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民营戏剧创作和发展研讨会在黄岩召开。这是近三年来台州第三次承办国家级(全国)民营院团交流大会,来自全国的戏剧专家与优秀民营剧团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院团管理、人才培养、精品创作等议题深入探讨,为民营戏剧发展建言献策。
研讨会上,全国多家民营艺术院团和企业代表分享了“找市场、走市场、闯市场”的实践经验。大家围绕戏剧产业资本运作模式探索、旅游演艺创新、AI技术赋能等方面各抒己见,既碰撞出发展思路,也彰显了全国民营院团在市场浪潮中蓬勃的活力与智慧。
“民营剧团普遍面临人才短缺、信息不畅,甚至存在恶性竞争等问题,这次交流能让我们看清自身短板、学到先进经验。”中国戏剧家协会民营戏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民营文艺院团协会会长、浙江台州乱弹剧团团长尚文波表示,同行的认可和建议也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
这样的交流价值,也体现在研讨现场的热烈氛围中。“我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院团的从业者抛开顾虑坦诚交流,既有对行业痛点的共同剖析,也有对创新路径的积极探讨,让这场研讨会成为思想碰撞的平台,更成为凝聚共识的纽带。”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宋之歌对研讨氛围印象深刻,“大家畅所欲言,能明显感受到民营院团抱团取暖、蓬勃生长的生命力。”
民营院团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行业组织的有力支撑。2023年4月,全国首家省级民营文艺院团协会——浙江省民营文艺院团协会成立。目前,协会已有理事单位135家、会长单位1家、常务副会长单位10家、副会长单位30家;全省登记注册的民营文艺院团达1508家,从业人员超5万人,演出场次占全省院团演出总量的95%以上,成为浙江戏剧舞台的主力军。
作为民营剧团市场发达的地区,台州更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浙江台州乱弹剧团便是典型。在“民办公助”模式的助力下,剧团坚持“出精品、出人才、出机制”,收获了亮眼成绩——三度斩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当家花旦鲍陈热更是摘得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该奖评奖改革后全国首位获此殊荣的民营剧团演员。
“鲍陈热的‘摘梅’,不仅给全国民营剧团提振了信心,也是行业扶持成果的体现。”中国戏剧家协会活动管理处处长、中国戏剧家协会民营戏剧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马晓丽表示,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一直高度重视文艺两新、戏剧两新工作,“我们搭建了多个展示平台,让民营剧团能像国有院团一样,通过通畅渠道登上一流舞台。”
此次全国民营戏剧创作和发展研讨会选择落地黄岩,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黄岩是南戏发祥地之一,戏曲历史底蕴深厚——上世纪80年代,黄岩灵石寺塔出土的宋代戏曲人物画像砖,印证了这里悠久的戏曲基因;台州乱弹的前身“黄岩乱弹”起源于明末清初,当地戏曲市场历来活跃,还走出了桔乡越剧团等优秀民营院团。2023年,“黄岩有戏”文化品牌应运而生,每年上百场优质文艺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生活,更涵养了城市的文化气质。
“全国性活动落地黄岩,意义非凡。”黄岩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茵说,“一方面能让全国几十家院团深入了解黄岩历史,激发创作灵感,另一方面也能把各地曲艺特色带给本地百姓,让大家感受不同地方戏的魅力,我们期待‘来黄岩看戏’能成为台州新的消费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