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  黄岩人物
陈颖:技击与养生一体 刚柔并济是太极
2025年05月26日 14:55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黄岩,被誉为全国武术之乡,在这片历史悠久、武术文化深厚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台州南拳、新前武术、南太极拳等独具地域特征的黄岩功夫。随着时代发展,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的太极拳运动深受大众喜爱,注重对称平衡、阴阳协调的贺氏太极拳顺势脱颖而出。

  陈颖,国家武术六段、国家一级社会体育运动指导员、国家二级裁判员、涉外特级武术教练,贺氏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出生于武医世家,深知武术与医学二者的文化精髓及紧密关联。师从美术家、武术家贺鸣声先生期间,他敢于突破创新,将医学养生理念巧妙地融入贺氏太极拳的技法整编中,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武术体系。如今,贺氏太极拳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正以其独特的技击与养生并重的特色,在橘乡大地上熠熠生辉。

  武医世家长大的练武苗子

  “你的腰椎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所以才会腰背痛、下肢麻木。”在西城街道城中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78岁的陈颖手拿一张X光片,为一位腰椎疼痛的患者讲解病情。他虽早已从黄岩红十字医院退休在家,仍不时有患者来寻医问药,而陈颖也会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指导。

  俗话说,精拳者必精于道,精道者必精于医。自古以来,中华武术与中医同属国学范畴,融合共存,习武精进之人多深谙中医药理,因此,武术世家中常有医者悬壶济世,陈颖正是出生于一个武医世家。

  “我的医术就是从父亲那里传承下来的,除了医术,我们家的武术也是代代相传的。”陈颖笑着说,“陈氏一门曾出了多个武举人,我的太公也曾参加武举试考,家传练武已有八代。”

  陈颖的祖父陈翼庭和叔公陈荣达擅长少林、武当、心意、形意等多种拳械,尤其精通拳道强悍、刚劲有力的台州南拳。受成长环境影响,幼时的陈颖也非常喜爱武术,看到祖父、叔公教人练武,便缠着祖父教他拳法套路。可惜,在父亲陈馥清的阻拦下,13岁前的陈颖都未能如愿。

  “我父亲读书好,他认为学文比学武更受人尊敬,所以想让我好好读书、好好学医,不能花心思在武术上。”陈颖回忆,小时候,父亲不让他学武,他就偷偷看大人们练武,每天脑子里想的也都是武术的招式套路,“人在课堂上坐着,魂已经飞出去练武去了,一回家就缠着爷爷教我南拳。”

  终于,在陈颖锲而不舍的“纠缠”下,祖父陈翼庭终于松口,让他一边学医一边学武。而陈颖的武术天赋也在这个时期慢慢显现出来,对初学者来说,复杂多变的招式套路,他练一遍就能学会;体力消耗大、平衡感要求甚高的扎马步,他能坚持一个小时,连向来反对习武的父亲也夸赞他是一个练武的好苗子。

  在祖父和叔公的指导下,少年时期的陈颖积累下了良好的武术功底,15岁后他跟随多位名师学习国家规定拳、“五路查拳”、“武松脱铐拳”、武当拳等。18岁时,陈颖又向知名拳师符鹤龄学习螳螂拳、太极拳、推手、散打、擒拿、摔跤等内外家武术。虽不满20岁,但彼时的陈颖不仅有着一身好功夫,医术方面也得到了父亲的真传。

  “我父亲教会我中医推拿、针灸,还推荐我去部队医院、天津中医学院进修,学习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新医疗法,这也为后来改编贺氏太极拳打下了理论基础。”陈颖说。

  贺氏太极拳的技击与养生

  “长期习武,若拳法套路不符合医理,定会伤身!小至骨骼,大到脏腑。”这是青年时期的陈颖在习武和从医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20岁时,陈颖已经能够独立行医,他掌握人体的经络走向和穴位分布,也在不断探究武术运动规律。“来找我针灸、推拿的患者中有很多练武的人,看他们的X光片,我能判断出他们习武时会出现哪些错误动作。”陈颖说。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和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陈颖的舅舅贺鸣声是杨式太极拳的第五代传人,曾在浙江省国术馆学习形意、八卦、少林、太极等多种拳械,习得各名家武学精华,还曾为太极拳大师牛春明撰写太极拳书,在武术研究上造诣颇深,他的学生遍布台州、温州、杭州、舟山、上海等地。

  “我的舅舅是一位了不起的武术家,他在温州市工艺美术学校任教期间,我常常去温州向他讨教太极拳。”陈颖介绍,贺鸣声打太极有着动急则急、动缓随缓、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击出、黏连粘随不丢顶的上乘功夫,但因为所学是传统太极拳招式,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并不完美。“传统太极拳追求含胸、拔背、沉肩,而且侧重单边动作,比如其核心动作‘揽雀尾’的重心就常在一边,这对人体骨骼曲度来说并不友好,我觉得可以在动作的对称平衡上多下功夫,让太极拳更养生。”

  发现这个问题后,陈颖向贺鸣声提议对杨式太极拳进行改编,可惜,一开始遭到了他的拒绝。陈颖是个极其“较真”的人,他不仅拿来患者的X光片给贺鸣声解释,还邀请温州医学院的外科专家来帮他一起当说客。“我舅舅的好友林镜平教授也认可我的说法,在他的劝说下,我舅舅同意创编贺氏太极拳,并且在他去世前,将贺氏太极拳的招式全部确定了下来。”陈颖说。

  经过贺鸣声、贺先迹(贺鸣声的长子)、陈颖的多年研讨,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创编的贺氏太极拳终于面世。这套拳术将杨式太极拳套路侧重的动作整编为左右对称平衡的套路,使得阴阳更加协调。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击出,沾连粘随不丢顶,彼微动、己不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这首仅61字的贺氏太极推手口诀虽短,但全套贺氏太极拳共有148式,且其动作协调刚柔并济,气行周身,精神内敛,大大增强了太极拳新的科学性、养生性、技击性和审美性。

  将对武术的热爱传递下去

  每一个痴迷武术的人,都会将这一份热爱传递给其他人,陈颖也不例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武术方面学有小成的陈颖,喜欢在闲余时间教身边的同学、朋友一起练习台州南拳、太极拳等,还曾被当时的黄岩县体委聘请为第一期武术教练。

  “我就是通过练武这件事跟他熟悉起来的,严格来说,我也算是他的徒弟。”陈颖的妻子任金菊笑着说,早年,陈颖曾是她家的租客,看到他教别人练武,自己也会跟着学几招。“我从小也喜欢武术,他打太极拳时很帅气,我跟着他学了不少套路招式。”

  如任金菊所说,贺氏太极拳练习时立身中正舒展,令人赏心悦目。

  “平胸舒背头平圆,松肩垂肘意贯尖。沉腰落胯气贴脊,两踝内旋膝外展。立身中正舒展伸,内外放松运动静。太极阴阳无不及,技击养生一并练。”这首诗是陈颖为贺氏太极拳写的纲领,由此能看出该拳术的拳架大方、动作优美。

  “我们在外比赛时,一打出贺氏太极拳招式,身边的裁判、观众都会赞叹这套拳法动作漂亮,精气神十足。”叶海江是陈颖的徒弟,从13岁时就练习台州南拳、贺氏太极拳、推手、散打、擒拿等,多次在国际武术大赛、全国武术大赛中获奖。“我的师兄弟汪岳荣打贺氏太极拳比我还要好看,他把贺氏太极拳的精髓都展示出了。”叶海江谦虚地说。

  陈颖习武多年,徒弟遍布浙江南北,甚至一些海外游子看了贺氏太极拳的表演后,也特地来学习。2005年,为进一步发展贺氏太极拳术,为台州全民健身事业服务,陈颖成立了台州市武协贺氏太极拳研究会。2006年,陈颖的儿子陈驺、陈彬俩参加浙江省国际武术大赛,凭借贺氏太极拳械获得多项金奖。2016年,贺氏太极拳被评为黄岩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16、2017、2018年连续三届国际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专项中,贺氏太极拳械均获最高优秀奖。

  “有些病人来我这里看病,我也会教他们贺氏太极拳,治疗和锻炼双管齐下,帮助他们强身健体。”陈颖说,他在行医期间,给海外同胞、侨胞以及国际友人等治愈了疑难杂症后,还传教他们中华传统武术,得到了他们一致好评。这些事迹还被刊登在《中国卫生信息报》《海峡情》《悠悠括苍情》《台州文史》《台州政协委员风采》《世界名人录》《当代中华武坛精英名录》《中华太极人物志》《华夏太极拳师》等书刊。

  “我是中华武术的传承者,也是一名医生。我希望我传承的贺氏太极拳能够让更多人像我一样喜欢上太极拳,并通过这项运动达到身强体健。”陈颖说。

【作者】: 记者 张 芮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区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第8次专题研究“三大牵引性抓手...
陈颖:技击与养生一体 刚柔并济是太极
2025年长三角西甜瓜产创融合高质量发展交...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以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一条“幸福道” 联动一座城 ——黄岩永宁...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