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当孩童成长遇见橘乡文化 ——黄岩区文化馆暑期研学营促就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2025年09月01日 16:00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文脉润心,童心焕文。暑气渐消,文化研学的余韵却印刻入孩子们的心田,绵延不绝。

  这个夏日,在黄岩区文化馆的引领下,数百位橘乡青少年完成了一场与故乡文化的双向奔赴,找到了开启千年橘乡知识宝库的钥匙。黄岩古迹走读、宋韵诗词赏析、特色美食制作、非遗文化体验……区文化馆“童研橘乡·寻味访美”暑期研学营,以一场跨越两个月的深度研学,带领孩子们走近历史,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用双手感知乡土的气息,用脚步丈量历史的厚度,在文献研读与艺术共创中,层层解开积淀千年的橘乡文化密码。

  古迹寻踪:在实地中阅读黄岩历史

  怎样将知识融入实践?黄岩区文化馆以行动给出答案:融五育于行,践真知于足。

  暑假期间,九峰公园里迎来了一群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路行走、一路探索,认真聆听着掩映于林木之间的古树故事与古迹历史。

  “原来这口古井已经有几百岁了!以前来九峰公园玩,从来不知道它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东城小学三(9)班的张筠昕站在铁米筛井旁感叹道。这个暑假,她参加了黄岩区文化馆的研学活动,此次的九峰走读活动,正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寻迹”之旅。

  今年7月份,黄岩区文化馆推出“童研橘乡·寻味访美”暑假研学营,以“文献研读+实地探访+艺术共创”模式,带领青少年深度解读黄岩文化。

  在寻访九峰古迹之前,学员们已在文化馆老师的专业讲解和引领下,研读了明代李茂宏撰写的《新井亭记》。带着对文本的好奇与疑问,他们踏上了九峰山的实地验证与探索之旅。“老师为我们逐句解读过《新井亭记》,当时听时还有些懵懂,直到站在这里,一切才变得真切。”张筠昕说,站在铁米筛古井前的那一刻,他们仿佛看到了宋代僧人净真和明代黄岩县令焦侯为解决百姓用水难题而倾力开凿古井、修建引水工程的身影。“寻迹”活动让历史不再只是书中的文字,而成为可触可感的真实存在。

  在“寻迹”研学课程中,孩子们不仅跟随《新井亭记》的指引探访了铁米筛井,还追寻了瑞隆感应塔、“青云直上”摩崖石刻等历史遗存的踪迹,并在老师的专业辅导下写生古迹风韵、开展艺术共创,将历史的痕迹落于笔尖。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都能在实践中‘阅读’黄岩历史,真正做到研有所学、思有所得、行有所获。”黄岩文化馆副馆长陈静,作为“童研橘乡·寻味访美”暑假研学营的策划者,她在多场活动中担任带队老师并为学员授课。

  诗韵品析:在诵读中解读橘乡文脉

  “‘良宵闲雅与诗宜,清课从头莫告疲。矮屋数椽灯一点,我家喜有读书儿。’这首诗出自清末黄岩女诗人王彦威母亲卢德仪……”暑期,黄岩区文化馆内诗声琅琅、解读不断。

  “只要文化馆开诗词课,孩子就一定要来听,一个暑假下来,他收获了很多诗词方面的知识。”全职妈妈林玲芹的言语里满是欣慰与期待,虽然她的孩子才读小学二年级,却早已熟读背诵数百首古诗文。两个月前,她在“黄岩文化馆”公众号上看到推出的诗词解读课程,毫不犹豫地为孩子预约报名,让孩子在文化馆的专业氛围中系统学习、品读诗词,风雨无阻地坚持到开学。“黄老师的课太受欢迎,名额要靠‘抢’。我还特地设了小闹钟准时报名。”林玲芹笑着说。

  家长口中的“黄老师”,正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区历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黄伟。他多年深耕本土文化,对黄岩的人文历史与诗歌传统如数家珍。暑期,区文化馆特邀黄伟作为诗词解读系列的主讲人,带来了《黄岩宋元诗歌》《黄岩清末民初诗歌欣赏》《锦江诗社》《鉴湖诗社》等专题课程。结合黄岩清末民初现存名人故居,通过系统梳理和讲解地方名诗佳作,“以诗证史,以史释诗”,引领孩子们走进黄岩温暖而深厚的人文历史,如将位于永宁街和仁风路交叉路口的申翰周、申丙故居,与斗鸡巷的王雪渔故居“海天渔舍”串联,讲述申丙娶妻王雪渔女儿王佩芸的人文故事,活化锦江诗社教学课堂,引人入胜。“黄老师的诗词课十分有趣,既有对诗人生平、创作背景的深入剖析,也注重诗句品读与情感共鸣。通过他的课程我才知道,原来黄岩有那么多优秀的诗人。”研学营小学员周子洛说。

  “诗是黄岩山水滋养的精灵。我们的课程不只是在讲诗的知识点,更是希望通过黄岩历代名士以及他们笔下凝聚乡愁的文字,让本地的孩子真正走进黄岩的人文历史。”黄伟介绍,“黄岩自古便有“小邹鲁”之美誉,诗脉悠长、文风鼎盛。尤其在清末民初,此地迎来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文人辈出、佳作纷呈,展现出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传统诗歌的兴趣。”

  手作传习:在体验中浸润美育涵养

  黄岩剪纸,以其鲜明的橘乡风情和地域特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艺术形式也被纳入“童研橘乡·寻味访美”暑期研学营的重点课程,在两个月的活动中,孩子们亲手体验剪纸技艺,用一刀一剪感受橘乡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

  “剪纸不只是一门民间手艺,更是读懂家乡文化的一扇窗。”在剪纸课堂上,教学老师沈扬这样对孩子们说。沈扬是黄岩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作品屡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展览中获奖,暑期课程里,她将黄岩的风景名胜化为一件件灵动精巧的剪纸作品,让孩子们在亲手复刻家乡图景的过程中,领略到黄岩人文与民间美术的深厚底蕴。

  “这个暑假过得很丰富,也很值得,希望明年文化馆还会举办这样的研学活动。”研学营学员家长傅女士高兴地说,孩子从暑假一开始就跟着上课,除了非遗剪纸课程,她还通过文化馆公众号为女儿成功预约了书法、绘画、手作、美食制作多项课程,一个暑假下来,动手能力、文化积累进步明显。“每一门课都设计得生动有趣,授课老师更是业内经验丰富的专家,不少还是非遗传承人或各艺术领域的资深人士。”傅女士说。

  像傅女士孩子这样在研学活动中收获成长的孩子并非个例。自7月1日至8月31日,区文化馆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和强大的师资保障累计开展特色美食制作、诗词主题讲座、艺术美育体验等各类活动26场,惠及青少年超500人次,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滋养童心、传承文脉的温暖陪伴。

  “暑假虽然结束,但区文化馆的服务与陪伴不会落幕。”黄岩区文化馆馆长解宏晖表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文化馆新场馆已开始试运行。“我们要充分盘活场馆资源,最大化其文化服务功能。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策划推出文化沙龙、艺术讲座、非遗体验等系列文化活动,持续讲好橘乡故事,传承并推广黄岩独特的文化魅力。”

【作者】: 记者 张 芮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生物基(合成生物)新材料数智创新中心启...
黄岩公安分局倾心关爱困境学子
鉴洋湖宋韵水街项目首个建设区块有新进展
生物基(合成生物)新材料数智创新中心启...
高效灌溉润泽乡村振兴“致富果”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黄岩区新前街道:模具之乡的人才密码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