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鹭湾村立足“文艺塑村”发展理念,创新性地将版画艺术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以艺术赋能为引领,统筹推进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协同建设,持续优化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图景,通过“艺术+生态”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版画靓村貌
从城区出发,沿S321省道一路西行,驶入千年古镇宁溪的首个村落——白鹭湾村。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常年可见成群白鹭在此栖息,“白鹭湾”之名由此而来。
最美人间四月天,漫步白鹭湾村,仿佛走进了一幅流动的春日画卷。村口的樱花如云似雪,粉白的花瓣随风轻舞,纷纷扬扬洒落一地。抬眼望去,白墙黛瓦的民居外墙上,一幅幅生动的版画与烂漫的樱花相映成趣。
如今这幅如诗如画的田园盛景,背后藏着一段艰难的蜕变历程。
时光倒流十年,白鹭湾村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山区村庄。“我们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白鹭湾村村委会副主任顾志里说,“加上我们处在长潭水库水源保护区,受限于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因素影响,村庄的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
2015年,宁溪镇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白鹭湾村抓住了改变的契机。
“我们村是著名版画家顾奕兴的故乡,当时村庄正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我们提出了‘打造版画村’的设想,得到了大力支持。”顾志里说,短短几个月时间,顾奕兴、杨可扬、赵延年、张怀江、赵宗藻等国内版画大师及本地版画家、剪纸艺术家沈雷共捐赠了200余幅原创版画。在相关部门的牵线下,白鹭湾村引入浙江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夏盛品教授团队,将捐赠的作品拓印上墙。
“将版画艺术搬上墙面并非易事。”顾志里回忆道,“起初村民们对改造自家外墙心存顾虑。我们选择先在文化礼堂试点,当第一幅精美的版画呈现在墙面上时,村民们围着看了又看,发现不仅美观大方,还让文化礼堂的外墙焕然一新。就这样,大家的态度从观望变成了支持。”如今,2000余平方米的民居外墙已化身为露天美术馆,灵动的山水意境与典雅的版画艺术相映成趣,构筑出独具韵味的“水墨山居图”。
“我们还建成了版画主题文化礼堂,开设顾奕兴版画工作室、版画博物馆和版画体验画室,专门提供刻板、木刻用具、拓印油墨等,为村民和游客提供版画创作体验。”顾志里说,“特别是寒暑假和周末,很多小朋友和版画艺术爱好者前来研学体验、打卡留影。”
数年间,白鹭湾村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创办农家乐,修复古道、古桥等古建筑,建成湿地保护区、田园综合体、户外游泳池、健身步道等,让原先无人问津的“空心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乐业引客来
正午的阳光懒懒地洒在白鹭湾村,蜿蜒的进村小路上,一辆又一辆车缓缓驶入。游客们摇下车窗,探出头张望,寻找着村里飘出饭菜香气的农家乐。
“听说这里的红烧鲤鱼、本地鸡很有特色,特地开车来尝一尝。”来自椒江的食客陈先生说。
在鹏辉饭店,老板顾鹏辉一边麻利地切着菜,一边高声招呼着刚进门的客人。提起开店的经历,顾鹏辉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在城里开饭店,后来看村里游客多了,干脆就回来搞农家乐。”他说,“开到第二年,生意就火得不行,节假日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实在忙不过来,还得临时喊村里人来搭把手。”
“白鹭人家”农家乐的老板顾士林,是白鹭湾村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他每次回乡探亲时,都会为家乡的变化而惊叹。“看着游客往村里来,热闹得很。”顾士林说,“特别是节假日,村道上停满了游客的车,我就想,是时候回来了。”7年前,他毅然转让了手头的宾馆生意,回乡创办了“白鹭人家”农家乐。
“很多客人都是冲着我们的鲤鱼、本地鸡等农家菜来的。”顾士林笑着说,“客人们吃完饭后爱在村里转转,有的在版画墙前打卡,有的在湿地公园拍照,还有的健身步道上散步,很是惬意。”
白鹭湾村的旅游热,也让村里不起眼的小卖部焕发了新生。店主顾士良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家店已有五六个年头。“游客多了,总会有人停留下来买点吃的、喝的,生意比之前好了不少。”顾士良说,“村里发展好了,我们这些做小生意的也跟着沾光。”
尽管农家乐经营如火如荼,村集体经济增收仍显乏力。为破解发展困局,充分发挥村庄特有的文旅资源优势,白鹭湾村以党总支为核心,把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的白鹭湾版画村旅游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村域旅游统筹运营单位,深挖当地特色文化,培育文创品牌,丰富完善旅游服务种类,构建村域服务闭环。
白鹭湾版画村旅游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针对村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进行提质改造,投资建设村旅游集散中心、民宿住宿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助力村庄文旅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并有偿提供物业管理、家政服务、餐饮管理等配套服务,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
近年来,白鹭湾版画村旅游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向村内农家乐、游泳馆提供垃圾清运、秩序维持、保洁等服务以及村内的日常保洁,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一定的收入。
智治促民富
“核桃馒头20元一袋,南瓜馒头15元一袋……”走进白鹭湾村,阵阵麦香扑鼻而来,白鹭湾特色馒头店的招牌格外醒目。老板娘卢蓓芬一边麻利地揉面、塑形、上笼,一边热情地介绍。
“这里的水好,馒头也特别好吃,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市民张先生是店里的常客,每次来宁溪都要到白鹭湾特色馒头店买上几袋馒头。
“我们的回头客不少,有些特地来买的,有些游客游玩之后捎上几袋馒头,让亲朋好友尝尝这份农家美味的。”卢蓓芬说,“我们的产品还在‘浙里办’未来乡村平台的‘乡村优品’专区展示,游客可以足不出户了解我们的产品。”
2022年3月,白鹭湾村开始着手未来乡村建设,最先改变的是村容村貌,村容村貌虽焕然一新,但产业升级、数字赋能等“后半篇文章”却进展迟缓,村庄如何实现可持续造血?
在经过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与生态规划分院院长袁康培的规划指导后,最终确定了白鹭村未来乡村建设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具体路径,开发AR数字金名片、乡村云商店、乡村影院、防溺水监测等特色场景应用,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心两带多片区”的模式。
在村文化礼堂的数字会客厅,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接入党建网格、旅游导览、文化体验、视联网等场景,推动全村全领域“大数据”的归集和融通,实现全局“一屏掌控”、动态“一站汇集”、场景“一目了然”、问题“一网打尽”、服务“一网通办”。
数字赋能让管理更智慧,而村庄的硬件升级则让游客的体验更美好。
顾志里介绍,为了赶上露营热潮,村庄在山顶修整了15亩左右的草坪作为露营基地,计划设置20顶帐篷,并对外出租,届时村里也将多一笔集体收入。
根据未来发展规划,白鹭湾村将建立以版画特色产业为核心,研学游、农家乐等多维业态的产业共富联动机制,并与宁溪乌岩头村等地串联发展,形成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和美乡村示范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