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原邮电部为了展示中国各地、各民族的民居建筑艺术,发行了一套编号为“普23”的邮票套票,全套共14枚。图案分别展示了内蒙古、西藏、东北、湖南、江苏、北京、云南、上海、安徽、陕北、四川、台湾、福建、浙江等地民居的建筑造型。而第14枚《浙江民居》邮票上的民居,即黄岩城关天长街住宅。此住宅面街(天长街)背河(五支河),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三层主体建筑为穿斗结构悬山垂檐,墙面各层又出腰檐。朝河一面利用局部底层屋顶的三角形空间,辟一阁楼。整个建筑造型虚实相映,高低错落,富有变化。住宅主人朱文劭,字劼成,清光绪年间(1875—1908)进士,后被选送日本政法大学留学,回国后曾任刑部贵州司主事、广西提法使、浙江民政厅长、江苏政务厅长、金陵道道尹等职。1927年归故里,修葺天长街故居,自署其庐为“桂桥别业”,斋室取名“乐恒轩”。
那么,缘何黄岩的传统民居能够代表浙江入选中国邮政的这套《民居》邮票呢?原因在于黄岩民居在整个中华民居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方风格特征。浙江省民居的整体风格由于受周边省份的影响较大,大部分地区或多或少带有徽派建筑风格,而黄岩民居在风格、类型、形貌、审美趣向等方面与之大相径庭,在浙江民居体系中具有唯一性。尤其是畚斗楼这种建筑形式,房屋的前半部构楼两层,后半部单层比较低矮,呈倒斜状,形如农村常见的一种生产生活工具——畚斗。这种造型适应了黄岩濒临东海、台风频发、风大雨急的自然环境,极具地域特色。黄岩民居凭借鲜明的建筑特色,成为浙江民居的代表,即浙江民居中最具“浙江特色”的建筑样式。黄岩城关天长街住宅兼具浓郁的地域特色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黄岩传统民居中的杰作。
无独有偶,1984年出版的国家级权威著作《中国古代建筑史》收录了黄岩传统民居,其在第325页专篇介绍了“浙江黄岩黄土岭山区住宅”,工笔描绘剖面图2幅、透视图1幅,并撰文作详细说明。该住宅为虞姓民居,利用地形,灵活而经济地做出高低错落的台状地基,再在上面建造房屋。房屋采用重檐歇山混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是黄岩山地建筑的典型代表。黄岩古建筑研究者毛太鹏先生认为:“整座虞宅就地取材,没有精作之处,通体透出幽幽的山民农作的艰辛创业和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气息。”
黄岩民居融入东南沿海地形地貌以及四时节候的特点,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朴素简约,端庄凝练,集中体现了黄岩人的生存智慧与审美情趣。
黄岩地势西高东低,背山面海,东部为平原地区,西部则多山区,这种地形的差异性让黄岩拥有平原建筑与山地建筑等不同的建筑类型。而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上,也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采用木、石、砖、泥及稻草等建房筑屋,形成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如木构砖瓦屋、木构石板瓦屋、木构泥涂壁瓦屋、木构稻草挂壁瓦屋、乱石砖砌碉楼等。
这些房屋又三五成群,构成组合院落,有三合院落,四合院落,多透组合群院落,单转向院落,排屋,山地台基屋及院落,跨巷、跨溪屋及院落等多种形式。
其中四合院落以易地复建的五凤楼最为著名。五凤楼位于黄岩城关后巷,本是清末绅士林元荣的宅第,相传是按照明代黄岩官至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的谢铎带回的五凤楼建筑式样图纸营造的,因西北片旧城改造,于2000年被拆除。2013年6月,在五洞桥和桥上街附近复建。它的屋顶轮廓像展开的凤翼,共有五对,一眼看去,像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因而得名。院落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由大门、门厅、东西厢房和堂楼组成,主体建筑以回廊连接,协调紧凑,错落有致。
而多透组合群院落以三透九明堂最为典型。这类建筑一般在中轴线上有三进厅堂,依次分布有台门、门厅、天井、堂屋及住房,从左右厢房再展开中轴线,分布有客厅、住房、花园、厨房等,形成左、中、右三组纵列组成的院落组群。黄岩东城街道柏树巷徐昌积宅是目前黄岩城区保存最为完整、最具规模的三透九明堂院落,是黄岩古民居的一个标本,现已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台门、厅堂等重要建筑雕梁画栋,雕饰精美,石雕、灰雕、木雕各尽其态,显示宅院主人的身份和审美情趣。
院落四周一般以围墙包围,进宅院的出入口设台门。台门是一座院落的门面,用材多为石砌、砖砌和木构,或混合结构。门楣置匾额,两边有楹联,上面施以各种雕刻、灰塑,繁复精美。台门艺术也是黄岩民居的一大特色。
屋盖分单檐和重檐,屋顶盖面大而广,出檐深远,腰檐较短。屋面有歇山顶、悬山顶、庑殿顶等几种,多采用弧线状飞檐。屋脊头多有灰塑夔龙纹、神兽头,呈抛物状,有冲天之感,或塑鸱尾,呈张口吞脊状。屋脊两面浮雕各种人物、六畜、神兽、吉祥纹饰,脊中塑宝瓶、花篮或方胜盘花等。这种在大屋盖上进行夸张施艺,屋脊造型又呈反宇飞檐状,是黄岩民居有别于异地的突出表征,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
山墙、围墙在黄岩传统民居建筑构成中居外、居高,造型独特,地方个性强烈、传统文化气息浓厚,是当地传统民居象征性的建筑符号。山墙又称山面墙、山式墙,一般贴人字屋盖面,端头高耸立面,甚至高出屋脊。出脊端山面,形态多样,或高或低,或起或伸。山面书写或贴塑“福”“禄”“寿”等书法文字,甚至有的以拼花图案组成文字,两旁多描画寓意“瓜瓞绵绵”等的吉祥图案,都呈中心对称。除文字外,有的还塑有神话人物、麒麟、狮子、荷花、蝙蝠、鲤鱼等。整个山墙完全有别于徽派的马头墙,但功能上仍然具有防火墙的作用。
民居院落相连则成村落或街巷。黄岩各地古村落与旧街巷众多,尤其是古黄岩城,素有“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之称。如今,随着社会进步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承载着黄岩人记忆的古民居建筑群落或被拆除,或被改建,或已朽坏,其中包括入选《民居》邮票的黄岩城关天长街朱宅和被《中国古代建筑史》选录的黄土岭虞宅。
传统民居是我们祖先在与大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适合本地生产、生活的建筑形式,里面倾注了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幸福与荣光、梦想与追求,是一个地方群体恒久的记忆标识,也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珍惜与保护好这些有价值的传统民居,让地域传统文化的印记能够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一代人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