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持续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迈向更高水平,同时依托专业技术力量精准施策,加快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黄岩路径。
连日来,在上郑乡仙石村省级未来乡村项目外立面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着进行水泥搅拌、涂抹外墙等作业。“我们邀请了同济大学的杨贵庆教授团队来到仙石村进行了前期的规划,在后期建设阶段,我们也会定期来到项目建设现场,在监督进度的同时,看看有没有可以调整、优化的地方。”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科工作人员孙嘉豪说。
仙石村省级未来乡村项目于2024年4月立项,总投资600万元。项目依托“一水两山、一心六区”的总体布局,将坑口自然村作为核心节点,以黄岩溪串联入口景观区、民居风情区、滨水景观区、幸福生活区、休闲度假区、农园风情区等六大片区,提升乡村整体风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的未来乡村。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射击体验馆、游客服务中心等3个产业类项目及立面改造、庭院美化、市政绿化等5个人居环境提升项目,预计今年11月完成验收。
“因为地理区位原因,之前村子整体收入偏低。这个项目建成以后,村道拓宽了,停车场也建成了,接下来射击体验馆开放后,村子整体收入就能提高了。”上郑乡仙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贤红对村庄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近年来,区农业农村局依托我区良好的自然资源及完善配套功能设施,有序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致力打造出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2024年,区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建成澄江街道凤洋村、沙埠镇横溪村、上垟乡上垟村3个省级未来乡村。2025年将实施第五批省级未来乡村项目的建设,其中包括了平田乡桐树坑村、茅畲乡下街村、上郑乡圣堂村3个村。
在深化和美乡村建设的同时,区农业农村局始终依托专业技术力量精准施策,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双轮驱动,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在位于头陀镇的台州桔源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红美人大棚里,一支由区农业农村局农技骨干、浙江省柑橘研究所专家组成的“六干助农服务队”正帮着农户仔细检查柑橘长势。
“橘树需要通风透光,让光线充分地照下来。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保留了太多的小枝干,其实没必要,中下部的结果母枝已经非常多了。”针对原种植方式产量小效益低的痛点,服务队化身“智囊团”,提出了加大修剪力度的方法。
“台州桔源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我们第一批招商引资的对象,所以我们将这里作为提升柑橘品质跟技术的一个示范点进行一对一帮扶。”区农业农村局果树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徐建军介绍。在长期接触中,台州桔源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开泉也和这些果树专家们处成了朋友,“可能是上班时间,也可能是下班时间,他们一有空就过来了,看到问题就帮助我们去解决。有他们保驾护航,我们橘农很放心。”
区农业农村局创新推行“专家包片联户”服务机制,按照果树品种分类及技术专长组建对口服务专班,为果农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撑。技术人员通过“线上实时答疑+线下动态走访”双轨模式,形成从田间管理到市场对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切实打通服务果农的“最后一公里”。“我们跟各大院校合作去改良黄岩蜜橘,争取让老百姓种上品质更好、管理更便捷的橘子。同时我们也向国有企业争取资金帮扶,依托黄岩的区位优势跟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深度合作,用一系列举措来擦亮‘中华橘源’金名片。”徐建军说。
近年来,区农业农村局紧扣“振兴黄岩蜜橘”目标,深挖地域特色禀赋,通过科技特派员驻点指导、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机制,构建起技术攻关、人才孵化、市场拓展联动的产业生态圈,蹚出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的乡村振兴示范路径。未来三年,区农业农村局将在推进共富联营创新发展、打造诗画橘乡和美乡村、培育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模式新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找准实干的方向,发扬‘领导班子领着干’‘事不过夜齐心干’‘敢为人先创新干’的精神,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的方式,完善‘狠抓落实’闭环管理机制,激励‘三农’战线的广大干部实干担当作为,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罗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