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在头陀镇前园村275-283号屋后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忙着在山体上搭建特殊的“钢筋骨架”——板壁式锚杆挡墙。这是我区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最后一处施工现场,意味着该项工程已进入收官阶段。
“现在进行的是板壁式锚杆挡墙的支模,还有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按照目前进度,预计月底可以完工。”据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现场施工负责人汤竟介绍,这种由钢筋混凝土板、锚杆等组成的复合结构,如同给山体穿上一层防护甲,能有效防止岩土崩塌。
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村民们感受最为深刻。“往年台风季,经常有石头从山上滚下来,挺危险的。现在看着这堵‘墙’,大家都说心里踏实多了。”前园村村委会委员、村地质灾害点巡查员倪美林感慨道。
作为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我区于2024年再次启动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工程覆盖头陀、北洋、上郑等6个乡镇街道,实施内容包括危岩体清除、格构锚杆加固、截排水沟建设等。在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黄岩分局的指导下,永宁产投集团量身定制“一隐患一方案”,具体负责全区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作。
“由于灾害点位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地势陡峭,且周边都是民居,导致工作人员无法进行机械作业。我们只能采用小型便携式机械设备与人工协作的方式,将建筑材料分段转运至施工点。”永宁产投集团黄旅公司地灾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员赵大安表示,接下来,施工单位将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冲刺,力争在5月底完成全区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整治工作。
【作者】: 记者 施佳丽 通讯员 张群拥 【编辑】:朱慧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