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我区各学校的操场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到处充斥着欢声笑语。跳绳、打篮球、跳房子、跑步……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
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我区小学全面推行“课间15分钟”、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初中部试行“课间15分钟”。半个月以来,学校“课间15分钟”实施情况如何?学生校园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各学校都有哪些亮点做法和特色经验?如何加强课间的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近日,记者对我区多所学校展开走访。
各校统筹规划安排时间
2月24日,锦江小学育才校区的操场上洋溢着欢声笑语,学生们正兴高采烈地玩着跳房子游戏。“要玩跳房子的来我身后排队!”有的孩子负责维持秩序,有的则充当“技术指导”,还有的在旁边看得捧腹大笑,整个场面既温馨又热闹。
“现在下课时间多了5分钟,我们就有更多时间玩耍了,大家都觉得特别开心。”锦江小学一(4)班学生辛叶涵说。
据悉,锦江小学目前实行上午“课间15分钟”制度以及大课间活动,下午则安排两个“课间15分钟”。为了实施这一制度,学校经过调研后采取了调整作息时间的措施:到校时间不变,中午放学时间延后5分钟,下午则提前10分钟上课。这一调整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广泛支持。
锦江小学党总支书记潘仙福介绍,学校经过整体规划和优化,确保课程设置和时长不因课间活动的延长而受影响,从而保持正常的教育教学节奏。同时,学校严格要求教师不得拖堂,确保教学安排落实到位。
“课间放松了,课上才能专注。只有让孩子们尽情地玩,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潘仙福说,“课间15分钟”不仅让孩子们享受到了乐趣,还有助于增强体质和预防近视。
“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明确要求。对此,教育部作出了专项部署,浙江省教育厅、台州市教育局也相继发文,要求逐步、稳妥优化中小学校课间活动安排,保障中小学生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在保持国家规定课程授课时间总体、中小学早上到校时间、初中晚自习结束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我区小学全面推行、在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初中部试行“课间15分钟”。
多出来的课间5分钟,时间从哪里“腾”出来?多所学校都表示,在确保整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的前提下,采取拆分大课间、调整午餐时间等合理方式,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游戏、运动时间。这种相对“无痕”的调配方式,既不会让孩子明显感觉长时段休息时间被压缩,又能缓解课间的匆忙。
多样文体活动丰富课间
时间有了,课间活动如何安排?不少学校想方设法丰富课间活动内容,吸引孩子主动走出教室,活动起来。
上午10时20分,下课铃响起,沙埠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瞬间热闹起来。有的学生正玩着“地面游戏”、踢毽子等游戏,有的学生正练习花样跳绳、篮球等体育项目。
“课间时长延长到15分钟,我们的身心可以得到更多的放松,上课前,我们也可以从容地走回教室,不用那么匆忙了,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小游戏。”沙埠镇中心小学六(4)班学生俞梓瑶说。
学校设有舞龙、花样跳绳、飞盘、篮球、足球、毽子、地面游戏等课间活动。“我们学校的课间活动很丰富,但是由于学校综合楼处于施工阶段,场地受限,我们采用分时、分段、分区域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沙埠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贤介绍,学校在篮球场地上规划出飞盘场地,利用错时开展飞盘兴趣活动;利用操场的空旷区域舞龙,舞龙队员们可以自由地奔跑、舞动,吸引其他同学围观,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利用教学楼与教学楼之间的通道开展“地面游戏”,让学生在课间自我有序地开展走、跑、跳、投、跨、绕、挪等运动。
“学生有了更充足的时间休息放松,在下节课上课时精神更加集中,打瞌睡、走神等现象明显减少,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都有所提高。”张贤说,“接下来,除了体育运动项目,学校还会融入更多元化的元素,例如,引入传统文化体验项目、科技体验项目、心理健康放松活动等。”
下课铃声一响,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的学生们走出教室,操场上,学生们齐跳兔子舞;连廊上,学生们正在打乒乓球;教学楼旁的空地上,学生们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地练习武术。“课间15分钟”,学生们的运动热情被彻底点燃,校园里处处是运动的场景。
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进介绍,学校根据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设计了运动类、趣味类、智力类3大类的课间活动方案,包括课间操、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武术等项目,以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如初中部学生,学校引导他们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开展专项运动技能训练,也会增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中考体育考试项目的训练。
由于学校运动场地与教学楼距离比较远,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计划在教学楼连廊及周边摆放乒乓球桌、绘制主题“地面游戏”等,方便学生就近开展课间活动。
“运动能促进大脑多种神经介质的活力,让大脑思维更活跃和敏捷。我们动员同学们在课间走出去,放松身心。”王进说,“‘课间15分钟’可以帮助他们劳逸结合,增强体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建立机制守护多彩课间
多出来的时间,如何让孩子们更积极、更安全地参与到活动中?这是学校需要思考的。
在“课间15分钟”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一些阻力。“部分学生可能习惯在课间坐着不动,或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闲聊,没有充分利用延长的课间时间进行有益的活动,达不到放松身心、增强体质的目的。”张贤说,为此,沙埠镇中心小学增加了更多有趣、多样的课间活动项目,如组织课间操、开展课间小游戏竞赛等,吸引学生参与。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如舞蹈区、音乐区、棋类区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此外,学校利用红领巾小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并不定期邀请体育老师或健康专家为学生举办讲座,讲解适合课间进行的运动方式和注意事项。
“课间时间延长,学生活动范围和频率增加,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上升,如在操场活动时发生碰撞、在楼梯间追逐打闹引发摔倒等。”张贤说。该校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内容,通过安全课、主题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例如,如何正确进行体育活动、如何在校园内安全行走等。同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学校在课间安排更多的值日老师和学生志愿者,加强对校园各个区域的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危险行为。在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如楼梯口、操场拐角等,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并安排专人值守。同时,完善校园安全设施,如修复损坏的楼梯扶手、确保操场地面平整等,消除安全隐患。
无独有偶,为了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安全和乐趣,锦江小学、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安排了值日老师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学生能够无忧无虑地玩耍,尽情享受快乐的课间时光。
据悉,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我区其他初中将全面推行这项“微改革”,职业高中将全面推行将小课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旨在保障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时间,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跑起来,让学生多晒阳光、多呼吸新鲜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