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迎来秋分节气,秋分后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渐降低,气候总体较为干燥,公众应如何调整饮食起居以顺应节气变化?日前,记者来到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听听中医给出的专业建议。
根据中医理论,秋分正是阴阳交替之际,阳气收敛,阴气渐长。“这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进入秋分后,燥邪、寒邪、风邪渐渐增多,感冒、咳嗽、腹泻、腰酸背痛、过敏性鼻炎等虚寒病症也随之多发。”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陈丹说。
谈及如何应对“多事之秋”,陈丹从“避风寒、畅情志、调饮食、慎起居”四方面给出了建议。“避风寒方面,天气转凉,我们要注意保暖,也就是防秋凉,特别要注意头、腹、脚三个部位的保暖,另外早晚温差比较大的时候要及时添加衣物。”陈丹说。
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即所谓“悲秋”。医生提醒,这时要防秋郁,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适当的户外活动来调畅气机,避免大喜大悲。
饮食方面,中医讲秋天燥气当令,要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进食温热、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多吃些酸味甘润的食物,以滋阴润肺、生津补液,比如莲藕、山药、百合、银耳、白萝卜、梨、蜂蜜等。中医上亦有‘贴秋膘’的讲法,这需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进补,也不能过度进补,以适度为宜。”陈丹介绍。
医生还建议,选择适度和缓的运动,如八段锦、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损耗人体之阴;早睡早起,早晨6-7时起床,顺应阳气生长,晚上9-10时入睡,有助阴精收藏;泡脚温通阳气,祛风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