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推动人口集聚、提升城市能级是我区实施主攻“一千双百”三大跃升行动的重要目的。区委区政府咨询委员会社会事业组近期围绕“我区实现百万常住人口目标”课题开展专题调研,走访了流动人口、卫健、人社等部门和院桥、江口、新前、澄江等乡镇街道,召开公安、教育、城建、自规、经科、统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调研组通过查阅我区近年人口相关数据,发现我区人口总体状况主要呈现出总量由增转降、生育水平逐年下降、老龄人口比重逐年上升等特征,认为我区人口发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生育意愿不断下降引发的低生育率危机、人口集聚能力弱化导致的人口增长停滞、老龄化趋势加速演变带来的发展负面冲击等。围绕我区如何实现百万常住人口目标,调研组在进行深入探讨和综合研究后,提出了我区应强化人口工作顶层设计、坚持高位统筹推动,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有效提升生育率,优化引人留人环境、加快外来人口集聚等3方面的建议。
一、我区近五年人口相关数据及其主要特征
截止2023年底,我区共有户籍人口61万人,登记在册流动人口24万人,常住人口71.1万人。
分析我区人口相关数据,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人口总量由增转减。我区户籍人口近5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从61.6万降至61万人;登记在册流动人口在2021年达到峰值后,近两年下降明显,去年比高峰期减少了2.1万人;拉长时间轴看,我区常住人口从2000年的56万人增至2021年峰值的71.3万人,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后拐头向下出现连续下降。
二是生育水平逐年下降。从2019年到2023年,我区户籍人口出生数从4933人下降到2784人,下降了43.56%;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从1.28‰下降到-3.25‰,下降了4.53个百分点;妇女总和生育率从1.38降至0.85,大幅度低于2.1的更替水平。
三是老龄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从2019年到2023年,我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持续上升,从23.73%增加至27.61%,升幅为3.88个百分点,且近两年来有加速上升趋势。
二、我区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超低生育状态导致的少子化、老龄化,以及人口集聚能力不足是当前我区人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具体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育意愿不断下降引发的低生育率危机。我区近年来户籍出生人口数出现断崖式下跌,屡创新低,2023年新生儿仅有2784人比2017年的6464人减少一半以上,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和逆转,我区人口发展将面临异常严峻的形势,甚至导致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釜底抽薪。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过去“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淡化,不少年轻人倾向于享受单身生活,追求自我满足,不愿意结婚生子,甚至不愿意恋爱,导致晚婚、不婚现象加剧,加上我区育龄妇女人数及婚姻登记人数持续下降,生育基础被削弱。另一方面,生育、养育、教育及高房价等成本居高不下,职场性别不平等增加了女性生育机会成本等因素抑制了生育行为,使我区户籍人口的婚育率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另外,我们在乡镇街道走访中发现,部分农村地区未开发村由于限制宅基地审批存在住房压力,出现结婚难现象,例如江口街道反映其中一个村就有近40个大龄单身男青年。
(二)人口集聚能力弱化导致的人口增长停滞。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要增加,除自然增长外,更主要的方面是依靠集聚能力的提升来实现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流入。比如我省常住人口最多的杭州市萧山区2019年为158.5万人,2023年达到214万人,5年增长了55.5万人,主要就是其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产业人口快速流入。而黄岩一方面区位优势不是很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土地要素保障不足、产业转型升级欠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劳动力收入增长不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成为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还有在教育、医疗、商圈、文娱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及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导致我区人口集聚能力相对较弱。加上上海、杭州、宁波等大城市,乃至周边的椒江区(近3年常住人口从84.6万人增长到88.1万人)的虹吸效应,近年来我区人口外流现象更加突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三)老龄化趋势加速演变带来的发展负面冲击。截至今年3月,我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04万人,老龄化率为27.99%。我区人口老龄化有以下特点:一是位列全市(2023年为24.46%)首位,且远远高于全国(2023年为21.1%)及全省(2023年为21.5%)数据;二是进程快,近5年来以每年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加速推进;三是老年人口绝对数大,低龄老年人多,高龄老人增长迅速。老龄化加速将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比如适龄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老年抚养比提高等等。这些都可能对我区经济社会带来负面冲击,影响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三、我区实现百万常住人口目标的对策建议
区委区政府提出主攻“一千双百”三大跃升行动,是基于经济发展规律、区域资源禀赋、技术创新支撑、组织变革重塑、区域激烈竞争等方面综合考量提出的战略决策,也着重关注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调研中我们了解到,2023年我省GDP总量超过1000亿元的县市区共有28个,其中有20个县市区常住人口超过了100万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力资源保障水平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因此,我区要实现千亿GDP的目标,常住人口需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在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争取达到100万人。为此,我们认为黄岩要打造“百万常住人口”城市,应采取促进生育与加强人口集聚并重的策略,建议如下:
(一)强化人口工作顶层设计,坚持高位统筹推动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形势,为积极应对我区人口低生育、少子化、老龄化的不利局面和人口集聚能力弱化的困境,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认识人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促进人口生育和加强人口集聚作为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锚定目标、突出重点、靶向发力,推动人口工作高质量发展。
1.加强系统谋划,健全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针对提高人口出生率,留住本地人口,吸引外来人口集聚,聚焦人口规模、结构、人才引进等问题,深入研究可行性、操作性、精准性强的配套政策,抓紧拿出切实可行的促进生育和人口集聚一揽子措施。建立人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沟通、强化协同,通过系统研究、精准发力,切实破解住房、生育、养育、教育等重点问题,夯实扩大人口规模基础。探索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提升生育率目标纳入对基层党委政府考核内容。同时,将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出台“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试点实施方案”,推进青年人才引育,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提升城市能级,增强承载能力。城市建设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对人口集聚至关重要。黄岩要抓住“二次城市化”这一契机,遵循台州市区“高能集聚、首位提升、轴带联动、一体发展”的发展战略,按照“城市东融,产业西进”总体思路布局重点片区板块,以国土空间合理布局支撑人口集聚的空间需求。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布局,整合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中心首位度。以永宁江科创带建设为牵引,推进永宁江沿岸新前江城社区及江北—东浦区块、台州西站区块、翠屏山区块等组成的黄岩新城核心板块整体开发。以城市功能提升有效连接人口、城市、产业,保障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撑人口导入集聚,重塑黄岩活力城芯。
3.推进多极集聚,构筑强劲支撑。加快城镇化步伐,除了重点加强主城区人口集聚外,还要推动重点集镇和街道发挥各自优势,加快人口集聚,形成“强核、带群”多点支撑、多极发力格局。我区应加快“三大重点区块”人口集聚能力的提升,激发人口发展潜能。一是新前澄江区块。新前依托智能模具小镇,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生产总值和外来人口均为全区第一。澄江通过推进绿色能谷小镇建设,产业人口将大量流入。要谋划在这些工业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密集区域建设新黄岩人住宿社区,让其在工作所在地真正安家落户。要推动新前与澄江拥江融合、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打造黄岩城西城市副中心。二是江口区块。要以台州学院落地江口为契机,加快项目建设,推进配套服务设施在本片区落地,不断提升区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学”示范区,推动学院师生及服务业人口大量集聚。三是院沙高区块。要加快推进院桥鉴洋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片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吸引周边县市区人口。推动繁荣浙东南智算经济产业园尽早实现满负荷运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将繁荣村打造成台州乃至浙江省有重大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产业园。扎实推动院桥、沙埠、高桥26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促进城镇人口集聚。
(二)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有效提升生育率
我区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必须及早谋划应对措施。调节生育水平是延缓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尽快将超低生育率提高至适度生育水平(一般认为是1.8左右)。
1.加强婚育观念宣传教育。婚育观念转变是提升生育水平的“治本之策”。要合理确定宣传倡导内容,注重运用多种载体,向广大群众宣传与生育新政相适应的新型生育文化,把现行生育政策转化为生育主体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带头转变婚育观念,适时结婚、积极生育。
2.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政策。明确政府在支持生育中的责任,参照各地做法,不断完善鼓励生育经济补贴措施,覆盖从怀孕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可以给有需要的家庭定向发放辅助生育补贴券,促进合理需求充分释放。
3.加大婚育服务供给力度。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幼儿班(首先是公立幼儿园)开设托班,大力提升0-3岁入托率。建立公益性婚恋服务平台。为未婚青年群体提供安全、真实、公益、可靠的社交渠道,引导公众树立健康向上的婚姻观和择偶观。
4.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措施。加大教育医疗投入和改革,保持房价长期稳定,优化公共资源配置,降低抚养直接成本。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对企业实行生育奖补优惠政策,减少职业女性在生育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冲突。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着力研究解决农村大龄男青年因住房导致的结婚难问题。
(三)优化引人留人环境,加快外来人口集聚
一个城市人口集聚规模与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以及环境宜居程度息息相关。我区要达到百万常住人口,必须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实现产业引人,以“乐业”带动“安居”;必须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环境留人,以“宜居”带动“移居”。
1.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一是盘整产业经济空间。有效优化工业用地布局,提升产业能级,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通过低效用地有机更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矿地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等多种手段,对现状用地进行有效整合。二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力。依托浙东南智算中心、模塑工业设计基地及世界级模具小镇等平台优势,与高校院所深入开展合作,培育算力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引领新质生产力壮大提升。三是强化平台承载力。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迭代升级“亩产论英雄”改革,科学布局发展都市工业,加快探索工业上楼“垂直工厂”新模式。四是强化项目招引力。落实全员招商机制,紧密联系乡贤和优质企业,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坚决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重招商更重遏制优质本土企业外流。五是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加快康养产业、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2.抓好人才强区建设,促进人口结构优化。一是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继续实施“双百千万聚才创新创业工程”,探索产才融合有效途径。二是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全区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专家顾问等合作,柔性引进我区需要的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产业发展顾问等。三是推动科技人才集聚裂变。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一体推进,打造头部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套的科技创新企业群,构建“科技+项目+人才”循环链。
3.增加公共资源供给,优化引人留人环境。一是加大外来人口安居工程扶持力度。在重大产业项目规划中配置公共廉租房建设,打造一批公共资源完备的“筑巢引凤式未来社区”,打响黄岩留人的“金字招牌”。二是增加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供给。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推进“永宁优教”行动,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同城化待遇。加快区三医院、永宁医院、台州医院澄江分院等优质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北洋中心卫生院转型医养结合机构的有效经验。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制度。探索优化社保费用征缴,推进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加快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码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4.建立健全服务机制,推动外来人口融入。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健全人口、治安管理、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租赁等方面工作协调机制,在支持扩大就业、优化公共服务、提供购房补助等方面推出更多优惠举措,打出提升城市人口集聚组合拳。二是提升外来人口政治待遇。提高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外来人口的比例,拓宽参政议政渠道,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建议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每年组织评审若干名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新黄岩人,公开进行表彰奖励,并予以特别待遇。三是搭建新黄岩人服务新平台。以企业为载体,密切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为在黄人才提供沟通交流、经验分享、学习提高、共谋发展等综合服务,实现人才要素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联动,助力“人、产、城”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区委区政府咨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