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内外绿树环绕、村道四通八达、各项工程紧锣密鼓地推进……行走在下郑村,一幅村庄美、乡风好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在乡村振兴中,千方百计提高村集体经济是关键抓手,为此,下郑村通过抓规划、提品质、强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擦亮人居幸福底色,实现乡村共富“美丽蝶变”。
各项工程“干”起来
近日,下郑村下郑岭区域内,铅锌矿3#尾矿库销号工程正在持续推进当中,平坦的区域内覆盖上了一片片绿色的薄膜,一辆辆挖掘机正在动工,要在工程区域内进行50公分左右的图层覆盖。
据了解,村内原先存在矿业开采,虽然早已封矿填埋,但为保护长潭水库水源,我区投资1400多万元,对坝体、防排洪系统、库内滩面、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综合整治措施,全力守护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水源地生态安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这一工程的实施能更好保障用水安全,等到工程完工后,我们计划在这里种植鸢尾花或其他花卉,将整个区域合理利用起来。”下郑村党支部书记傅米富指着平整的区域憧憬着未来的发展,如果这片区域能发展“花海经济”,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都将得到一定的提升。
“现在大家都在连轴转,几乎没有假期,但想到是在为村庄发展作贡献,大家伙都很有干劲!”村干部卢山笑着说。村庄大桥拆后重建、华能新压站等项目均在村干部和各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持续推进。
下郑村还争取到区里的“飞地抱团”共富项目,村庄自筹入股新前屿新小微园区厂房建设,由区经开集团控股,100个移民村及38个非移民村参股此项目,园区投用后每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带来3—5万元收入。
美丽乡村,民生先行。村大楼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新桥正在建设。待到大桥竣工验收后,拓宽至10米的桥面也将进一步为村民的日常出行提供进一步的安全与便利,同时也让农产品外销更加便捷,也为未来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多个项目动工,黄岩区国运集团作为业主单位租用了村内大楼以便于进行工程推进、管理等,为村内带来了十几万元的大楼租金,同时各项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也会在当地优先雇佣工人,为村民提供工作机会。

富民产业“兴”起来
零件组装、涂色、风干……在下郑村的石榴红共富工坊内,村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各工序,不一会儿,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便展现在众人眼前。
目前,村里共有“小橘灯”与“石榴红”两家共富工坊,可以为村民提供不少就业岗位。多年前,村内并没有工坊,那时,村民大多会选择外出务工,或是接一些工艺品散活在家完成。本着“为村民提供便利,带动村民增收”的想法,村“两委”决定新建多种经营楼来引入外来工艺品厂,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
正好村民胡国林是黄岩永达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听闻村里计划之后便十分爽快地答应在村内开设分公司,为村庄发展作贡献。经营楼正式落成后,黄岩永达工艺品有限公司便与村庄签订了合约,入驻大楼,优先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工作机会,既能解决企业用工问题,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共赢”。
“在村里工作离家不远,既方便照顾家里又能赚取一定收入,感觉非常踏实。”下郑村村民王丽娟一边低头仔细为工艺品上色,一边告诉记者,在工坊成立前,她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她笑称自己除了“家庭主妇”外,如今有了新的“副业”和收入,生活愈发充实起来。
工坊内,大家几人围坐一处,低头认真地完成着手头的工作,动作十分娴熟,空闲时间大家还会说说笑笑,工坊内的氛围一派和乐。除普通村民外,工坊也为残疾村民提供工作,缴纳保险,提供午餐,每人月均收入2000多元。
有活干、有钱赚,还能照顾家里。村内不少村民家门口也都能看到成袋的工艺品零件堆叠,在家进行工艺品加工。一些企业将待加工产品定期直发至“共富工坊”,部分村民会选择自主领取材料、递交成品,再由企业集中安排回收,足不出户便能够赚取收入。
据悉,我区于2022年启动实施“生态共富西部振兴”战略,全面铺开“小橘灯”共富工坊建设。同时,成立“小橘灯”运营管理公司,搭建服务、管理、信息、效益四维融合的“共富工坊”数字化运行平台,对接发布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农户的劳务供给信息,动态展示订单、供货、加工、产值等,实现运行状态透明化、订单管理动态化、物流运输智能化。

乡村颜值“靓”起来
干净整洁的村道蜿蜒向前,白墙黛瓦的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微风拂过,道旁的鲜花摇曳,与蜿蜒清澈的河流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村庄夏日的美景画卷。
按照让乡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的工作定位,下郑村狠抓生态环境整治,不断扮靓“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从前,下郑村存在部分垃圾堆积等脏乱情况,为改变村庄环境,提升村庄面貌,下郑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打响村庄蜕变攻坚战,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村庄是大家的,要想生活过得舒服,首先环境得整治好!”在村里的动员下,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收拾房前屋后,村庄则不定期开展卫生整治活动,同时建立垃圾处理体系,维持村庄的整洁与卫生。
为进一步提升村庄颜值,下郑村还争取到“美丽庭院”项目资金,用于村庄道路硬化、村部提升改造等,以“小美庭院”撬动“大美乡村”,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鲜活力量。
随着夜幕降临,村民们便会三五成群,或是漫步绿道、或是在凉亭内摇扇乘凉、或是在大楼的器材室内运动……
对于这些年村庄环境的变化,长年工作生活在村里的郑丁富感触颇多,“现在不仅有了绿道,村里的娱乐设施也很丰富,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有地方放松、玩耍,大家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不仅如此,村里还依托文化礼堂定期开展送戏下乡、写春联、为老人理发等活动,不定期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礼堂兼具文化传承、休闲功能,成为丰富群众精神的文化家园。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文化润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美乡村不是冷冰冰的农村,而是充满‘人情味’和乡愁的地方。”傅米富说,只有优先把大家最必需的基础设施、精神文明需求安排到位,才能让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青山不墨千秋画。下阶段,下郑村将狠抓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双管齐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各项提升改造工程项目落地,同时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资源向村内延伸,使村庄成为村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