周末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写了15首儿歌,20多首微型寓言诗,还有5篇小寓言。
也是从这时开始,梁临芳的业余时间主要用来创作民歌体诗歌,同时也进行寓言、歌词等作品创作,每年发表文学作品都各有一百多篇,陆续在全国不同的报刊发表。他的《评比会》《溪水与湖水》《狗与狮子》等五则寓言入选了1988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寓言大系》。
备受鼓舞的梁临芳开始更加认真地创作寓言,后来他的作品还入选了《最受小学生喜爱的作品全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等数十种寓言选本。他还获得了第三、五届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寓言文学最高奖“金骆驼奖”。
“本世纪初在湖北襄樊的一次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年会上,一位编辑部的编辑告诉我当时一些不健康的‘灰色儿歌’在校园流行,影响少年儿童,当时他热情鼓励我写儿歌,所以我又萌发了写儿歌的想法。”梁临芳觉得为孩子们提供积极健康、琅琅上口的儿歌是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在回来后,他一有空便投入儿歌创作,从此他每年有上百首儿歌在国内各种儿童文学园地里绽放出光彩。
十多年前,梁临芳在工作岗位上光荣退休,但即使在退休后他仍然用饱满的热情坚持寓言、歌词、儿歌等创作,每年在全国各地发表的作品都有200来篇(首)。去年,他创作的寓言《竹篮打水》还入选了香港、澳门地区的小学二年级教材,试用期暂定10年,这也是至今为止,唯一在港澳地区正式教材上刊用文学作品的黄岩作者。
如今,梁临芳在写作的道路上已奔跑了50多年。热爱文字,笔耕不辍,是文学让梁临芳保持了“动力之源”,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梁临芳始终反复告诫自己要以饱满的激情进入创作状态,以爱自然、爱社会的真挚情感,书写好每一句每一字,他用自己的笔,抒发着自己的感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去研究生活的美好,从而写出最真实、最受读者喜欢的文学作品。
“写作是我一辈子的爱好,我只是一直在坚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还写得动,我就会一直写下去。同时我也希望未来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作家,助力黄岩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梁临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