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浙江教育融媒体典型案例获奖名单公布。区教育局报送的《以艺术为媒,唱响二十四节气之美》成功入选,这也是区教育局第六次斩获该类荣誉。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传承这一文化瑰宝,区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黄岩微教育”,联合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精心打造了“二十四节气·艺术与诗歌”专栏,通过诗词吟唱、艺术作品、校园特色活动等形式,让古老的节气文化焕发新生。
“‘二十四节气·艺术与诗歌’专栏源于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困境的思考。在前期调研中发现,超过60%的学生对节气文化认知停留在‘知道名字’层面。这正是我们坚持开展栏目的初衷,用艺术创新打破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隔阂,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该栏目编辑梁青青介绍。
据了解,自2024年2月4日(立春)上线以来,该栏目已连续发布24期,每一期都踩着节气节点准时与读者见面,累计阅读、点赞量突破3万。栏目中的艺术作品形式多样,涵盖衍纸、剪纸、版画、油画、中国结编织等;节气视频则融合了钢琴独奏、合唱、舞蹈、武术、高跷、农耕、戏曲等校园特色文化,生动展现了黄岩师生的风采与创意。
栏目的成功离不开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积极参与。“我们特别选取了立春、芒种、秋分、冬至等4个节气进行创作,把学校特色的戏曲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在立春主题中,孩子们用戏曲身段表现节气,既传承了非遗文化,又创新了节气表达方式。”头陀中心小学校长孙海兵说。
这种创新模式也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参与创作的东城中心小学学生庄璟轩感触颇深:“以前觉得‘二十四节气’很遥远,但通过创作剪纸作品,我发现每个节气都藏着动人的故事。现在我会特意观察身边的物候变化,感觉和大自然的联系更紧密了。”新前中心小学教师潘伟玲也表示:“这些艺术作品、吟诵视频成了我们课堂的优质素材,学生们都特别喜欢。”
下阶段,区教育局将继续深挖传统文化内涵,以更鲜活的方式让经典走进校园、走进生活,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