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乡镇聚焦
茅畲下街村:古村焕新颜 科技助农兴
2025年04月21日 15:48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当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青砖黛瓦遇上西甜瓜科创中心,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茅畲乡下街村给出了答案。西甜瓜科创中心的创新活力与千年老街的乡愁记忆交相辉映,一场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这片沃土上绽放出别样精彩。

  古村焕新留住乡愁韵

  走进茅畲老街,裕德堂、树德堂、钟泽堂、豫亲堂等古建筑散落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奇妙世界。不少游客手持相机,穿梭在古建筑的各个角落,时而驻足欣赏古建筑的精美雕梁画栋,时而沉醉在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中,时而兴奋地在“网红打卡点”合影留念。

  下街村是茅畲老街的核心地带,目前仍留存有90多栋明清建筑,多为二层重檐砖木结构,这些由民居、祠堂、厅堂、商铺、书院、庙宇等组成的传统建筑,是浙东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现。2017年,村庄被列入首批省级传统村落,2019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入选浙江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

  “村内有许多文保单位,如抗战时期中共黄岩县委机关旧址是省级文保单位,豫亲堂、聚德堂、敦福堂等是区级文保单位,还有许多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翻簧竹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漆金木雕工艺、茅畲爬桅杂技等。”下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牟锡冲说,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底蕴,更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2年初,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编制了下街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规划,同年12月作为浙江省第十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立项。项目整体本着修旧如故的原则,以中国传统村落品牌为核心,依托传统建筑文化、祠堂文化、红色文化三大资源,打造牟氏家宴、祠堂家训、归田家园、书画家国为四大功能板块,形成“六堂、一线、一圈”的滨水历史文旅景观线,营造“走读祠堂文化,明理家国天下”的古村情怀。

  88岁的牟明学老人是懋生堂的老住户,记者探访时他正在门前宽敞的道地上晾晒菜干。老人望着修葺一新的院落,感慨道:“以前这一片杂草丛生,足有半米高,天气一热,蚊虫多得很。”说着,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房屋修得结实牢固,道地又宽敞又平整,住着舒心多了。”

  “这几年,通过对主街路面及立面改造,活动中心建设、入口牌坊工程,豫亲堂、敦福堂、裕德堂等6个重要节点的修复提升工程,以及部分水系的恢复,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道路整洁了,河水清澈了,古建筑修旧如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游玩,村民也生活得越来越幸福。”牟锡冲说。

  老街活化激发新动能

  在茅畲老街,一家别致的“畲川73#”咖啡馆悄然走红。店主应静是位土生土长的“95后”姑娘,从室内设计师到咖啡师,她的转型故事正是当下年轻人“回流”乡村的生动缩影。

  原本在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她出于对咖啡的热爱,利用业余时间去杭州等地系统学习了咖啡烘焙与冲调技艺,还和朋友在城区合伙开过咖啡馆。去年回乡探亲时,她发现随着下街村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的推进,青石板路铺起来了,老街焕然一新,游客也多了起来。“当时就想着,能不能把咖啡带回家乡?”

  这个想法与村“两委”对老街的未来发展规划不谋而合。“我们正需要年轻业态激活老街。”牟锡冲回忆,得知应静的创业意向后,村“两委”不仅提供临街优质店面,还给予半年免租等政策支持。今年4月,这家现代极简风的咖啡馆正式开业。

  “西瓜和甜瓜是我们本地的产业,我就尝试把这些特色农产品融入咖啡,研发了‘西瓜美式’和‘甜瓜美式’。”应静兴奋地分享道,“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单日最高销量突破百杯,完全超出了预期。”这份意外的火爆让她真切感受到,“村咖”与乡土元素的创意结合,竟能迸发出如此令人惊喜的市场反响。

  乡土咖啡香飘四方,翰墨丹青浸润村庄。4月14日,由区文化特派员徐华霖牵头、邀请茅畬本地书法老师王大建在九溪艺苑(茅畬乡小学生书法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主题书法培训活动。

  活动现场,20名学生挥毫泼墨,以“文明”“崇尚文明”“移风易俗我先行”“破陈规树新风”为主题进行创作,将书法艺术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笔墨浸润童心,将文明新风刻进心里。

  近年来,下街村深耕文化沃土,以翰墨为媒,成功吸引王波、牟建闽、钟艺等书法名家工作室相继落户。去年12月,该村凭借深厚的书法底蕴,成功获评“浙江书法村”。

  “经过改造升级的茅畲老街在正积极引进多元化的项目,盘活街区业态。希望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有效带动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牟锡冲介绍。未来,依托整体规划,打造主题鲜明的特色旅游线路,形成“两主线引领、多支线联动,历史文化与休闲娱乐深度融合”的旅游格局。核心区将以文保建筑为脉络,沿主街布局游览动线,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巧妙融入现代休闲业态。让游客在漫步青石板路时,既能感受沧桑古韵,又能享受时尚体验,打造一条“活态博物馆”式的主游线。

  产业发展铺就富民路

  1983年开始,茅畲的瓜农纷纷离乡“追着太阳种西瓜”,发展到现在,一年四个季度,全国各大产区都有西瓜成熟。西瓜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资生意的转型。

  在下街村村民应福德的农资店,摆放着打孔器、耙子等农资,每年瓜农返乡季,他的小店就挤满了前来采购的瓜农。“瓜农外出种瓜前习惯先在老家备齐农资。”这位曾经的铁匠回忆道,“以前我是打铁的,做的都是锄头、铁锹这些老式农具。外出瓜农会来我这买一些农具带出去。后来,瓜农们流行起种大棚西瓜,对于各种配套设备的要求就多了起来。”嗅到商机的他在茅畲老街开了一家农资店,专为有需求的瓜农定制农资。

  在下街村,农资店随处可见,已然成为外出瓜农坚实的“后勤保障基地”。从传统的铁锹锄头到现代化的大棚设备,从基础农资到专业种植工具,这些农资店见证着当地西瓜产业的升级变迁。

  2023年,我区与省种子站、省农科院、北京市农科院、浙江大学等农业权威机构、高校,以及十几家行业头部种业公司合作,共同打造西甜瓜科创园。园区重点打造新品种展示推广中心、科创中心、农资配套加工中心和品牌运营中心,设立直播基地、VR展示平台。通过“科研机构+村+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着力构建瓜果产业协同创新高地,让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赋能瓜农实现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一栋现代化的西甜瓜科创中心在下街村落成,为瓜农提供更前沿的技术支持。该中心聚焦三大核心领域:西甜瓜生物育种致力于培育抗病性强、口感更优的新品种;种子检测确保种苗质量,提高种植成功率;品质检测则通过科学手段优化西瓜糖度、水分等关键指标,提升市场竞争力。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落地,也让西瓜种植从“靠经验”逐步转向“靠科技”,为瓜农的“追着太阳种西瓜”之路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除了科技创新,西甜瓜科创园项目也为村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项目从立项之初由茅畲乡的10个村以及西部乡镇的5个村入股,在项目实现收益以后,按照原先方案里面所定下来的股权进行分红,通过股权分红的形式让村集体经济增收。去年,该项目为下街村带来了超过1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益。

  “接下来,下街村将在现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具体包括未来乡村的建设以及人居环境片区的整治,为村民提供更丰富的文化生活空间。”牟锡冲说。

  (图片由茅畲乡提供)

【作者】: 记者 周丹艳 通讯员 吴晓晓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深...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全区“多田套合”工作推进会召开
全国作家诗人共赴橘花之约 以文学之笔绘就...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凝聚磅礴伟力 奋进伟大征程 ——热烈祝贺...
黄岩:破题“三大差距”,开启奋进新程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