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区经信科技局大力弘扬“六干”作风,紧握时代发展脉搏,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持续发力,建链成群,培育壮大算力、工业设计、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力促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黄岩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浙江川品合科技有限公司内,“柔川AI系统”正重塑塑料日用品设计生态。只见该公司负责人黄志洪在系统上输入客户相关要求,电脑页面上即时生成各式各样的塑料日用品图片。这些图片不仅精准契合客户需求,所提供的设计方案也具备极高的可行性。
“真没想到,在黄岩就能接触到AI应用的前沿技术,这极大地缩小了与一线城市之间的科技差距。”黄岩佑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益淞对此赞叹不已。
塑料日用品行业竞争激烈,传统设计模式周期长、成本高,无法满足市场变化。近年来,区经信科技局、中国(黄岩)国际设计创造湾(原模塑设计基地)等针对这一行业痛点,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另一方面,主动整合各类资源,精心为企业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促进先进技术的共享与应用。
“用AI辅助设计,一定会成为未来整个黄岩模塑产业的必备工具。”正在黄岩模塑企业调研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苏运升表示,有了AI工具,未来可以大幅提升出图量和出图质量,同时大幅降低成本,精准做好产品规划和定位。”
随着设计工作日益复杂精细,所涉及的数据维度不断拓展、规模呈指数级增长,企业对高性能、大规模算力的需求迫在眉睫。眼下,区经信科技局、区国投集团等组成专班,牵线搭桥浙东南智算中心,为设计企业发展赋能。
以浙江川品合科技有限公司为例,算力赋能不仅解决了企业在面对日益增长的业务数据时的算力瓶颈问题,还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黄志洪坦言,在传统模式下,企业若自行搭建满足业务需求的算力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硬件购置、运维管理等,而借助浙东南智算中心提供的算力服务,企业可以按需租赁算力资源,大大减轻了资金压力。
“我们希望通过算力AI赋能区内的制造业,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区经信科技局数字经济科科长王瑜目前正带领团队积极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将智算中心的强大算力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产品研发、质量检测等环节紧密结合,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算力是基础,政策协同是保障。近年来,区经信科技局还全力破除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土地、技术、政策等多重制约,为企业发展“铺路架桥”。
精诚时代集团的子公司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专注于智能纳米调光薄膜及调光玻璃的开发,实现了尖端科技与精密制造的结合。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区经信科技局牵头全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和项目建设难题,为企业顺利投产达效铺平了道路,也为企业在新的一年里持续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
“现在在新能源领域、光学材料、电子消费品、航空航天、交通工具等,随处都可以见到我们精诚的产品。”精诚时代集团董事长梁斌表示,企业一季度的目标是同比增长30%以上。
在市下控股有限公司,区经信科技局正携手专业的智能化改造专家,聚焦前沿技术领域,帮助企业实施数字化核心技术攻关,迭代建设省级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
“今年我区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帮助我们对接优秀服务商,量身定制了整体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让我们有十足的信心去进行改造升级。”市下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冠军表示,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企业正将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财务、研发、物流、仓储、生产等环节,建立了一套智慧、流畅的生态体系,让企业的“软硬件”都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春风浩荡满目新,实干争先正当时。“接下来,我们一方面将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另一方面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区经信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云青表示。
未来,区经信科技局将继续依托黄岩区位及传统制造业特色优势,抓住算力、人工智能等发展契机,以浙东南智算中心为基础,坚持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全产业链布局。同时,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依托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县域试点建设,梯度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建设。力争2025年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左右,未来工厂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