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除了老县治城关镇,除了蜜橘,还可看啥呢?好在,多年后,一个叫王桑的老友告诉我:黄岩,还真是值得走一走。黄岩有啥名胜古迹?古镇古村落,在于山水自然。
一
我第一次能大规模地吃上来自黄岩的橘子,还是42年前的秋日。其时我已从上山下乡的北地回来,进入枫林桥的医学院工作,工资56.5元。那个时候,也是沪上各区为促进商贸,经常于春秋或冬季前于本区居民喜欢逛的某条马路上设立农贸市场。整车的毛竹、编织袋一类粗糙的塑料布卸了一地,在马路两边的下街沿处,斧锯声声,钳子铅丝,搭棚排铺。又招来南货北货,集中力量办十天半月展销活动,热热闹闹,一片繁荣。现在看来,也就是搞活流通,便利百姓生活。
那个时候,我校附近的徐家汇华山路一条街,两边店铺一个挨一个,本是经商好环境。其周边徐镇路、广元路、天平路、虹桥路、宛平路一带到处是民居,以低层建筑为主,居民多多。有石库门的某某里,稍高档的公寓或新式里弄,以及现今已不复存在的大片棚户区南村、北村、市民村。现在一活动,店家毫不犹豫,门前建棚再搭铺,生意扩到上街沿。开展的那日,真正是人头攒动了,喜洋洋到处是四喇叭的音响,有红蓝黄绿,彩旗飘飘。卖的货有各类鞋帽、手套、围巾、外套、长裤、棉毛衫、针头线脑、牙刷、牙膏、百雀灵、蛤蜊油、锅子、碗筷、砧板、搓衣板、菜刀、剪刀、脸盆、痰盂、煤球炉、畚箕、拖把、扫帚。那时肉还限供,居民一人一月菜市核准两斤,也就是2元左右。所以展销自然有调拨过来的香肠、火腿、咸肉,以及冰库里出来的冻鸡、冻鸭一类的东西。欢欣鼓舞啊:有时从冷库来,海里的鱼也是必要的。在它们的摊前,人是异常地挤,开沪语与苏北语众,讲国语者寡。办展自然也少不了各类糖果、点心,卖梨卖苹果的,苹果是国光或黄香蕉,前者脆后者吃口面,没牙的老太婆也能啃。也奇怪,那时香蕉和黄岩蜜橘竟然市面上不多,也算有点紧俏吧。
记得是这日的中午,住在周边的老吴,我单位一个原大夏大学后毅然就读华东军政大学的老同志带着我们看野眼,走过几个摊位,就看见两个着蓝长衣的,正拎起一竹筐往摊铺上倒。那是橘子哎!皮色还有些青、有些黄,不酸吧?卖货的不耐烦:黄岩蜜橘,刚到货,0.43元1斤,要买快买!皮薄光滑,有油色。到底是上海老同志,老吴诸事均晓经验足,张口来3斤。剥一个,味酸甜,还刚好。要是颜色全金黄,要来5斤了。黄岩橘子为啥好吃呢?老吴讲:种咯地方水好、土好、气候好,估计栽培技术、出橘子咯历史也早。在老吴的煽动下,我们每人按限购标准搞它3斤。也不一会儿,摊前拢起一堆人,就出货完毕了。
写到这儿,忽然想起我发小,一个叫刘方的小学同学几十年讲过的情景:说他沪西一带厂里,那时小青工带女朋友看电影,讲究的,电影院里两个人一般弄0.3元1包鸭肫肝吃吃,没鸭肫的话,弄点油炸烤仔鱼,当然,标配到极致的,还要剥一只黄岩蜜橘呢。
还真是酸甜爆爽啊,要真正终生难忘了。
那个时候,从徐家汇回医学院一路剥一路吃,一路也想起刘方的话。现在不记得了。能记得的,大概是想啥时能上产地,树上还有橘子乎?搞它个一筐两筐,与家人、好友、单位同事共享之?
二
没想好事还算来得快。
两年后,我进了汉口路上一家新单位。我隔壁工间有个叫顾许胜的,老早在西北地质队搞过野外勘探后又在崇明农场种过田、指挥过文艺小分队,他的桌前,电话多、信函多。要命的是他还脚头“野”坐不住,常往外跑,后几年自诩时还常嚣张地说:老丁是总编辑,我嘛,总记者。这一年,他说自己负责的版《晨露》又到搞作者开笔会的时间了,请了文联杜宣老,今年要搞一届大的,他戳着一本毛边发白几乎翻烂的分省图说:好几个地方说能提供笔会方便,正好橘子也下来了,我们去天台、黄岩!
那个时候还没G60高速公路,也没有G15和去宁波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记得从沪上去天台、黄岩只有一条道,走的是沿着杭州湾和钱塘江北岸蜿蜒而行的沪杭公路。这条路蛮有些年头了,自1922年开建,花了10年,全长两车道的砂石公路始建成。当然,老顾带我等几个先行“打前站”的时候,已经50多年过去了,这路已是蛮宽的柏油路了。过朱泾,过金丝娘桥,出上海金山界,进浙江平湖,又过海盐、海宁,然后至杭州附近转走北京至福建平潭的104国道。
7个小时后,听老顾说,黄岩到了。可怎么有点眼生目熟呢?3年前1983年夏和发小老马他们从温州雁荡山下来去椒江后来过,这好像是天台么。黄岩、天台是一个地方?从唐朝时就是一起的,现在同属一个台州地区,老顾说。两个县?老顾答:对上海人来讲一样,人文地理、生活习性,天台和黄岩的蜜橘味道都是一样的。
没等我问完,老顾说:都安排好了,就在这里开笔会。到了天台,就是到了黄岩。总编锡满兄晓得吧?天台黄岩侪是伊个家。老顾又说,天台有石梁瀑布,有国清寺,黄岩有啥呢?
第二天后来去石梁瀑布的路上,我单位开大客车的沈师傅说,从这里到黄岩,还有七八十公里呢。想想也是,3年前和发小老马他们从椒江到天台来,长途客车差不多走了两个多小时。后来查资料,倒一惊:椒江以前也叫海门,1956年时隶属黄岩,这地方和黄岩蜜橘有重大干系。说是晚清时期,随着海门商业、交通日渐发达,蜜橘种植也得到了提振。清同治年间橘商用木帆船装黄岩蜜橘至乍浦销售,并转运上海及苏杭等地。至光绪廿二年(1896年),开始有火轮行于海门和上海之间,就此开创了蜜橘靠轮舶直运上海的历史,也将黄岩蜜橘的种植规模提升至万亩左右。
可这时,我只晓得望着天台山脚下一片朦胧的山峦与河谷,猜测远方的那里就是黄岩。那里夏商周时就有先民活动,叫瓯人,春秋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唐武则天时叫黄岩。“其实,根据我野外地质经验,山梁上你能望见的最多十多公里远,那山峦与河谷平原仍然是在天台山系中,为浙东仙霞岭中支。”老顾说。这里,是禅宗发源地之一。老顾像煞当年搞地质的模样,棍子这里戳戳:都是花岗岩啊,整个天台县四周80%为山地和丘陵,中间20%为河谷平原,县域平桥镇,老早历史上就雄起,为台州三大镇之一。我心却失落,要少去一个地方,惜哉,黄岩。
后来,下山了,回到沪上翻报纸,这才知道海门5年前就从黄岩划出后成了椒江市。原因无它,这是中国台州湾要雄起的必然。
原来属黄岩的海门划出去了,成了能看海的椒江市,3年前也去过了,现在,真如老顾说的黄岩,除了老县治城关镇,除了橘子,还可看啥呢?
好在,多年后,一个叫王桑的老友告诉我:黄岩,还真是值得走一走。
三
黄岩有啥名胜古迹?古镇古村落,在于山水自然。王桑说。
后来台州撤地建市,黄岩成了台州市下的黄岩区。资料显示,其近千平方公里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丘陵山地,有两支山脉入境:一支为括苍山支脉,自西入境,主峰大寺尖海拔1252.5米,为全区最高峰,山脉向东延伸,经境内宁溪、头陀,至马鞍山,海拔千米以上有白峰尖、仰天坞、望海岗;另一支为雁荡山支脉,自西延伸至院桥、城区。中东部为平原,系“温黄平原”一部分,永宁江横贯东西,其间河网密布,田园平整,是“橘乡”所在。全区地貌可概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
5年前的春日,王桑带着他的助手去了黄岩。多年来,王桑一直热衷社会调查,将其汇成提案或建议,呈有关部门。此行的目的,是跟随同济大学城规学院杨教授率领的团队,从蔡家洋村跋涉去一个叫沙滩村的地方。河床陡峭,溪流湍急,森林苍苍,王桑说:自2012年起,杨教授和他的团队,每月2次,每次3天,行于黄岩的山径泥路,要让传统农耕文明留下的大量历史文化村落,从将湮灭走进新生。王桑说,为建设美丽乡村,杨教授在那里已坚持了7年,搞出了好几个样板村落,深受当地村民爱戴。
两个月后。打年轻时就喜欢操控机车走南闯北的肖爷,驮上我和一多年研习文理者、近几年喜欢调研考察新农村的北京四六城龙先生,往括苍山支脉下一个叫乌岩头的山村去。据云那里早先是黄岩往仙居去的古驿道,这道穿村而过,每日来往多少走卒盐贩,天黑在此歇脚。
正是江南黄梅雨季,十分不巧,往同三高速突然受阻,转常台等线,均不果。好在肖爷路熟,下去后辗转省道、县道,先往仙居,再图黄岩。于午时前进至白塔镇一个叫高迁古村附近的地方,打尖。此地已进括苍山系,远山如黛。饭毕,一个半小时后县道已转进山里,在尤溪镇大左村附近。有一老农在山道边的竹林地里劳作,遥指过大左岭,往一个叫王扇村的方向去。还真指对了,又过山腹里的上官塘,往瑞岩禅寺方向(后来才知此寺为黄岩晋代大寺,可惜错过了)。几十公里路,盘上盘下,一路苍翠,大片大片的山林竹海汹涌,真正养眼。然后转进长决线至宁溪镇边,再沿着宁溪边的绿道,于当天下午5时30分,车抵达下榻处乌岩头村边的民宿。此时天仍下着雨,山溪暴涨,水势哗哗。先前抵达的刘老大,立于山溪前的门厅处,正构思着如何吟诗作画,说此地景致不错,也是同济杨教授改造的一个点呢。一齐先到的张先生在房里靠着床榻搞着手机抬眼道:快到饭点了,放了行李,灶上焖着的一只红烧大公鸡正等着你们呢。
好大一只鸡啊,已焖得浓油赤酱热气袅袅,诱人的乡野烧法,就地取材还掺了些许笋尖,赵叔说:这我得先来一碗米饭了。那日的桌上,诱人的还有炸溪鱼、番茄、丝瓜和豆腐,溪鱼虽小,咬一口却满嘴鲜香,豆腐农家碾磨,软糯顺溜滑爽。龙先生说:放在京城,圈火烧要绝配了。民宿的大厨说:早先这道上,天天百十号人,从温州乐清挑私盐去仙居、金华、义乌,还有搞木材的,就这豆腐,好生意,百吃不厌,吃了旺脚力咯。
第二日一大早,按着大厨仍然来盘豆腐,刘老大说:旺了脚力,我们往溪上去呗。说罢,他打头里走,一路嘴里啧啧不休手机东照西照,那是惊讶山里竟有这样的去处:涧溪淙淙,满眼苍翠,不经意间,还转出大树低垂绿林掩映里石墙黑瓦的斑驳。
在村口一小店处,古木参天,巨大的树冠如伞盖一样遮了桥面,这座石拱桥是清咸丰九年建的,店主说。溪涧绕村,沿着这条五部溪,衍出的乌岩头村,300多年历史呢。最早的先祖姓陈,老先生见此三面环山,树木葱葱,涧溪环绕,是个生风活水好去处,一族迁来,枝开繁茂,多少年过去了,石墙黑瓦,衍成百十余间清代古建筑群,最老的院宅,已然300年矣。陈氏大姓,后人中不乏清咸丰年间的优等贡生、中山先生在任时考取水师学堂第一名,以及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陈氏两兄弟。在王桑的社调报告里,同济杨教授在此忙里忙外的7年里,历史人文土木建筑一一落地,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规划营建美好家园。今天,有消息说建设还在继续,对沿溪而筑的村里的民宿进一步提升改造;有消息说地处黄岩区宁溪镇西北角的乌岩头村,已修旧保存较好的几座大四合院和村前古老的石拱桥交相辉映,形成了今天黄岩西部难得一见的古村景致,有人称那里是黄岩宁溪的小九寨。
四
那一日,告别乌岩头村出来,也就七八分钟,车就驶上了宁溪大桥。
往哪去呢?当然离乌岩头村七八里的宁溪镇得看一眼。此镇人口3万余,据云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狩猎与农耕。境内百川汇入,溪流纵横。《黄岩县志》载:黄岩溪水到此方宁,故名“宁溪”。作为黄岩西部的重镇,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据云早在宋时,就有文人骚客集出了宁溪八景:图萃野晓、庙溪松涛、箫台夜月、鹿鸣晚钓等。镇上诸多古建,其中较为知名的是陈家祠堂和王氏大宗祠两家祠堂。王氏大宗祠始建于宋,火毁于元,明代重建,现存的古建筑已有500年的历史,保存至今。
那就看看去。张先生说镇上有一条宋街,旧名“桂街”,有个五六百米长,是宋孝宗淳熙年间修建的。但刚才站在桥上看,这镇蛮大的,又下着雨,干脆坐在车里寻一遍。刘老大说这主意好,一会还要看长潭水库,水边逗留人也活泛些。于是车就在宁溪两岸转一下。街面整洁,老街安静,江左江右皆是景。头前掌车的张先生也没个导游图,景好,也就盲人骑瞎马,跟着感觉走。忽而车子一转转出了镇外,十来分钟后,竟意外望见远远几幢屋宇,依山傍水,田野葱郁。扺近了,真一惊,那百十幢民居正面、侧面以及山墙上,或彩绘或黑白,满满的均是一幅幅巨大的涂画,或夸张或写意,极具版画风格。来自京城的龙先生说:文化开导,版画村?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有意思了。
雨后的村庄蛮宁静的。村委会,健身体育场,居然还有一个室外的泳池。后来才知道,这个溪河穿村而过,后有柔极山连绵起伏的白鹭湾村,竟然云集了国内版画顶级大师杨可扬、赵延年、张怀江、顾奕兴等版画作品200多幅,均被拓印上墙。在村里文化礼堂设有版画工作室、版画艺术馆,一些描绘村民辛勤劳作、喜获丰收的劳动场景及劳动者们被复制放大几十倍拓印于墙上,使得整个村庄变得丰富而又多彩。这村,被列为今天游黄岩的必去景点了。值得好好走一走。
这一走,竟走过了饭点,何处打尖?村里农家乐?索性走远些呗。其边上的长潭水库,也是有些好看的,张先生说。于是就顺着穿村而过的黄岩溪,直奔长潭水库。
水库上,蒙蒙雨幕,好大雨。水面辽阔,山峦远远,似隐似现。说是老早发源于括苍山脉黄岩、永嘉、仙居三县交界群山中的永宁江,流经此地,水势汹涌,竟于此地长潭山与伏虎山之间,冲出了一个长约800米、深约30米的叫“长潭”的深潭,然后又是穿谷而过,奔向20余公里外的黄岩城。也是后来从黄岩的朋友口中得知,上世纪50年代,为消除旱涝和海水倒灌威胁,同时解决温黄临海地区130万亩农田电力灌溉、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问题,黄岩集全县精壮劳力,在省水利厅助力下苦战6年,有了这座水面逾36平方公里、库容7.32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
湖水长天一色,青山环绕绵延。在一个紧挨水的村宅附近,还是刘老大眼尖:一条公路边有好些鱼馆,我们择一家吧。于是择一家。家家的玻璃水箱都是些鱼虾蟹鳖之类的玩意,均出自长潭这大湖里,还有山笋、蘑菇,那是村后山里的货。张先生点菜,捡了一条老大的胖头鱼,搞了个三吃,也无非红烧、油炸、炖、煮,又要些豆腐菜蔬,让灶上做了。至于味道色相好到哪里,乡野间也就是靠个食材新鲜,灶头功夫了。所幸几次出行,喜食考据各地红烧鸡的张先生,眼睛有些老辣。只见须臾工夫,以鱼中段干炸的熏鱼为先导,依次鱼糜、豆腐、腊肉、干笋、青椒、鸡蛋、红烧鱼、尾薯、藤尖尖已然上桌最后的大餐,竟是老大一碗,口径足有一尺,赫然那个一劈两半的长潭鱼头,汤色乳白,粉皮滑爽,香菜碧绿,鲜香扑鼻了。店家小心翼翼:要不要来点酒,宁溪糟烧?也有点历史,古法酿造,号称“台州茅台”。宁溪糟烧老法独特,浓浓米香,醇厚而甘甜,入杯闻香、入口留香、入喉下咽香、嗝气时回味香。配长潭胖头鱼。正好!
可惜张先生说:需赶路,免了吧。一桌人,不响,算是附议了。半个时辰后,竟舍了黄岩城,径往嵊州去了。车上龙先生说:那是越剧的故乡,也罢,老早乡野宗祠不少都有戏台子,瞧去。
五
“你们可惜不可惜。”两年后,有个叫倪军的朋友说,“走了黄岩西部,东部就在眼前,怎么就舍了呢?”倪是个民间史地大家,喜欢走来走去比对当地发展环境什么的。他告诉我们:黄岩人口70万,灵石寺、大瀑布、古城墙、灵谷洞、长潭水库、方山莲都山,有10个必达点呢,你们去了几个?特别是一个九峰公园。地标必须去。也就在这一年的初冬,他联络上当地商友,自告奋勇联络张先生、龙先生、孙诗人一伙,再上黄岩。
首选从沪上走G15,也就4个小时多一些下了高速公路。城区道路宽阔整洁,有高楼大厦,街面蛮是繁华。七兜八转,中国模具博览城、永宁江、大桥路、吾悦广场、北门广场、商会大厦、电力大厦。倪总问:有都市腔调吧?也无人答,一车人侪盯着窗外。夜晚的时候,街道楼厦都亮了起来,灯火炬炬,五颜六色,火树银花。肖爷道:好辉煌好漂亮的,老早的城关镇,变得真正是惊艳了。这日的晚食,京城的龙先生眼瞪大了:黄岩有山有海,吃食多多,怎么又要了红烧鸡?菜多了吃不了。黄岩的朋友道:这是倪先生特地要求的。倪先生道:有特色的,不白要。结果夹一块,果然这鸡甚是鲜香,原来是加了蜜橘生津去腥,吊出了鸡的本味,要难忘了。其实真正难忘的,还是一款黄岩千百年来的大众吃食:食饼筒。主材是用小麦面粉摊了老大一张类春卷皮,卷裹了韭黄、粉丝、肉糜、虾仁等食料,咬上一口,瞬时满嘴充满了鲜爽的愉悦。这般美食,明日一早,定要寻它去。
第二日一早。出门,只见老大的九峰山下,古木参天,溪涧其间。一路寻去,倒是不少楼亭寺院,导览牌上一一标示了九峰所在,有古建筑群,名人名士留墨所到。这就是黄岩著名的九峰公园了。看园区介绍,此地系括苍山系余脉永宁山支脉下的方山谷地,因其三面有9座山峰环绕而得名。有意思的是,山地方圆十余里,观地图俨然处于台州市的中心,台州下辖的黄岩、路桥、椒江3个区各在一边呈三足鼎立之势。
溪楼阁掩映,宋塔明寺,在这前人潜读治学之地、九峰书院处,明弘治十一年后历代后生留诗、潜读的场所,今天亦有不少人在此习书研读,但更多的人,中老年者,于塔前,于树林处,或习拳,或广场舞。固定的还有这一伙,多少年来,于一古泉、曰铁米筛井处,每日提桶担水,取这清澈甘甜饱含微量元素的矿泉水。喝一口,还真清泠甘爽呢。可惜的是,环顾周围,竟没有一家卖食饼筒的。
除了一天比牛毛还细的蒙蒙细雨,远处山尖尖竟有些朦胧了。倪军说:留点遗憾。我们可以还来,看手机,黄岩还有好些景点呢。京城来的龙先生望着东南方向说:越过那个山尖尖,是椒江、台州湾吧,我们去那里,然后去温岭……
(转载自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