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让澄江凤洋村的柑橘种植区“热浪滚滚”。8月26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大片橘树叶片卷曲发蔫,往日油亮的叶面蒙上一层“疲惫”。
“换作以前,遇上这种旱情,我们只能一桶桶从河里、井里打水,人扛肩担往园里送,累得直不起腰,浇地效率还低,眼睁睁看着果树旱得没精神却没办法。”彭大叔回忆起过去抗旱的场景,满是无奈。而如今,这样的困境已成为历史。
为守护橘园生机,凤洋村于8月27日全面启动灌溉行动,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街道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精准发力。此前,澄江街道聚焦农业生产痛点,投入资金为凤洋村规划建设灌溉设施,修建蓄水池、铺设管网、安装泵站,从根本上解决了橘园灌溉难题。
在橘园灌溉区域,五座水泥砌成的方形泵房格外醒目,黑色管道横穿其中。随着工作人员轻轻转动阀门、按下开关——动动手指的功夫,水流便“哗哗”涌入沟渠,沿着田垄欢快流淌,迅速渗透进干涸的土地。“这水就是‘救命水’!听说要灌溉,我们都赶来帮忙接管道、查水流。”正在巡查灌溉情况的村民彭彬彬,擦了擦额头的汗,眼角却带着笑,“看着水流进果园,心里就踏实,盼着橘子树能缓过劲来。现在有了泵站和管网,再也不用靠人力硬扛,真是省心又高效!”
凤洋村村支委周文荣介绍,此次灌溉提前规划了水流路径,确保覆盖全村受旱橘园。后续将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动态调整灌溉频次,同时组织农技人员指导橘农做好叶面喷水、树体防护等辅助抗旱措施,全力降低高温对柑橘产业的冲击。
烈日下,水流奔涌的沟渠旁,橘农们穿梭查看、交流经验,橘园里虽仍暑气蒸腾,但因这一场“解渴”行动,重新有了生机涌动的希望。从“人扛肩担”到“指尖灌溉”,街道以基础设施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这场与高温赛跑的灌溉保卫战,不仅守护着凤洋村的农业根基与橘农生计,更书写着现代高效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