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黄岩区南城街道十里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立新忙得脚不沾地,嘴也起了泡。“园区的进度要实时跟进对接,暑期的文化活动安排也要跟上,还有梅开苑小区的水电验收得盯着……”他掰着手指细数待办事项,手机里弹出的工作群消息还在不断闪烁。
当园区开工的号角吹散小作坊的粉尘,当笔笔村账推送至村民微信,当返乡青年扎根共绘村韵……“十里春风焕新颜”的范式,在这片土地有了更具象的注释——一个挂牌整改的“后进村”,用短短5年时间,不仅跳出“低散弱”传统产业窠臼,更蜕变成了省级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为浙江万千村庄淬炼出“产业破茧、善治筑基、文化凝心”的振兴新样本。

十里铺塑智产业园效果图


产业破茧锻造新动能
钢铁巨臂起落间,机械轰鸣作响,黄岩区十里铺塑智产业园日前破土动工。对这个村庄而言,破开的不止是盘桓三十年的土地困局,更是产业发展的桎梏。
“十里铺三岔路口东往路桥,西通院桥,北贯黄岩。做物流,我们村当时是排得上号的。”汪立新陷入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依托104国道穿村而过的交通优势,村里聚集起数十家物流企业,大小货车昼夜穿梭。
但是,由于村内可用于开发建设的土地少、宅基地分配等历史遗留问题,加之村民对干部信任度低,这个“通衢之村”在近三十年里陷入“发展休眠”。
转机发生在2021年。当时,内环快速路傍村而过实现通车,十里铺村“两委”班子履新启航,深入贯彻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力促推动棚户区改造异地安置小区项目,推进“土地整理+项目导入”双轮驱动,让沉睡的土地资源逐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活棋”。
仅一年时间,首批安置别墅进入桩基施工阶段。趁热打铁,南城街道积极争取,黄岩区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在此落户。眼下,正集结辖区百余家塑料日用品作坊,成立“十里物语”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强村公司推动传统塑料产业向“共富链”转型。
“必须跑起来,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汪立新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作为“永宁更新”工改的关键落子,占地215亩的塑智产业园,其一期的“工业上楼”项目从启动到挂牌,仅用118天,一举刷新了黄岩区同类项目出让的最快纪录。
从直接效益看,园区每年可为十里铺村带来30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深层的价值是产业能级、人流资源、配套服务三重维度的发展跃升。
产业破茧,十里铺村正从交通枢纽的旧标签中振翅而出,迎来新生。
善治筑基蹚出和美路
要问十里铺村“逆袭”的秘诀是什么,汪立新简明扼要地抛出“六字诀”:公开、公平、公正。
“百姓健身房乒乓球拍两副85元”“垃圾清运400元”……每月定期,村民的微信都能收到村“两委”推送的“三务”公开电子账单。“办事越透明,我们越安心。”村民陈鹏的感慨,印证着透明治理重塑的干群信任——当每一笔开支都晒在明处,曾经的猜疑便化作了支持。
同样,作为全村重大工程,梅开苑小区项目从规划到分房召开了28场议事会,吸纳了47条群众建议。针对抓阄分房的公平性质疑,村民共同商议出“两轮抓阄+全员同步”方案,最终536间安置房分配实现零投诉,让“村里咋干事,大家说了算”从口号变为现实。
在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民情议站”被安排在一楼最开阔的空间,这是前置敞开式的村干部集中办公区。“村民随时来,我们都在,这里就是群众‘家门口’的‘解忧站’和‘调解室’。”汪立新说。
在十里铺村,“民情议站”不仅仅是一块牌子、一个公共区域,它已成为村民心中解决问题、守护公平的坚实堡垒。自“民情议站”设立以来,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均坚持“帮理不帮亲、遇事讲规矩”原则。这一原则如同磐石,牢牢扎根于每一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务处理之中,确保了村务决策的公开、公平、公正。如梅开苑小区水电铺设时,干部们顶着烈日逐户核对管线规划;征地补偿款发放前,三番五次召开议事协商会议,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完善分配方案;五年间实现矛盾纠纷“零越级上访”,即便是那些盘根错节、令人望而却步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在议站搭建的平台上,通过一次次坦诚布公的对话、一轮轮基于事实和法规的协商、一份份凝聚共识的解决方案,找到了消解的路径。
正如南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剑伟所言:“十里铺村的实践证明,基层治理没有捷径,唯有把‘三化十二制’刻进骨子里,把‘公正、服务’摆在明面上,才能生长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根基。”
文化凝心绘就乡韵图
前不久,2025年黄岩区“越来越有戏”村戏大赛在十里铺村党群服务中心掀起热潮。台上,《红楼梦·元妃省亲》的华美戏服流光溢彩;台下,不仅有听得入迷的老戏迷,更挤着不少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人。
这场热闹的曲艺赛事并非偶然——高跷、传统戏衣制作、抬阁、陡门宫庙会等市级非遗项目历久弥新,越剧折子戏、三句半、戏曲小品每月轮番上演,音乐喷泉的水幕里映着橘香梅韵,移民地名馆展示着黄岩各村镇的迁徙脉络……村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乡韵也越发悠长起来。
关于文化凝心的故事,在十里铺村还有很多“下半场”。“这边区域是留给‘青咖驿站’的。”十里铺村党委副书记汪金增的安全帽上沾着木屑,他指向党群服务中心前方的广场,“产业园旁边那块空地,正在建设‘一老一小’日间照料中心,百姓健身房也已引进了年轻的运营团队。”文化传承与社工志愿服务有机融合,“小候鸟踏戏承薪”等志愿服务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着。
“住上小别墅,每月养老金准时发,闲时看看家门口的戏,这好日子以前可不敢想。”83岁的胡凤英老人眯着眼笑,细密的皱纹里藏着满足。
近年来,南城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黄岩区新时代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手发力,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三大牵引性项目抓手”及村庄建设的“动力引擎”,推动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民心在基层凝聚,持续谱写基层智治、产业发展、文化繁荣融合发展“三部曲”,这“三部曲”并非各自独奏,而是在党建引领的指挥棒下,相互交融、协同共振,最终汇聚成一首激昂嘹亮、振奋人心的“乡村全面振兴新乐章”。
如今,“十里春风”不仅是一句诗意的注脚,更成为十里铺村可触可感的幸福实景,而这个“焕了新颜”的小村落也将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继续阔步前行。
(图片由南城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