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桥街道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平台、以一线为课堂,积极引导青年干部投身实战,在服务群众、破解难题中磨砺能力、激发担当。一支由10名“90后”“00后”组成的青年工作队活跃在杏林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线,成为推进工作的“生力军”、群众认可的“暖心人”。在房屋征迁中,村民最关心新居住点的规划和居住品质。为便于村民理解,工作队举办“图纸解读会”,用简洁语言结合沙盘模型进行讲解。“阿婆,这里是客厅,您瞧,窗户对着阳光,夏天还不热呢!”青年干部李宏杰一边翻看设计图纸,一边用通俗话语“翻译”规划方案,帮助村民建立起对安置区的直观认知。
项目推进过程中,部分村民出现不理解的情况,青年干部王昕烽牵头组建青春调解团,与年轻村民一道,通过耐心沟通调解,赢得村民支持。调解团白天外出调查取证,夜间集中梳理案情、研究政策,甚至常常工作到深夜12点。
项目攻坚进入冲刺阶段,青年工作队队员们自发放弃休息时间,扎根签约一线,既做丈量员、信息员,又当宣讲员、服务员。针对一些特殊情况,他们开展“延时服务”“预约签约”“一对一讲解”等贴心举措,全力保障村民诉求响应“不断档”、签约流程服务“不断线”。
“这批年轻干部有冲劲、有想法,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为杏林村的蜕变注入了新活力!”高桥街道党委委员黄晓琳一提起这帮年轻人就连连称赞。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高桥街道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租房难问题,青年干部们在整治方案中主动建议引入“套式安置房”理念,为他们量身定制住房方案,助力青年安心就业、扎根发展。
近年来,高桥街道实施年轻干部“涌立桥头”计划,依托“基层治理实训营”平台,围绕政策解读、项目策划、矛盾调解等内容开展专题轮训,将双招双引、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作为青年干部历练的实战场。这些年轻干部不仅成为政策落地的“翻译官”、产业升级的“智囊团”,还通过圆桌议事会等形式,架起党群连心桥,激发村民共建共治热情。同时,街道通过“成长档案+动态考评”机制,实现年轻干部从选拔到培养的全过程管理。截至目前,年轻干部们已累计领办各级重点项目近20个,其中1名中层骨干、2名优秀年轻干部分别担任“三大牵引性抓手”重大项目攻坚专干、攻坚专员。
“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才沉淀多少真情。”在高桥街道,一批批青年干部正在田间地头淬火成钢,以青春之力助推乡村之变,用实干作答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