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乡镇聚焦
头陀:昔日移民村上演“梅”好逆袭
2025年06月27日 11:41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6月25日,站在头陀镇元同村400米高山之巅,一排排现代化大棚如同“钢铁卫士”般排开。走进金果园种植基地,罗幔轻覆,棚内洁净如实验室……这并非科幻场景,而是高山杨梅的“五星级家园”。

  昔日,这里的露天杨梅单价低、销路窄,如今竟能卖到了240元一公斤,订单多到接不完。这场“梅”好嬗变,正是当地“生态+科技”双轮驱动的完美交响。

  “钢铁侠”披罗幔科技护“梅好”

  梅雨是露天杨梅的“天敌”。杨梅成熟季恰逢雨季,黄金采摘期短如闪电,风、雨、虫、鸟都会影响杨梅的品质。如何破局?科技赋能成为元同村的秘诀。

  头陀镇以党建为纽带,联合农技专家与科研机构组建“杨梅护卫队”,在浙江省农产品绿色发展中心技术指导下,杨梅网室栽培技术项目在此扎根。

  网室栽培技术创新应用“罗幔大棚”,它融合连栋大棚的坚固与罗幔的精细防护,化身为智能“金钟罩”。

  “风雨不侵,虫鸟难入,小气候精控。”头陀镇农办负责人朱赟洁介绍,这个“金钟罩”大棚有三样看家本领:刚性骨架直面强风暴雨,为娇嫩果实撑起安全空间;细密罗幔无缝覆盖,构筑物理防线,将果蝇、鸟类彻底隔绝;大棚化身智能管家,温湿度尽在掌控,为杨梅定制专属“舒适圈”。

  “罗幔大棚技术就像给杨梅打造了一个五星级的智能豪宅,它不仅让杨梅住得舒舒服服,还能360度无死角保护这些娇贵的果实。”台州市黄岩金果园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雄杰说,传统种植杨梅“靠天吃饭”的被动与风险,就此被科技力量稳稳托住。

  内在精修绿色防治提品质

  大棚仅是“护身甲”,内在“精品化”修炼,才是杨梅身价倍增的核心密码。

  为改变过去杨梅品质如同“开盲盒”的状况,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科技特派员徐建军带领专家团队扎根果园,将绿色防控与科学管理写入每一寸土地。

  “用大棚网帐隔绝害虫,用黄板诱虫代替化学农药,用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徐建军说,物理防控技术不仅实现杨梅零农残,而且果肉的甜度和紧实度都提高不少,让杨梅的存放期变得更长。

  新技术让当地杨梅品质飞跃,果肉紧实度提升,杨梅保鲜期显著延长。优质果产出率从过去的60%上升至92%。经过检测,糖度普遍达到13度以上,最高可达16度。

  “现在每颗杨梅都是免检产品!”徐建军托着紫黑发亮的果实说,大数据与物理防控的融合,让曾经“开盲盒”的焦虑化为历史。

  科技赋能下,杨梅完成华丽蜕变。紫黑透亮,甜入心扉,更以“零农残”的纯净品质,赢得高端市场“通行证”。

  “价格翻的不止十倍,是技术给咱果农撑起了‘保护伞’!”合作社管理员王玲萍笑容里浸透科技带来的底气。

  政府牵线畅通产销高速路

  科技不仅重塑生产,更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高速路。

  大棚杨梅亩产稳定跃上2000公斤,精品果收购价高达130元/公斤,亩均效益突破15万元——这“金果子”实至名归。

  头陀镇党员干部还化身“金牌红娘”,一方面,牵线基地对接新荣记等米其林餐厅及高端商超,让高山杨梅“攀上高枝”。另一方面,将直播镜头对准累累硕果,通过电商赋能,将“头陀高山杨梅”品牌插上数字翅膀飞向全国。

  “合作社每天有300多个冷链快递,48小时内便能到达北上广深。”丁雄杰说,科技物流让极致新鲜触手可及。

  从下山安居到上山致富,元同村,这个曾经的高山移民村,借力“村民下山、产业上山”战略,如今依托千亩基地和“共富工坊”,仅采摘季便能吸纳百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一颗颗科技孕育的杨梅,真正成为当地撬动共同富裕的“金果子”。

【作者】: 记者 朱幼萍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徐礼辉赴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
徐礼辉调研入城口景观绿化提升工作
徐礼辉在检查防汛备汛工作时强调 全面落实...
“六干”争先风正劲 江口“三条路径”擘画...
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召开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
青山的底色,共富的成色 浙江台州黄岩区...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